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6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文化
  • 4篇跨文化
  • 4篇翻译
  • 2篇哲学
  • 2篇萨义德
  • 2篇文化交流
  • 2篇跨文化交流
  • 2篇翻译研究
  • 2篇福柯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大学生网络行...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大众传播媒介
  • 1篇典籍
  • 1篇东方化
  • 1篇多义
  • 1篇多义性
  • 1篇行者

机构

  • 18篇武汉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1篇景德镇陶瓷学...

作者

  • 18篇熊伟
  • 2篇安文婧
  • 1篇侯铁军

传媒

  • 3篇理论月刊
  • 3篇法国研究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出版广角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学习月刊
  • 1篇东南传播
  • 1篇北京教育(德...
  • 1篇东方翻译
  • 1篇新传奇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翻译女性:不同的声音和新的维度》介评
2020年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参见Flotow,1997;Lotbiniere-Harwood,1991;Simon,1996)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加拿大魁北克地区,随即成为反抗"父权中心主义"的有力武器。此后,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北美(参见Levine,1991;Maier,1998)和欧洲(参见Federici,2011;Santaemilia,2005)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21世纪初社会性别开始泛化、"酷儿理论"出现,性别的固定性受到了严重质疑。人们认为无需严格界定男性、女性或者双性,性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流动和转化的。这种性别界限的模糊化直接导致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失去了立足点,并陷入低谷。
熊伟张君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研究酷儿理论社会性别
翻译研究的文化概念问题被引量:1
2018年
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其意义随语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翻译是一种跨语际、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因此,文化也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由于翻译研究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以及理论的多元性,文化的概念意义并不一致,从而容易导致理解和使用的混乱。本文拟对来自人类学、文化研究和哲学的文化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呈现和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以澄清不同语境中的文化概念意义,为准确把握和使用相关翻译理论提供一些启示。
熊伟
关键词:翻译研究人类学文化哲学
欧盟跨文化能力与翻译能力的交叉研究:构想、实施和启示
2024年
欧盟是一个多民族和多语言的联盟。文化的多元性和语言的多样性使跨文化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问题成为欧盟的重要议题。欧盟发起的“跨文化能力”框架确立项目(INCA)、欧洲翻译硕士项目(EMT)以及提升译者跨文化能力项目(PICT),体现了欧盟将跨文化能力和翻译能力相结合的构想和举措。对这些项目进行整体性考察,梳理各自的理念、内涵、方法及其相互关联,并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能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具有跨文化视野的高端翻译人才提供借鉴和启示。
熊伟
关键词:欧盟跨文化能力翻译能力
清教预表法与美国文学中的救赎主题--以《白鲸》、“海上扁舟”和《老人与海》为例被引量:13
2008年
本文以救赎在三部美国文学作品《白鲸》、"海上扁舟"和《老人与海》中的再现为基础,指出它们与《圣经》中三种救赎主题的相似性,并进而认为美利坚清教预表法是解释救赎主题反复再现的关键所在。预表法脱胎于基督教圣经阐释学,并为新英格兰清教徒所利用,一直延续至今。它将《圣经》中的主题或意象嵌入到美国文学、文化乃至政治之中。它是世俗与神圣、此地与彼岸、尘世与天国相联系的纽带,将美国文明的现世性与基督教教义中的普世性和永恒性融合在一起。
熊伟侯铁军
关键词:救赎
理想与现实:论文化间性的内在矛盾被引量:4
2023年
文化间性发端于主体间性哲学,学界使用这一概念时通常有意识地突出继承自主体间性的“平等对话”和“交互融合”等内涵,却忽视了文化因素介入给主体关系带来的变化,掩盖了文化间性中追求平等的理想与明争暗斗的现实之间的冲突,形成了难以化解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使文化间性呈现出文化入侵、同化、借用和融合等多元形态。造成矛盾的主要因素为蕴藏其中的话语权力博弈、文化需求差异及意识形态冲突。通过剖析文化间性概念中的理想与现实层面,有助于深化对跨文化沟通的认识,避免对外交流中的盲目与理想化。
熊伟王伟
关键词:文化间性主体间性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诠释学矛盾被引量:5
2019年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诞生及发展过程中广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其分析/阐释结果的客观有效性,语言学家威多森、斯塔布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代表费尔克劳夫等人曾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系列辩论。从西方诠释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费尔克劳夫与威多森等人的争论是诠释学内部的分歧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的投影,对应着三重矛盾:科学实证方法与人文阐释方法的矛盾、客观诠释学与哲学诠释学的矛盾、“批评性”阐释与过度阐释的矛盾。根据黑格尔的辩证思想,这些矛盾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互补性和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得以持续发展。
熊伟舒艾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诠释学语料库方法
论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被引量:2
2012年
爱德华·萨义德是著名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家。流亡的经历、多重的身份、批判的视野、知行合一的风格促其形成了独特的跨文化思想。通过对萨义德的自传、访谈和著作的梳理,本文认为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体现在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方面:文化局外人、文化批评家、文化穿行者和文化虚无主义者。虽然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对跨文化研究和实践仍具有极大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熊伟
关键词:萨义德
典籍议论文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可行性——以《劝学》与Of Studies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在图尔敏论证模式下,汉语典籍议论文《劝学》论证发散、杂乱,与英语世界脍炙人口的议论文Of Studies论证模式迥异。议论文翻译可采用语篇作为翻译单位,并将其细分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和翻译的分析单位。议论文中语篇的本质是论点,转换单位和分析单位可以分别由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担任。
唐斌熊伟
关键词:《劝学》语篇
旅行中的话语/权力/知识理论——论萨义德对福柯的接受
2011年
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知识理论是爱德华·萨义德构筑其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然而,萨义德对福柯理论的接受,并不是机械的、不加质疑的照搬,而是批判性的吸纳、融合。本文以萨义德的《旅行中的理论》思想为指导,以其著作和访谈为基础,试图从历史文化语境、萨义德对福柯的追随及疏离几个方面来探讨萨义德对福柯的接受过程,并指出萨义德对旅行中的话语/权力/知识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增强了其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对西方文化霸权、主控话语的批判威力,但同时也有成为其自身陷阱的危险性。
熊伟
关键词:萨义德福柯
跨文化交流中的自我东方化
2009年
在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以各种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这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具有极大的作用。然而,我们也要警惕另外一种趋势,那就是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和文学作品中,在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存在着滥用中国文化符号进行自我东方化的现象,以“符号暴力”的形式,不断强化西方人对中国的刻板形象。
熊伟
关键词:东方化跨文化交流大众传播媒介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交流活动文学作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