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淑兰

作品数:97 被引量:434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7篇种植体
  • 20篇牙种植
  • 19篇上颌
  • 14篇上颌窦
  • 11篇义齿
  • 10篇无牙
  • 10篇下颌
  • 9篇牙颌
  • 9篇植入
  • 9篇上颌窦提升
  • 9篇提升术
  • 9篇无牙颌
  • 9篇骨高度
  • 8篇细胞
  • 8篇骨再生
  • 7篇引导骨再生
  • 7篇骨量
  • 7篇骨移植
  • 6篇植骨
  • 6篇骨量不足

机构

  • 91篇广东省口腔医...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 1篇南京市妇幼保...

作者

  • 97篇徐淑兰
  • 65篇周磊
  • 44篇张雪洋
  • 41篇宋光保
  • 38篇徐世同
  • 38篇黄建生
  • 22篇吴王喜
  • 22篇刘卫平
  • 19篇王春先
  • 17篇杨烁
  • 9篇吴颖
  • 8篇姚钟雄
  • 8篇黄云飞
  • 7篇王朝
  • 5篇杨晓喻
  • 5篇郭泽鸿
  • 5篇周震
  • 4篇周敏
  • 4篇钟星华
  • 4篇赖春花

传媒

  • 18篇中国口腔种植...
  • 13篇广东医学
  • 10篇广东牙病防治
  • 6篇实用口腔医学...
  • 6篇广东省口腔医...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口腔颌面修复...
  • 4篇中国口腔颌面...
  • 4篇全球华人口腔...
  • 3篇现代口腔医学...
  • 3篇第七届全国口...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7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锥形束CT对83例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测量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究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种植及植骨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3名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对其双侧下颌神经管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颊侧壁的距离为(5.32±1.29)^(7.24±1.29)mm,到下颌骨舌侧壁的平均距离为(3.43±0.99)^(3.93±1.17)mm,到下颌骨下缘的平均距离为(8.81±1.90)^(10.02±2.19)mm,内径的平均值为(2.27±0.44)^(2.61±0.40)mm。男性与女性在下颌管距下颌骨颊侧壁、下颌下缘以及下颌骨内径的平均值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襻的出现率是70.9%,长度为(2.76±1.14)mm。下颌管分支的出现率为10.84%,长度为(10.72±5.29)mm。结论:中国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变异较大,前襻和下颌管分支在下颌骨中发生率较高,植骨及种植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减小神经损伤的风险。
王朝徐淑兰周磊姚钟雄杨烁钟丹霞
关键词:下颌神经锥形束CT下颌神经管
珊瑚羟基磷灰石应用于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减少自体骨移植的并发症,骨替代材料已经在颌面部植骨手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珊瑚羟基磷灰石应用于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姚钟雄徐淑兰
关键词:珊瑚羟基磷灰石牙种植骨缺损羟基磷灰石类骨移植
上前牙美学区不翻瓣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估上前牙美学区不翻瓣即刻种植对牙槽骨和牙龈附着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上颌前牙区因外伤、残根或根折等需拔除患牙行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共26颗切牙,术前行X线曲面断层片及牙科CT检查,评估牙槽骨高度、唇腭侧厚度和缺损...
郭泽鸿徐淑兰周磊赖春花周震杨烁
数枚折断种植体取出后同期植入新种植体1例被引量:1
2014年
数个种植体颈部同时折断的病例较为少见。报道1例上后牙区种植体因负荷过大、夜磨牙、种植体周围炎等因素导致数枚种植体折断,取出后同期植入新种植体的病例。术后当天、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的全景片均显示骨结合良好。
徐淑兰王朝姚钟雄穆锦全赵志刚杨烁
关键词:种植体BRANEMARK
经TiO2纳米管修饰表面为微纳混合形貌的种植体其生物活性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探讨表面为不同直径TiO2纳米管且具有微纳混合结构的形貌对MG63成骨细胞的功能影响,以及在微纳混合结构表面最适合骨整合的TiO2纳米管直径。方法:通过喷砂酸蚀法(SLA)在材料表面获得微米级的表面并作为对照组,在...
丁祥龙徐淑兰周磊
关键词:纳米管骨整合种植体
肩台转换种植体开放式愈合对种植体周颈部骨组织改建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评估肩台转换(PS)种植体开放式愈合(OH)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颈部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下颌双侧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48例,每例患者植入1枚PS种植体,随机选用开放或埋入式愈合(SH)。在种植体植入时、植入3个月转移时、安装上部结构修复完成时、种植修复完成后6、12和24个月这六个阶段进行X线检查,以评估种植体周围颈部骨组织的变化情况(ΔIBL)。结果:种植修复完成后6个月后,ΔIBL的值是(-0.25±0.08)mm(开放组)和(-0.26±0.12)mm(埋入组);12个月后,ΔIBL的值是(-0.29±0.13)mm(开放组)和(-0.31±0.14)mm(埋入组);24个月后,ΔIBL的值是(-0.34±0.15)mm(开放组)和(-0.33±0.11)mm(埋入组)。结论:PS种植体在开放或埋入式不同愈合方式下,其周围骨水平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愈合方式对种植体周围颈部骨组织改建没有影响。
徐淑兰杨烁肖希娟丁祥龙贾芳
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设计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比较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不同种植设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的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患者,通过采取3种不同的种植设计:上颌窦外提升以增加骨量;沿上颌窦前壁近中倾斜的斜种植体的植入;短种植体的植入。其中,上颌后牙区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39例,共植入98枚种植体;采取倾斜种植体设计修复的患者17例,共植入30枚种植体;另外一组23例患者植入长度为5~7mm的短种植体56枚。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个月定期复查。结果二期手术时,184枚种植体中2枚种植体形成纤维包裹而失败;种植修复体完成后,其中3枚种植体,由于颌力负荷过大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植入骨材料改建良好,无上颌窦炎的发生,且能行使较好的咀嚼功能。结论对于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病例,根据患者的骨质条件、修复设计的要求,灵活选择合宜的种植设计方法,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徐淑兰周磊黄建生宋光保张雪洋
关键词:上颌窦外提升术PRP
经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底抬升术123例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底抬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23例149侧后牙区多个牙齿缺失患者,男73例,女50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4岁,缺牙部位上颌窦底牙槽骨垂直高度1-3mm。首先经牙槽嵴顶入路,通过双刃骨凿,将缺牙部位上颌窦底牙槽骨及上颌窦底黏膜同时抬升,然后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在植骨4-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完成种植修复,随访60个月。结果:123例患者149侧上颌窦提升均成功完成,牙槽骨垂直高度平均增加(10±0.67)mm。60个月种植体累积成功率98.6%。结论:经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底抬升术是一种有效提升上颌窦和增加后牙区骨高度的手术方法。该术式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创伤较小。
肖希娟徐淑兰丁祥龙林曦杨烁贾芳
关键词:上颌窦上颌窦提升牙种植骨移植
种植体周围炎组织再生的研究状况被引量:2
2000年
文章综述种植体周围炎产生的原因和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应用引导组织再生的生物膜技术等修复种植体周的骨缺损。综述修复的机制 ,指出生物因子诱导成骨 ,诱导血管化等将为种植体周围炎的组织再生提供更好的治疗前景。
徐淑兰张开宜
关键词:动物模型
上颌窦开放式提升牙槽嵴骨增量技术应用体会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总结上颌窦开放式提升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8例患者11个上颌窦进行了上颌窦开放式提升并植入骨替代材料。其中7个上颌窦采用自体骨加Bio_Oss小牛骨粉混合后植入 ,4个上颌窦单纯采用Bio_Oss小牛骨粉植入。术后1、3、6、9个月摄颌骨全景片观察骨再生和改建情况。结果 :术后6~9个月 ,X光片显示上颌窦内骨替代材料完成骨改建 ,单纯采用小牛骨粉植入者骨的再生和改建略慢于混合植入者。所有患者皆6~9个月内顺利完成了种植体植入及修复。结论 :采用开放式提升技术进行上颌骨后部的骨增量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术方式。
周磊黄建生徐淑兰黄云飞宋光保张雪洋
关键词:种植体植入手术方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