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霞
- 作品数:79 被引量:275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期间的生育结果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 观察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生育结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TKI治疗的CML患者或其配偶妊娠、生育的相关信息.结果 2例年轻女性患者和10例中位年龄为33.5(26 ~46)岁的男性患者的配偶妊娠,并生产了12名婴儿.2例女性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90和91个月时发现意外怀孕,1例仅停药1个月、1例妊娠全程和产后哺乳半年期间持续服用伊马替尼.10例男性患者中,7例在伊马替尼中位治疗60( 11 ~96)个月时、3例在达沙替尼中位治疗3(2.5~7.O)个月时,发现其配偶妊娠.所有患者生育前后疾病均处于血液学、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缓解状态.12名婴儿中,除1名早产、低体重并有尿道下裂的畸形外(出生后手术修复),其余11名均为足月生产,未见器官畸形.目前,12例患者子女生长发育正常,中位年龄17.5(3~101)个月.结论 在TKI治疗期间,女性CML患者和男性CML患者的配偶均可产出正常婴儿,但也有发生先天畸形的可能.建议育龄期女性患者在TKI治疗中应该有效避孕,并避免哺乳.当患者发现意外妊娠后,应咨询医生,权衡服药与妊娠的风险与收益.
- 江倩江滨陈珊珊江浩秦亚溱赖悦云石红霞黄晓军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慢性伊马替尼达沙替尼
- BCR-ABL激酶区突变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BCR-ABL激酶区突变状况、类型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发生TKI耐药的CML患者的BCR-ABL激酶区突变状况。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BCR-ABL激酶区突变,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804例CML患者,发生1093例次TKI耐药,其中对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耐药分别为576(52.7%)、238(21.8%)、279(25.5%)例次。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耐药患者BCR-ABL突变检出率分别为50.5%、63.9%和57.3%,T315I突变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12.3%、27.3%和34.1%。此外,检出率≥5%的突变类型在伊马替尼耐药患者中为Y253F/H(7.5%)和F359V/C/I(5.6%),在尼洛替尼耐药患者中为F359V/C/I(12.2%)、Y253F/H(11.8%)和E255K/V(10.5%),在达沙替尼耐药患者中为F317L/V/I/C(11.5%)和E255K/V(5.4%)。多因素分析显示,TKI减停用药史是影响BCR-ABL突变检出的共同因素,无TKI减停用药史患者突变检出率更高。此外,男性、年龄小、无共存疾病、诊断至服用当前TKI间隔较长、开始服用当前TKI时为进展期、继发耐药、耐药时处于进展期或血液学耐药与较高比例检出BCR-ABL突变相关。发生治疗失败至筛查BCR-ABL突变时间间隔、耐药时当前TKI和总TKI服用时间也与突变检出率相关。服用达沙替尼或尼洛替尼、继发耐药与检出T315I突变相关。结论CML患者发生TKI耐药时,半数以上的患者检测出BCR-ABL突变,其中T315I突变比例最高,人口学、疾病状态和TKI用药等临床特征与BCR-ABL突变的检出率和类型相关。
- 石大雨秦亚溱赖悦云石红霞黄晓军江倩
-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
- 结合人口学特征比较国产和原研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国产和原研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服用原研伊马替尼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后转换为国产伊马替尼的患者疾病的稳定性和不良反应的变化。方法①一线治疗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接受国产仿制伊马替尼(商品名昕维^®)或进口原研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作为一线治疗并定期随访、监测的CML-CP连续病例。②转换组: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6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受原研伊马替尼至少获得CCyR后转换为国产仿制伊马替尼治疗的CML-CP连续病例。结果①一线治疗组:共409例(国产伊马替尼201例,原研伊马替尼208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42(18~83)岁。国产和原研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国产伊马替尼组患者中受教育水平更低(P<0.001)、离异或丧偶者比例更高(P=0.004)、农村户籍者比例更高(P<0.001)。两组年龄、性别、Sokal危险度评分、WBC和HGB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25(3~62)个月,国产伊马替尼组和原研伊马替尼组的3年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0(MR4.0)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的累积获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7.5%对94.5%,P=0.592;84.3%对93.1%,P=0.208;42.7%对41.7%,P=0.277;25.4%对33.0%,P=0.306),3年无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6.7%对81.0%,P=0.448;91.8%对96.3%,P=0.325;95.8%对98.5%,P=0.167)。多因素分析显示,TKI类型不影响患者的治疗反应(CCyR、MMR、MR4.0和MR4.5累积获得率)及结局(FFS、PFS和OS)。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似。②转换组:共39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42(23~80)岁,于原研伊马替尼中位治疗38(8~114)个月后换为国产伊马替尼,换药后中位随访39(6~63)个月,23例(58.9%)患者分子学反应维持原来水平,12例(30.8%)分子学反应改善。新发药物不良反
- 窦雪琳于露秦亚溱石红霞赖悦云侯悦黄晓军江倩
- 关键词:伊马替尼
- 伴血象异常的脾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5
- 2013年
- 本文探讨伴有血细胞计数异常的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地分析了19例因血细胞计数异常就诊并被确诊为SMZL患者的资料,其中7例根据脾脏病理确诊,12例不能接受脾切除术者应用脾B细胞淋巴瘤研究组的最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表明,5例(26.3%)患者白细胞≥10.0×109/L、6例(31.6%)<4.0×109/L;14例(73.7%)血红蛋白<120 g/L;11例(57.9%)血小板<100.0×109/L;14例(73.8%)患者具有血细胞减少,其中一系血细胞减少6例(31.6%),两系血细胞减少4例(21.1%),三系血细胞减少4例(21.1%);19例均有骨髓累及;10例(52.6%)检出带绒毛的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在骨髓内呈现包括窦内浸润的多种分布特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者占56.3%(9/16);存在自身免疫现象者占80%(12/15);4例进行单纯脾切除术,血象均无改善;1例接受脾切除术联合化疗获得部分缓解;11例接受含有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总体反应率100.0%,其中9例(81.8%)获得完全缓解。结论:伴有血细胞计数异常的SMZL以血细胞减少、骨髓高累及率和自身免疫现象为多见,含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 杨申淼江倩江滨陈定宝王婧江浩路瑾卢锡京鲍立石红霞刘艳荣黄晓军
- 关键词:脾脏外周血骨髓血象异常
- 钙离子在VP-16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引量:5
- 2000年
- 为了研究Ca2 + 在VP 16(etoposide)诱导HL 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印迹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 ,VP 16可诱导HL 60细胞凋亡 ,并可引起细胞内Ca2 + 浓度的增加 ;细胞外钙离子螯合剂EGTA不抑制其诱导的细胞凋亡 ,而细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APTA AM可抑制此过程 ,并且可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实验结果提示 ,Ca2 +
- 石红霞李莉袁兰何其华王申五王德炳
- 关键词:细胞凋亡钙HL-60细胞白血病
- 国产与原研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评价原研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国产仿制品治疗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的CML.CP患者根据经济承担能力分别接受原研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或国产仿制品(听维)治疗,药物起始剂量均为400mg/d,定期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从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共纳入145例患者,其中国产药组89例,原研药组56例,疗程均1〉3个月。3个月时,国产药组和原研药组的完全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95.5%(85/89)和100%(56/56),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分别为74.2%(66/89)和80.4%(45/56),国际标准化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BCR—ABL^IS)≤10%的比例分别为76.1%(67/88)和82.1%(46/5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6、12和18个月时可评估病例中,两组治疗反应率相似(P值均〉0.1)。中位追踪随访期约为1年,国产药组和原研药组各有2例患者疾病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两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初发CML—CP患者采用原研伊马替尼或国产仿制品昕维治疗的早期治疗反应、疾病进展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 石红霞秦亚溱赖悦云黄晓军江倩
- 关键词:白血病髓系慢性伊马替尼原研药
- 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Bruton病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治疗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ruton病 )的疗效。方法 采用HLA配型相合的同胞allo BMT治疗Bruton病 2例。其中例 1进行了 2次ABO血型相合、HLA相合的allo BMT。结果 2例患者分别于allo BMT后第 2 0天和第 13天骨髓恢复造血 ,免疫球蛋白在 3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的体液免疫重建 ,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例现在仍无病存活 13年和 2年。 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 黄晓军石红霞郭乃榄陆道培
- 关键词:骨髓移植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移植物抗宿主病
- 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的结果分析
- 目的分析影响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治疗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患者的治疗反应及预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一/二线TKI治疗...
- 袁婷赖悦云秦亚溱石红霞黄晓军侯悦江倩
- 关键词:尼洛替尼达沙替尼
- 文献传递
- 维甲酸和砷剂联合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PML-RARα表达上调不影响预后(英文)被引量:4
- 2013年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接受维甲酸和砷剂诱导治疗早期的分子动力学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对32例初治APL进行动态检测,利用实时定量PCR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PML-RARα转录本水平(PML-RARα/ABL)和细胞遗传学。结果表明,诱导14 d时PML-RARα转录本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40.10%和57.74%,P<0.01),诱导28 d和巩固治疗结束时PML-RARα转录本分别为:6.97%和0%。在诱导治疗14 d和28 d分别有65.62%和31.25%患者发生PML-RARα转录本增加。治疗前、诱导14 d和诱导28 d PML-RARα拷贝数/每个APL细胞为0.9,2.2,1.4(PML-RARα/ABL×2/APL细胞%)。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3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PML-RARα表达上调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接受维甲酸和砷剂联合诱导治疗过程中一个普遍现象,对疾病预后无影响。
- 主鸿鹄秦亚溱赖悦云石红霞刘艳荣刘艳荣江滨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砷剂
-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第14天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的预后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治疗第14天(D1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获得完全缓解(c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66例初治Ph—ALL患者,通过ROC曲线确定影响诱导治疗4周达CR的D1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结果166例Ph_ALL患者,男94例,女72例,中位年龄32(18~64)岁。诱导治疗4周CR率为74.7%,总CR率为93.3%。存活者中位随访32(2-175)个月,5年无病生存(DFS)和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45.6%和47.2%。D14骨髓原始细胞t〉0.075组与〈0.075组相比,4周CR率(42.7%对85.9%,P〈0.001)和总CR率(75.9%对95.6%,P=-0.001)显著降低,5年DFS率(29.6%对49.8%,P=-0.006)和OS率(32.6%对52.4%,P=0.010)均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高白细胞计数、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D14骨髓原始细胞I〉0.075、诱导治疗4周未达CR、CR后接受化疗而非移植是影响DFS和OS的不利因素。结论成人PlrALL患者诱导化疗D1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是影响获得CR和总体预后的不利因素。
- 贾晋松杨申淼王婧江浩赵婷鲍立石红霞路瑾主鸿鹄赖悦云江滨黄晓军江倩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样骨髓原始细胞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