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湛

作品数:136 被引量:1,12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哲学宗教
  • 29篇文化科学
  • 24篇政治法律
  • 22篇社会学
  • 20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46篇哲学
  • 36篇社会
  • 22篇主义
  • 18篇文化
  • 14篇马克思主义哲...
  • 12篇主体性
  • 10篇公共性
  • 9篇社会主义
  • 8篇思维
  • 7篇社会科学
  • 7篇唯物
  • 7篇马克思主义
  • 6篇学社
  • 6篇哲学社会
  • 6篇客体
  • 5篇哲学社会科学
  • 5篇中国特色社会...
  • 5篇社会存在
  • 5篇社会生活
  • 5篇特色社会主义

机构

  • 13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山东工商学院
  • 2篇陕西省委党校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北京物资学院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教育部高等学...

作者

  • 133篇郭湛
  • 10篇刘志洪
  • 4篇王文兵
  • 4篇谭清华
  • 3篇曹延莉
  • 3篇田建华
  • 3篇王维国
  • 3篇陈忠炜
  • 2篇桑明旭
  • 2篇刘克苏
  • 1篇吴潜涛
  • 1篇王炳林
  • 1篇贺耀敏
  • 1篇丰子义
  • 1篇陈琼珍
  • 1篇武京闽
  • 1篇刘克苏
  • 1篇刘建军
  • 1篇宫敬才
  • 1篇肖前

传媒

  • 1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1篇哲学研究
  • 10篇教学与研究
  • 6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社会科学战线
  • 5篇江海学刊
  • 5篇天津社会科学
  • 5篇理论视野
  • 3篇新视野
  • 3篇前线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东北史地
  • 3篇中国高校社会...
  • 2篇湘潭师范学院...
  • 2篇高校理论战线
  • 2篇唐都学刊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
2019年
“阐释驱逐创造”与“学术抑制思想”为什么大多数哲学从业者都承认原创性思想的意义,但思想创造却不仅没有蔚然成风,反而如履薄冰?多年来,学界一直有批评“思想淡出、学术兴盛”的声音,为什么至今这种现象非但没有明显改观,反而愈加严重?
刘志洪郭湛
关键词:哲学发展从业者
论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被引量:8
1993年
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讨论已进行了很长时间,至今仍在继续。是否存在人的主体性?是否应该提倡人的主体性?大多数论者对此持肯定的态度。也有少数论者看重问题的相反方面,对人的主体性持保留的以至否定的态度。这种分歧在问题的抽象层次上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使讨论深入一步并取得某种共识,达到更有实践意义的结论,有必要赋予人的主体性以更具体的涵义。通过对人的主体性的具体分析和综合,尤其应当肯定和提倡的是建设的主体性和创造的主体性。就人的活动来说,这种主体性即人的活动的建设性和创造性。
郭湛
关键词:主体性主客体关系创造力社会文化社会关系
公共意识对公共存在的维护和建构被引量:7
2018年
公共意识由公共存在决定,又能动反作用于公共存在。这种机制,首先在于使主体认识和把握社会公共存在的本性,进而引领主体通过建构更优化的公共存在的实践,体现其能动和创造的特质。公共存在的层级和样态不同,相应的公共意识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在个体群体层面,公共意识使主体确立公共的价值追求和评价体系;在社会国家层面,公共意识引领主体建构秩序规范和维护公共利益;在人类整体层面,公共意识通过凝聚历史合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人类社会作为公共存在的历史进步,需要公共意识发挥对其维护和建构的功能。
陈忠炜郭湛
关键词:公共意识共同体
略论哲学基本关系
1987年
哲学基本关系,在其观念形态上是哲学中基本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关系的抽象层次,以此为起点,经过自然物质和自然运动、思维物质和思维运动,到社会物质和社会运动,以及作为这些层次的特定联系的物质和意识、主体和客体、人和活动等等具体的层次和关系,构成哲学基本关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
郭湛
关键词:哲学世界观哲学思维社会运动思维运动客体
公共性论纲被引量:30
2004年
公私之辨、义利之辨一直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人们的公共活动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公共性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属性和要求,公共性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就公共性问题的产生、基本标志、凸显与困境进行说明,对公共性理念进行历史检视和当代重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郭湛王维国
关键词:公共性自利性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
2001年
8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戴河亲切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讲话深刻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充分表达了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刊约请北戴河会见时在场的部分学者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郭湛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观社会进步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创造。正是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人类创造了自然中原本没有的文化,才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成为“万物的灵长”。宇宙本身无所谓文化,文化的世界是人创造的,因而是人的世界。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存在物,所以人的世界本质...
郭湛田建华
科学精神是增强科学素质的深度要求被引量:1
1999年
郭湛
关键词:科学知识历史唯物论无神论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被引量:8
2000年
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观点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批判地反思人的物质需求无限的观念 ,确立人的物质需求有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 ,认真研究人的需求的质和量 ,设计合理的需求构成 ,是建设现代人合理的、可持续的生存方式的首要前提。
郭湛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
2001年
郭湛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观社会进步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