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磊

作品数:304 被引量:1,213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67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7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81篇种植体
  • 43篇牙种植
  • 32篇细胞
  • 27篇上颌
  • 27篇成骨
  • 24篇缺损
  • 20篇口腔
  • 18篇义齿
  • 17篇他汀
  • 17篇骨缺损
  • 16篇牙种植体
  • 16篇辛伐他汀
  • 16篇伐他汀
  • 15篇骨细胞
  • 15篇骨再生
  • 15篇成骨细胞
  • 15篇纯钛
  • 14篇引导骨再生
  • 12篇无牙
  • 11篇牙颌

机构

  • 234篇广东省口腔医...
  • 38篇广东医学院附...
  • 28篇广东医学院
  • 18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解放军第45...
  • 3篇深圳牙科医疗...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五人...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作者

  • 304篇周磊
  • 67篇张雪洋
  • 65篇徐淑兰
  • 62篇黄建生
  • 60篇宋光保
  • 41篇徐世同
  • 35篇王春先
  • 33篇吴王喜
  • 32篇刘卫平
  • 22篇容明灯
  • 19篇周东风
  • 19篇郭泽鸿
  • 17篇李少冰
  • 15篇赖春花
  • 14篇朱安棣
  • 14篇高岩
  • 13篇卢海宾
  • 12篇胡飞
  • 11篇耿华欧
  • 11篇刘卫平

传媒

  • 52篇广东牙病防治
  • 48篇中国口腔种植...
  • 16篇实用口腔医学...
  • 16篇广东医学院学...
  • 13篇广东医学
  • 11篇中华口腔医学...
  • 8篇广东省口腔医...
  • 7篇实用医学杂志
  • 7篇全球华人口腔...
  • 6篇现代口腔医学...
  • 6篇临床医学工程
  • 5篇临床口腔医学...
  • 5篇华西口腔医学...
  • 5篇口腔颌面修复...
  • 5篇中国口腔颌面...
  • 5篇中国实用口腔...
  • 5篇第七届全国口...
  • 4篇口腔颌面外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口腔疾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9篇2015
  • 17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24篇2011
  • 17篇2010
  • 21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19篇2006
  • 23篇2005
  • 25篇2004
  • 16篇2003
  • 22篇2002
  • 6篇2001
3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锥形束CT对83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测量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1.29)mm,到下颌骨舌侧壁的平均距离为(3.43±0.99)^(3.93±1.17)mm,到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为(8.81±1.90)^(10.02±2.19)mm,内径的平均值为(2.27±0.44)^(2.61±0.40)mm。男性与女性在下颌管距下颌骨颊侧壁、下颌下缘以及下颌骨内径的平均值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襻的出现率是70.9%,长度为(2.76±1.14)mm。下颌管分支的出现率为10.84%,长度为(10.72±5.29)mm。结论:中国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变异较大,前襻和下颌管分支在下颌骨中发生率较高,植骨及种植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减小神经损伤的风险。
王朝徐淑兰周磊姚钟雄杨烁钟丹霞
关键词:下颌神经锥形束CT下颌神经管
他丁类药物对骨形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4年
骨的形成和吸收处于动态平衡中,若这种平衡被打破,骨的吸收超过了骨的形成则引起骨量的丢失和骨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人遭到此病的威胁[2].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升高.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阻止骨吸收,防止骨量的丢失.对已有大量骨丢失的病人,这些药物是无用的.因此,Mundy等[2]经过动物实验筛选了3万多种天然的化合物,发现了洛伐他丁(Lovastatin)是唯一具有促进骨合成代谢作用的天然药物,开创了研究他丁类药物促进骨形成作用的先河.
王春先周磊
关键词:骨形成药理作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降血脂药物
羟磷灰石颗粒体外堆压间隙显微CT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显微CT体外评价,比较3种不同直径羟磷灰石颗粒外部间隙分布情况,探讨材料外部间隙对临床运用的影响。方法 2014年3—4月于广州科学城显微CT实验室对颗粒直径分别为0.25-1 mm、0.4-1 mm、1-2 mm的3种人工骨材料进行体外固定,采用显微CT扫描,评价各自的间隙排列。结果 1-2 mm组羟基磷灰石颗粒压实堆积后显微CT下显示材料颗粒排列松散,颗粒团块间存在较大空隙,间隙率为61.75%;0.25-1 mm和0.4-1 mm组材料颗粒排列较为均匀,颗粒团块间存在间隙较小,间隙率分别为27.33%和42.44%。结论显微CT可用于颗粒移植材料的微观物理参数评估,0.25-1 mm组羟磷灰石颗粒压实后颗粒团块内部排列紧密,临床上有利于植骨后稳定成骨空间。
陈筑苏吴王喜周磊
关键词:骨移植羟磷灰石
种植体周围炎的防治及改良游离龈移植术应用体会
种植体周围炎是影响牙种植修复长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在术前就对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因素有一良好的评估及预测,在手术及修复设计中充分考虑并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常可避免大多数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种植体周围角化龈或附着龈...
周磊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填充牙槽骨质缺损的应用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植入填充牙槽骨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2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拔牙或根尖囊肿病例,分为伤口开放组和闭合组。开放组拔牙后植入PMMA及种植钉,保持牙槽窝自然开口;闭合组根尖囊肿术后植入PMMA,严密关闭伤口。术后进行半年期的追踪随访,对临床表现及放射学影像表现进行评价。结果:开放组在早期(一月)优良的临床愈合后,逐渐出现炎症、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植入体松动等,最终摘除植入体。闭合组伤口临床愈合优良,并且随访期间始终维持稳定,病员没有自觉不适,放射学影像显示,病变范围大者,牙槽嵴顶方位邻近的骨质吸收形成约0.5mm的空隙;病变范围小者,周围骨质与植入物始终维持紧密的接触。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适于开放性植入填充牙槽骨质缺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闭和性植入填充小范围牙槽骨质缺损,可以获得优良的临床愈合并与骨质形成密切的接触。
许竞周磊张治勇巫燕辉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质缺损植骨拔牙根尖囊肿
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1
2013年
因牙种植治疗周期长,一定程度影响了患者对牙种植修复的接受程度,成为很多失牙患者不选择种植治疗的重要原因。即刻种植由于能较早植入种植体及缩短患者的缺牙时间,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即刻种植必须掌握一定的治疗原则,才能保证获得理想的效果。在以往的报道中,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相比,前者更易出现唇侧牙龈退缩,常见的风险因素是薄牙龈生物型患者,种植体植入过度靠向唇侧,唇侧骨板过薄或骨缺损。
周磊
关键词:上颌前牙区种植体植入失牙患者床体牙龈退缩
一种抗心肌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心肌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的原料药为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抗心肌纤维化效果佳: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改善心肌纤维化大鼠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效果最佳,治疗...
张国华吕琳吴少瑜周磊陈凯庄宇鑫刘馨党文振田楠楠隋育坤纪玉恒张宇彬谭绍斌杨光周晓丽高明龙
文献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近年在整体水平上以高通量分子扫描手段为基础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的整合及相互关联的"技术链"的应用已在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黑色素瘤等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较少。目的:实验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方法:收集广东省口腔医院2013年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各2例,采用Roche Nimble Gen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进行口腔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与结论:按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从32 448条检测基因中筛选出口腔鳞癌肿瘤组织的差异基因共有7 872条,占筛选基因总数的24%;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 800条,下调表达的有4 072条。结果证实,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并根据表达差异1倍以上的筛选标准得到了7 872个表达差异的基因。由此可见肿瘤的发生发展不是单个或几个基因的作用结果,以往实验往往针对某个或某几个基因的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了肿瘤的产生是多基因成网络相互调节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个网络的作用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郑建伟杨淑娟利小平韦从云李婷莫文娟蔡秋云杨德群周磊罗刚
关键词:芯片分析技术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因表达谱芯片ROCHE
平台迁移与种植体颈部骨吸收被引量:5
2008年
二段式种植体完成二期手术或功能修复后,种植体颈部骨嵴常常出现吸收现象,这种现象曾经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近年来,有报道将窄径基台用在宽径种植体上,发现这种平台迁移成功控制种植体功能修复后颈部骨嵴高度,认为平台迁移是保护种植体颈部骨嵴水平高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平台迁移与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关系作一综述。
郭泽鸿周磊
关键词:种植体骨吸收
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牙种植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评价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即刻牙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32例即刻植入BLB、Branemark、ITI及Frialit-2四种种植系统共193个,对其进行定期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 193个即刻种植体中124个行GBR技术,经12个月以上观察,失败4个。结论 只要种植体取得初期稳定性,对种植体与拔牙窝间存在的间隙,采用膜引导再生技术处理,即刻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即刻植入种植体同时常常需要使用GBR技术。采用即刻植入技术同时使用GBR技术的病例,其临床效果令人满意。GBR技术用于即刻种植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良好。
黄建生宋光保周磊张雪洋
关键词:牙种植牙槽外科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