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敦秀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
  • 3篇细胞
  • 2篇移植免疫
  • 2篇移植免疫学
  • 2篇受者
  • 2篇术后
  • 2篇排斥
  • 2篇群体反应性
  • 2篇群体反应性抗...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免疫吸附
  • 2篇免疫学
  • 2篇免疫状态
  • 2篇抗原
  • 2篇基因
  • 2篇骨髓细胞输注
  • 1篇调节基因
  • 1篇心脏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程敦秀
  • 5篇王大卫
  • 5篇陈知水
  • 5篇张伟杰
  • 3篇郭晖
  • 3篇宫念樵
  • 3篇叶启发
  • 2篇刘云
  • 2篇陈实
  • 2篇王海灏
  • 2篇汪芯
  • 2篇黄伟
  • 2篇朱兰
  • 1篇龚少华
  • 1篇李岗山
  • 1篇曾凡军
  • 1篇王大为
  • 1篇蔡常春
  • 1篇昌盛
  • 1篇潘桃

传媒

  • 6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A、B抗原与前次相同但与受者不相合对再次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1994年
总结20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存活情况,探讨有重复的Ⅰ类抗原且与受者不相合对再次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再次移植与前次供肾至少有一个相同的HLA-A、B抗原且与受者不相合对移植物的短期存活率、1年及2年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因而认为再次移植受者在选择二次供肾时,不必避免有重复的Ⅰ类抗原且与其不相合的供肾。这一结果可增加再次移植受者特别是高致敏者选择供肾的机会。
王从义程敦秀曹凡军黄三香夏穗生
关键词:白细胞抗原肾移植存活
肝移植术后致敏状态的监测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致敏与移植物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 15例患者肝移植前后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15例患者肝功能的主要指标 ,包括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大多在术后 1周内恢复正常。 15例中有 1例术前中度致敏 ,术后发生轻度排斥反应 1次 ,经治疗后逆转 ,其PRA在观察期内一直保持阳性。另外 14例受者移植前、后PRA均阴性 (PRA <10 % ) ,其中 1例发生排斥反应 1次 ,但PRA仍保持阴性。结论 肝移植受者的致敏状态与术后的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张伟杰王大卫程敦秀叶启发陈知水曾凡军李岗山宫念樵陈忠华
关键词:肝移植术术后致敏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法群体反应性抗体
《移植免疫学》
陈实刘恭植陈忠华唐锦治王果程敦秀郭晖刘斌龚少华陈刚
该成果包括最新移植免疫学基础理论、移植免疫遗传学、移植物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并介绍了有关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器官移植未来可能有重大突破的研究课题即移植免疫耐受和导种移植等。该成果可供移植专业研究人...
关键词:
关键词:免疫学
转染人补体调节基因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2004年
蔡常春陈实郭辉程敦秀马绪娴李锦文
关键词:补体超急性排斥反应调节基因转染靶抗原猪血
流式细胞术-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FLOW-PRA)的方法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ElISAPRA)的方法在临床器官移植巾应朋的相关性、灵敏性、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采用FLOW-PRA和ELISAPRA两种方法对212份等待肾移植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LOW-PRA和ELISAPRA两种方法各耗时1.5h和3h。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PRAⅠ类和PRAⅡ类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9。采用FLOWPRA法检出PRAI类和Ⅱ类阳性率分别为24.5%和18.4%,采用ELISA-PRA法检出PRAI类和Ⅱ类的阳性率分别为17.9%和14.6%,FLOW-PRA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PRA法。FLOW-PRA法能准确检测到低浓度抗体及其抗体特异性。结论与ELISA-PRA法相比,FLOW-PRA法简单快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低致敏患者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更适合临床器官移植对PRA的检测。
黄伟陈知水张伟杰程敦秀汪芯王大卫周平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群体反应性抗体
小剂量骨髓细胞联合脾细胞输注调节受体特异性免疫状态的研究
2005年
目的建立供体小剂量骨髓细胞输注同时联合脾细胞输注对受体特异性免疫状态的调节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探索其调节效应。方法C57BL/6小鼠输注小剂量BALB/C小鼠骨髓细胞或骨髓细胞脾细胞联合输注,观察受体存活状况,3个月后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评估受体特异性免疫状态。结果受体存活好,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强度较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联合输注较骨髓细胞输注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供体骨髓细胞联合脾细胞输注可以在减少骨髓细胞输注量时仍有效调节受体特异性免疫状态,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估方法。关键词:骨髓细胞输注;脾细胞;
王大卫王海灏朱兰程敦秀刘云宫念樵张伟杰陈知水叶启发
关键词:骨髓细胞输注脾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临床器官移植供受者免疫学选配要点
1994年
临床器官移植供受者免疫学选配要点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430030)程敦秀众所周知,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术后的主要危险是排斥反应.而这种排斥反应主要由供受体同种间的免疫遗传差异所致.为使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移植免疫方...
程敦秀
关键词:器官移植移植物排斥移植免疫学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术后移植心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心脏移植的受者10例。术后受者移植心功能异常时,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和3年时进行移植心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共取得17份活检组织样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和CA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2004年国际心脏和肺移植学会(ISHLT)的病理学诊断体系以及移植心AMR诊断体系进行病理学诊断。CA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以0至+++予以分级。结果10例17次EMB中,1次样本不合格,余16次EMB中,7例次诊断为C4d阳性AMR,3例4次诊断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2例次诊断为Quilty损伤。7例次AMR中,1例合并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余6例次均为单独发生。10例受者中,1例移植后20个月死亡,尸体解剖检查诊断为慢性排斥反应合并AMR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ISHLT分级3级)。其移植心AMR组织学特征为局灶性至广泛性心肌间毛细血管内皮C4d阳性沉积。结论AMR是心脏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EMB及其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早期诊断AMR的有效方法。
郭晖周洪敏昌盛程敦秀张伟杰陈忠华
关键词:心脏移植病理学
CD8+细胞强化骨髓细胞输注免疫调节效应及机制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脾细胞亚群强化骨髓细胞输注调节特异性免疫状态的效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别输注BACB/C小鼠5×106骨髓细胞、5×106骨髓细胞+5×106脾细胞、5×106骨髓细胞+5×106CD4+细胞和5×106骨髓细胞+5×106CD8+细胞,3月后观察特异性免疫状态和淋巴细胞分化状况。结果CD8+细胞联合输注的受体淋巴细胞反应较弱,IL-2和IFN-γ低表达,IL-4高表达。结论CD8+细胞输注强化了骨髓细胞输注调节特异性免疫状态的效应,包括免疫偏移在内的机制参与了这一过程。
宫念樵刘云朱兰王海灏王大卫张伟杰陈知水程敦秀叶启发
关键词:骨髓细胞输注免疫状态
重组人抗HBsAg-Fab阻断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重组合成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小分子抗体Fab阻断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作用效应。方法通过体外抗原黏附实验,补体毒实验和病毒感染实验,计算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和细胞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抗体Fab的功能效应。结果在有、无重组抗体存在时,组间的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及细胞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重组合成抗体Fab能阻断抗原对靶细胞的黏附,能介导补体毒杀伤靶细胞,降低HBV对人原代肝细胞的感染率。基因重组的小分子抗体Fab的体外效应实验为其在体内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潘桃唐莉陈知水王大为程敦秀郭晖
关键词:肝炎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