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永生

作品数:176 被引量:68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会议论文
  • 8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65篇医药卫生
  • 4篇机械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1篇关节
  • 42篇外翻
  • 38篇疗效
  • 34篇截骨
  • 31篇临床疗效
  • 30篇拇外翻
  • 24篇术后
  • 23篇微创
  • 20篇关节镜
  • 20篇关节炎
  • 19篇小趾囊炎
  • 18篇骨折
  • 18篇X线
  • 17篇手术
  • 17篇跖痛症
  • 15篇疗效观察
  • 14篇疗效分析
  • 14篇临床疗效观察
  • 13篇软组织
  • 13篇临床疗效分析

机构

  • 156篇中国中医科学...
  • 15篇新乡医学院第...
  • 12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怀柔区卫生局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中医研究院骨...
  • 2篇淮河医院
  • 2篇北京市丰盛中...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176篇孙永生
  • 150篇温建民
  • 137篇胡海威
  • 116篇蒋科卫
  • 106篇林新晓
  • 92篇程桯
  • 71篇吴夏勃
  • 70篇梁朝
  • 44篇陈思
  • 36篇桑志成
  • 21篇程程
  • 15篇韩金昌
  • 15篇徐颖鹏
  • 12篇毕春强
  • 11篇成永忠
  • 10篇徐海斌
  • 9篇吕卫新
  • 8篇王光义
  • 8篇戴鹤玲
  • 8篇娄思权

传媒

  • 13篇中国骨伤
  • 11篇中国矫形外科...
  • 8篇世界中医药学...
  • 7篇中华损伤与修...
  • 6篇第十七届全国...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第二十四届中...
  • 4篇中医正骨
  • 4篇第十八届全国...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4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5篇2011
  • 11篇2010
  • 14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1
  • 1篇1999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翻术后第1跖骨短缩程度与转移性跖骨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法治疗外翻术后第1跖骨短缩程度与转移性跖骨痛的相关性,为预防转移性跖骨痛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16只外翻足,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为A、B两组,A组: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组;B组:外...
温建民蒋云峰孙卫东胡海威程程梁朝孙永生林新晓吴夏勃
文献传递
步态分析在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步态分析在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电针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半年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的膝关节评分法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并分析步态参数,包括支撑期时间、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等变化。结果:电针治疗后JOA各项指标及总分均有改善(P<0.001),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后左右两侧支撑期时间均小于疗前,分别为P=0.005,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前足着地阶段时间延长,全足支撑阶段和前足蹬离阶段时间缩短,左右两侧四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同侧同阶段比较,时间百分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分析可以作为临床疗效评估的客观依据,两者结合能更加客观科学地阐述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结局。
梁朝温建民余志勇黄大鹏闫立蒋科卫程桯孙永生胡海威孙卫东陈思林新晓吴夏勃
关键词:骨关节炎临床研究性疗效评价针灸
腰椎后路手术亚甲蓝标记定位方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
目的 对腰椎后路手术亚甲蓝标记定位方法进行改进,并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93例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术前定位使用改良型亚甲蓝标记定位方法,观察该定位方法准确率、并发症及其优势与缺陷.结果 改良型定位方法定位准确93例,准确率达到100%,定位过程中X线机侧位透视次数为1~2次,标记部位局限、清晰.无与定位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型亚甲蓝标记定位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简便、无痛、无创、快速、安全、费用低廉的腰椎后路手术定位方法.
王朝阳温建民孙永生梁朝林新晓孙卫东程桯蒋科卫胡海威陈思吴久斌
关键词:腰椎外科手术亚甲蓝
跖骨截骨术治疗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临床疗效分析初探
目的探讨跖骨截骨术治疗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验证和评价跖痛症分度标准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的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患者49例72足,男11例19足,女38例...
温建民孙卫东韩金昌林新晓胡海威程桯蒋科卫孙永生
关键词:截骨跖痛症分度
足部负重及非负重位X线片胫侧籽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拇外翻患者足部不同应力X线片胫侧籽骨位置是否有差异。结果拇外翻患者的TSP(术前和术后)在不同应力下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侧籽骨在不同应力足部X线片上位置有差异。
温建民孙卫东王光义林新晓胡海威蒋科卫程桯孙永生吴夏勃
关键词:拇外翻负重位
文献传递
六步手法与电针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比较六步手法与电针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六步手法和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并在6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参考日本骨科协会(JOA)提出的评分方法对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步行、疼痛·上下楼梯、屈曲程度、肿胀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36.17%)与对照组(1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1.49%)与对照组(8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优良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随访时两组疼痛·步行、疼痛·上下楼梯评分较治疗后提高(P<0.01),且治疗组疼痛·上下楼梯评分较同时间点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六步手法与电针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且六步手法治疗效果更明显。
梁朝余志勇闫立温建民孙永生蒋科卫程桯胡海威孙卫东陈思林新晓吴夏勃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电针
中医药对骨折愈合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4年
中医药对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方面较为繁杂,且研究方向也不尽一致,但较多的是以中药促进干预后对其模型的观察,无论是单味药还是复方都试图找出加速骨折愈合的最有力证据。而中医药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更为广泛,从细胞、微量元素、基因等水平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就骨折愈合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毕锴温建民孙永生桑志成徐颖鹏孙卫东高国庆胡海威董颖
关键词:中医药骨折愈合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ankle soft tissue impingement syndrome,ASTIS)的临床特点以及关节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2005年9月~2010年4月,15例ASTIS损...
温建民程桯孙卫东林新晓吴夏勃孙永生蒋科卫梁朝胡海威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镜
跖骨短缩术治疗重度跖趾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随访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第2、3MTPJ脱位13例,均为女性,年龄45~80(平均...
温建民林新晓温冠楠胡海威孙永生蒋科卫程桯戴鹤玲孙卫东
关键词:截骨内固定脱位
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诊断骨结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探讨核酸体外扩增(PCR)技术在骨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骨结核标本与20例非骨结核标本分别应用PCR、抗酸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法进行结核分支杆菌检测。同时,分析了影响PCR结果的有关因素与相应处理措施。结果60例骨结核标本中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PCR法83%,镜检法3%,培养法7%。经统计学处理,P<0.005,PCR法与镜检及培养法对结核分支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CR法明显优于镜检及培养法。20例非骨结核标本镜检及培养法均阴性,PCR法阳性率10%。盲法结核分支杆菌和对照菌PCR检测结果表明,PCR的特异性为100%。PCR扩增整个过程自动化控制,可在数小时内完成。结论PCR技术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与简便的骨结核标本结核分支杆菌检测方法,对骨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孙永生张永利卢朝晖张凤英吕卫新吕靖民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骨结核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