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鹤玲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吉林省卫生厅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跖骨短缩术治疗中老年女性重度跖趾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第2、3MTPJ脱位13例,均为女性,年龄45~80(平均62)岁,共计22个MTPJ。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手术采用MTPJ切开复位、跖骨基底部斜形截骨短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对治疗进行临床评估。结果跖骨平均截骨短缩长度为(4.23±1.98)mm,截骨平均愈合时间为6w。术前跖骨头下均有胼胝痛,术后疼痛全部消失,胼胝痛均减轻。术后MTPJ解剖复位21个;MTPJ脱位复发1个;术后足趾软组织坏死1例。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静脉血栓及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VAS评分、压痛指数、AOFAS评分术前及术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PJ切开复位、跖骨基底部斜形截骨短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定。
- 戴鹤玲温建民胡海威孙卫东孙永生钱振福佟丹
- 关键词:截骨内固定脱位
- 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双张力带固定、双钢板垂直固定和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的7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其中张力带固定(A组)22例,A0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6例;双钢板垂直固定(B组)27例,AO分型:C1型4例,C2型13例,C3型10例;双钢板平行固定(C组)26例,A0分型:C1型7例,C2型10例,C3型9例。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三头肌两侧或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分别就内固定方式、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最终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活动度:A组为(122.06±13.13)°,B组为(118.70±12.37)°,C组为(119.90±11.79)°,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A组为82%,B组为85%,C组为85%(P〉O.05)。结论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要求。
- 郭永智戴鹤玲赵建文李绍光彭城何红英樊辰刘智
-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钢板
- 跖骨短缩术治疗重度跖趾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ioint,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第2、3MTPJ脱位13例,均为女性,年龄45~80(平均62...
- 温建民林新晓温冠楠胡海威孙永生蒋科卫程桯戴鹤玲孙卫东
- 关键词:截骨内固定脱位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通过采用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其在基层推广应用的一致性。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总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望京医院、电力医院、广安门医院)三家分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共治疗拇趾外翻94足(望京医院31足;广安门医院31足;电力总医院32足)。患者年龄:31~75岁,平均57岁;女性92足,男性2足。术后随访周期平均12.5个月。均摄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和第1、2跖骨角、胫侧籽骨位置,并行AOFAS及第一跖趾关节内侧VAS评分。根据分型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三组术前、术后评价指标,验证该微创技术的有效性、科学性;并比较三家分中心拇外翻足的手术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情况。验证该微创技术在三家分中心应用过程中的一致性。结果①三家分中心各项观察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②三家分中心手术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值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在三家分中心推广应用,经临床验证,疗效肯定、可靠,易于推广。
- 戴鹤玲温建民孙天胜徐立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拇趾外翻
- 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外翻畸形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2年5月本科分别采用软组织松解结合改良Chevron截骨或改良Reverdin截骨术(必要时加用Akin截骨术),治疗以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为特点的外翻患者84例141足。所有患者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系统中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经过6个月~2年,平均1.5年的随访,随访率69.5%,优77足(78.6%),良21足(21.4%),优良率100%;术后无内翻、切口感染、跖骨头坏死、转移性跖骨痛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软组织松解结合跖骨远端截骨,治疗跖骨近端关节面固有角增大的轻、中度外翻畸形疗效肯定,患者满意度较高。
- 程明汤宇孙天胜刘智徐子涵戴鹤玲刘志杰
- 关键词:外翻
- 拇趾外翻优化治疗方案及实施
- 2006年
- 戴鹤玲徐立
- 关键词:拇趾外翻拇外翻跖趾关节跖骨头趾间关节
- 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
- 2006年
- 戴鹤玲毕见华
- 关键词:术后康复跖趾关节化验检查跖屈
- CS100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 叶超群李连华李绍光彭诚戴鹤玲孙天胜孙维王崇伟刘智郭永智任继鑫李京生张建政何红英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拇外翻负重位与非负重位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拇趾外翻患者手术前负重位、非负重位下影像学相关指标分析,旨在探讨拇外翻患者负重位下影像学变化及手术前后负重位测量的重要性。方法自2006年7月~2007年6月笔者对拇外翻51例(94足),术前均摄负重与非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趾外翻角(HAV)、第1、2跖骨间角(IM)、第1跖骨远端固定角(DASA)及胫侧籽骨位置(TSP)。根据影像学将研究对象的X线片分为负重位组和非负重位组。比较两组HAV、IM、DASA及TSP的差异。结果足拇外翻手术前负重位下测量的IM及TSP均高于非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足拇外翻术前负重位下测量的DASA低于非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而术前HAV角测量结果在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重位HAV(32.16±8.80),非负重位(32.36±7.69);负重位IM(11.73±3.00),非负重位(10.66±3.09);负重位TSP(5.94±0.87),非负重位(5.17±1.12);负重位DASA(11.01±5.38),非负重位(13.05±4.98)。结论手术前后应常规摄负重位足部正侧位X线片。负重位下的IM及TSP测量对于拇趾外翻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观察至关重要。
- 戴鹤玲温建民孙天胜
- 关键词:影像学分析拇外翻非负重
- 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短期临床效果的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并评价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8—2013-04采用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15例(16足)。参考Smillie分期:Ⅲ期5足,Ⅳ期7足,Ⅴ期4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不同Smillie分期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功能、外观3个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6~22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发生,关节间隙维持正常,患足外观正常,无转移性跖骨下疼痛。术后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了SmillieⅢ期患者功能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患者疼痛、功能、外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成型术治疗中晚期Freiberg病均有满意疗效,是一种可靠的术式。
- 王骥徐子涵汤宇邹魁冯曼玲戴鹤玲
- 关键词:FREIBERG病跖趾关节关节成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