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冰

作品数:24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纯钛
  • 5篇种植体
  • 5篇
  • 4篇缺损
  • 3篇动物
  • 3篇牙种植
  • 3篇上前牙
  • 3篇上前牙区
  • 3篇前牙
  • 3篇前牙区
  • 3篇钛表面
  • 3篇纯钛表面
  • 2篇蛋白
  • 2篇蛋白类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牙种植体
  • 2篇氧化锆
  • 2篇生物活性
  • 2篇碳氢化合物
  • 2篇嵌体

机构

  • 22篇广东省口腔医...
  • 5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深圳牙科医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23篇李少冰
  • 17篇周磊
  • 14篇卢海宾
  • 13篇张雪洋
  • 13篇容明灯
  • 6篇刘湘宁
  • 6篇倪佳
  • 5篇高岩
  • 5篇黄雁红
  • 4篇苏媛
  • 4篇韦从云
  • 4篇蒋颖
  • 3篇王忠磊
  • 3篇郭泽鸿
  • 3篇赖春花
  • 2篇卢海滨
  • 2篇陈沛
  • 2篇张晔
  • 2篇刘卫平
  • 2篇金爱琼

传媒

  • 5篇广东牙病防治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口腔医学...
  • 2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口腔护理用品...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接法纤维增强复合桥在牙周炎病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前牙区直接法纤维增强复合桥(FRC bridge)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直接法FRC bridge连接所有同颌前牙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12例,以弹性义齿修复14例同类病例作为对照,修复后1、6及18个月随访,对临床修复效果以及牙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修复后1、6或18个月,直接法FRC bridge修复组和对照组解剖外形和边缘适应性均优于弹性义齿修复组(P<0.05);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探诊出血指数(BOP)随着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修复前后PD、BOP、牙齿松动度(TM)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法FRC bridge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美学修复效果,并可改善邻牙牙周状况。
刘湘宁周磊赖仁发谢黎李少冰张晔
关键词:切牙缺失牙周炎
骨代用品实验中兔股骨远端标准骨缺损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兔股骨远端标准骨缺损动物模型在骨代用品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为组织工程研究理想动物模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5只,双侧股骨远端制作直径6mm、深10mm骨缺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植入无机骨粉,分别于2、4、6、12周取材;空白对照组3只,不植入材料,于术后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放射学检查,兔股骨远端解剖学测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动物模型稳定,未出现病理性骨折及术后感染。该模型可清楚显示骨代用品的成骨能力及降解特性;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边缘见少量新骨生成,未见骨连接形成。结论兔股骨远端干骺端骨缺损模型解剖部位固定,干骺线为术中重要参考标记;主要在松质骨区制作标准骨缺损,其空间是足够的;该动物模型可作为骨代用品用于大动物及临床前实验一种较理想的标准骨缺损模型。
韦从云周磊赖春花卢海宾王忠磊李少冰
关键词:骨缺损股骨远端动物模型
右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1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单牙即刻种植及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上颌右侧中切牙冠根折裂而不能保留,微创拔牙后在正确的三维位置即刻植入zimmer种植体1颗.获得良好初始稳定性并实施即刻修复,经过8个月骨结合和牙龈塑形后,通过个性化取模转移,制各个性化氧化锆基台及全瓷冠完成修复。结果:种植修复固位良好,龈缘水平稳定及牙龈乳头充盈良好。结论:在选择合适适应证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操作实施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及个性化修复,有助于在上前牙区获得较佳的美学种植修复效果。
李少冰张雪洋黄雁红容明灯苏媛卢海宾陈沛姜盼
关键词:个性化修复上前牙区
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疗效及优势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实施附着龈重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附着龈宽度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龈缘外形与附着点的重建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附着龈重建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都吉秀李少冰李泽鹏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疗效
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对成骨细胞的毒性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由于其较强的载药能力强、纳米级大小、血液中长循环等优点在载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的:评估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的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MePEG-PLA)纳米粒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毒性。方法:通过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MePEG-PLA纳米粒,MTS法测定纳米粒培养1,2,3d后对MG63的毒性。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表征纳米胶束外观形态;酶标仪检测培养1,2,3d细胞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MePEG-PL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5.7nm,分布均匀,呈球形,Zeta电位为-8.06mV,MePEG-PLA毒性为0级。提示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简单易行,制备的纳米粒无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忠磊高岩赖春花卢海宾李少冰蒋颖韦丛云周磊
关键词:纳米粒药物载体聚乳酸聚乙二醇
两种分体桩高嵌体修复无髓磨牙牙体缺损的评价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评价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和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修复无髓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n=64)和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n=35)修复牙冠过短且龈高度过低、牙体一壁或多壁缺损至龈下1 mm以内无髓磨牙99颗,修复后2周、6个月、18个月随访,参照美国公共卫生署修正标准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修复后2周、6个月或18个月,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和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在各评价项目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对牙冠过短且龈高度过低、牙体一壁或多壁缺损至龈下1 mm以内无髓磨牙牙体缺损进行修复,可以获得与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一样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刘湘宁周磊熊坤李少冰
关键词:高嵌体纤维桩金合金
简化的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在上前牙区骨量不足增量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简化的GBR在上前牙区牙槽骨宽度不足的应用效果,并对使用和不使用胶原生物膜的成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广东省口腔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因上前牙区缺牙后导致牙槽骨宽度不足的36例患者(共82个缺牙位点),将之随机分为两组:A组:植入人工骨粉后覆盖胶原膜的19例;B组:植入人工骨粉而不盖胶原膜的为17例。两组均于GBR后6个月行一期种植手术,分别植入植体43颗和39颗。采用锥形束CT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前、GBR 6个月后唇腭向牙槽嵴的宽度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BR 6个月后,盖膜组与未盖膜组的骨宽度等得到较好的增加,两者的骨宽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简化的GBR应用于上前牙区牙槽骨宽度不足病例,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期盖膜相对于不盖膜,对骨增量情况无影响。
容明灯张雪洋刘卫平李少冰卢海宾苏媛黄雁红杨涛
关键词:上前牙区牙种植生物膜
两种波段紫外线对微弧氧化纯钛表面理化性质及体外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A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和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对微弧氧化纯钛表面理化性质及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探索新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方法医用纯钛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处理后,用15WUVA汞灯[入=(360±20)nm]和15WUVC灭菌灯[λ=(250±20)nm]分别对钛片照射24h。实验分3组:MAO组、MAO+UVA组、MAO+UVC组。采用扫描电镜、表面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钛片表面理化性能。双金鸡宁酸色度法测定浸泡2、6、24h后钛片蛋白吸附率,Hoechst细胞核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计算各组材料表面培养MG-63细胞1、2、4h的细胞黏附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3组材料表面形貌、晶相、元素组成均无明显差别;MAO+UVC组、MAO+UVA组和MAO组表面接触角分别为(65.34±1.16)°、(44.64±1.28)°和(3.41±0.4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O+UVC组蛋白吸附率在2h达到最大值(48.16±1.24)%,显著高于MAO组[(8.22±2.99)%]和MAO+UVA组[(5.29±2.27)%,P〈0.001];培养1、2、4h后MAO+UVC组表面细胞黏附率[分别为(40.71±4.08)%、(53.72±2.38)%、(70.32±2.85)%]均显著高于相应MAO组和MAO+UVA组(P〈0.05);MAO+UVC组表面细胞伸展良好,MAO+UVA组与MAO组无明显差别。结论UVC照射微弧氧化纯钛表面可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利于细胞的黏附和伸展。
高岩周磊蒋颖郭泽鸿卢海宾李少冰
关键词:牙种植体微弧氧化
紫外线辐照对纯钛喷砂酸蚀表面理化性能及人纤连蛋白吸附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研究紫外线辐照对纯钛喷砂酸蚀表面理化性能及吸附人纤连蛋白(human fibronectin,HFn)的影响,为评估紫外线-喷砂酸蚀纯钛表面的生物学活性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制备喷砂酸蚀表面和紫外线-喷砂酸蚀表面的纯钛试件(每组60个),比较两组表面形貌、粗糙度、元素组成、润湿性及HFn吸附的差异.结果 两组有相似的多级孔洞及平均粗糙度.紫外线-喷砂酸蚀组纯钛试件表面有较低的C(22.83%)和较高的O(51.20%)并呈现亲水性;而喷砂酸蚀组呈现疏水性,其吸附10 min时HFn吸附量[(0.41±0.07)μg]显著高于紫外线-喷砂酸蚀组[(0.26±0.08)μg](P =0.007).结论 紫外线辐照并未改变纯钛喷砂酸蚀表面的形貌结构及粗糙度,但可降低表面碳氢化合物并增加羟基,吸附蛋白10 min时紫外线-喷砂酸蚀钛表面的HFn体外吸附量显著低于喷砂酸蚀钛表面.因此,紫外线-喷砂酸蚀钛表面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尚未及喷砂酸蚀钛表面.
李少冰张雪洋倪佳韦从云容明灯周磊
关键词:紫外线纤连蛋白类
牙瘤摘除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的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估牙瘤摘除术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颌骨牙瘤患者11例,予以局麻下彻底摘除,并同期植入骨替代材料行引导骨再生术,术后随访并评估术区的愈合情况。结果 11例患者的牙瘤完整摘除无复发,随访3和6个月后,术区有稳定的新骨生成。结论牙瘤摘除术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的临床效果良好。
倪佳李少冰刘湘宁容明灯夏薇张雪洋
关键词:牙瘤引导骨再生颌骨肿瘤成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