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恒礼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地学
  • 4篇地球
  • 4篇地球科学
  • 4篇哲学
  • 3篇地学哲学
  • 2篇地学文化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找矿
  • 2篇研究方法
  • 2篇找矿
  • 2篇哲学思考
  • 2篇认识论
  • 2篇思维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地学理论
  • 1篇地学研究
  • 1篇地震
  • 1篇学术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教育部高等学...

作者

  • 14篇王恒礼
  • 3篇罗照华
  • 1篇吴潜涛
  • 1篇王炳林
  • 1篇丰子义
  • 1篇强祖基
  • 1篇尹高飞
  • 1篇刘建军
  • 1篇宫敬才
  • 1篇韩庆祥
  • 1篇忻梅
  • 1篇郭湛
  • 1篇肖章柯
  • 1篇徐竹棉
  • 1篇张洁
  • 1篇李慧勤
  • 1篇张捷

传媒

  • 4篇全国地学哲学...
  • 2篇地球科学认识...
  • 2篇中国自然辩证...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2006全国...
  • 1篇中国自然辩证...
  • 1篇全国地学哲学...
  • 1篇全国地学哲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球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及其研究方法的哲学思考
本文认为,地球科学研究对象具有时空不可及性、复杂性和系统相关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实际观察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然而,时空不可及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观察到全部,一味强调多看的思路是有问题的.同时,复杂性决定了观察过...
罗照华王恒礼
关键词:地球科学哲学理论
创新思维与地学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什么是创新思维?马克思曾经对辩证法有一段极其精辟的概括,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上的创新思维的本质.他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是马克思对一切现存事物及一切既成形式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从发展方向上所做的高度的哲学概括.
王恒礼
关键词:地学理论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地学研究
毕节试验对我国北方沙漠化治理的启示
沙漠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沙漠化治理问题关系到我国两部、北部地区能否摆脱贫穷,能否建设成为和谐社会。1988年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建立,开启了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序幕,17年来毕节试验区成为建设和...
张捷王恒礼
关键词:沙漠化和谐社会
文献传递
西方地学哲学的历史传承
本文从史学的角度,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了西方地学哲学的发展,从中探讨地学哲学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进一步研究地学哲学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如何进一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与地球的...
张洁王恒礼肖章柯
关键词:地学哲学历史传承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科学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及其弊端
据《韦伯斯特大词典》记载,Scientism(科学主义,也称惟科学主义)一词于1877年出现在英语世界中。但科学主义思潮可以追溯到F.培根,而19世纪以来科学的不凡成就及其迅速扩张使科学主义日渐盛行。从科学主义的历史发展...
陈广仁王恒礼
关键词:科学主义科学发展观自反性相对性
文献传递
地震和海啸卫星热红外早期预警系统
精确兮模糊所仗,模糊兮精确所依区域应力热场与局部(震源)应力热场相互依靠。大地震需要区域应力热场的出现,震中的判定则需要局部(震源)应力热场的确定。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巨震2004年12年26月00:58(世界时...
强祖基王恒礼
文献传递
发挥地学文化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地学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世界观、方法论、伦理观和价值观,它既是认识地球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利用地球自然的世界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它的核心价值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价值内核是古老的东方哲学观念“...
忻梅王恒礼
关键词:地球科学地学文化
文献传递
地学哲学为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
徐竹棉王恒礼
关键词:地学哲学中国和平崛起人地关系认识论
文献传递
地球科学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地球科学和地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对地学哲学的性质,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指出地学哲学是研究地球科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强调地学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地球科学和地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地学哲学思维是具有反思性的哲学思维,是具有世界观性质的理论思维...
王恒礼
关键词:地学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地球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献传递
地学文化的哲学底蕴
加强地学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很多学者从地学文化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地学文化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和研究。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哲学的层面探讨地学文化的本...
李慧勤王恒礼
关键词:地学文化哲学底蕴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