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萍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池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高中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
- 本文研究了高中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的应用。全文共五章:
第一章是任务型教学的研究概述,国外方面介绍了任务型教学产生的背景、形成和发展、内涵、基本特征、原则和步骤;国内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概括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
- 汪东萍
-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任务型写作教学教学效果
- 文献传递
-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文质之争常被一些学者比附为西方的意译、直译之争。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比研究显示: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与西方意译、直译之争的出处不同,内涵不同,争论过程也不同,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是译文语言的文丽或质朴,需要解决译文是否需要文饰的问题,属于语言风格的争论;而意译、直译之争渊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内涵是按意翻译还是按词翻译的问题,讨论如何传达原文的问题,属于翻译方法的争论。这些不同说明文质问题不等于意译、直译问题,二者虽有关联,但侧重点截然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佛典汉译的文质之争比附于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
- 汪东萍
- 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理论的改革
- 1998年
- 本文以素质教育为背景分析了传统外语教学理论存在的弊端。并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外语知识与外语交际能力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得出:我们必须制定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 汪东萍
- 关键词:语言交际能力外语教学理论语言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听说读写课堂活动
- 全文增补中
- 回归历史:解读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被引量:10
- 2010年
- 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本文主张回归历史,对这一传统翻译思想进行科学解读,发现文质之争源于《法句经序》,历经三国、两晋,直到唐朝,玄奘新译是文质之争的结果。
- 汪东萍傅勇林
- 关键词:佛经翻译
- 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 1999年
- 本文分析了影响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从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法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完善教学措施等方面试图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以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 汪东萍
-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输入和辐射被引量:3
- 2006年
- 本论文研究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佛经翻译在语言、文学、翻译、思想、艺术和藏族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输入和辐射作用。
- 汪东萍
- 关键词:佛经翻译中国文化
- 佛典汉译传统研究
- 佛典汉译从东汉到宋朝,历时一千多年,翻译佛典五千多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翻译研究的源头和根基。本文选取“从支谦到玄奘”这-佛典汉译由兴盛走向高潮的阶段,对佛典汉译传统进行专题研究。传统是指传承已久和具有特点...
- 汪东萍
- 关键词:文章学翻译传统
- 文献传递
- 佛典汉译传统研究——从支谦到玄奘
- 佛典汉译从东汉到宋朝,历时一千多年,翻译佛典五千多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翻译研究的源头和根基。本文选取“从支谦到玄奘”这-佛典汉译由兴盛走向高潮的阶段,对佛典汉译传统进行专题研究。传统是指传承已久和具有特点...
- 汪东萍
- 关键词:文章学翻译传统
- 释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评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公元383年,释道安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五失本"谈到翻译的语序问题、文质问题和详简问题。对于"一失本"的语序问题,道安主张失本而采用倒装语序;对于"二失本"的文质问题,道安主张根据读者层次和不同文体选择质派或文派翻译,提倡发挥质、文两派的优势,更好地进行佛典汉译;对于"三失本、四失本、五失本"的详简问题,道安认为就一般佛典而言,反复叮咛、啰唆琐碎的颂文、义辞和反腾都应删去,但戒律翻译应该保留;"三不易"谈到佛典汉译面临的时代因素、读者因素和译者因素,这三大因素导致了佛典汉译不容易。
- 汪东萍方瑞芬
- 关键词:五失本翻译思想
- 生态审美视域中的西方当代文学审度被引量:1
- 2012年
- 生态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生态文学叙述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严峻生态现实的文学反映。它对人有认识、教育和感化的作用,能陶冶人的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可以绿化人类精神家园,使人民大众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于西方生态文学的发展性,关注生态文学的发展生态,以汲取其中的精华,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陈新苗汪东萍
- 关键词:生态文学当代文学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