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亭

作品数:22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徐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徐州市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放疗
  • 8篇调强
  • 7篇食管
  • 7篇细胞
  • 7篇疗效
  • 6篇肿瘤
  • 5篇食管癌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小细胞肺癌
  • 5篇肺癌
  • 4篇适形
  • 4篇晚期
  • 4篇疗法
  • 4篇临床疗效
  • 4篇放射疗法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大分割
  • 3篇调强放疗

机构

  • 12篇徐州市肿瘤医...
  • 7篇徐州市第三人...
  • 4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徐海亭
  • 10篇刘亚洲
  • 8篇张涛
  • 7篇孙苏平
  • 7篇张文
  • 5篇张旭光
  • 4篇王强
  • 4篇惠华
  • 4篇耿冲
  • 4篇苗慧
  • 4篇惠华
  • 3篇沈曼曼
  • 3篇叶涛
  • 3篇陈宏林
  • 3篇李文广
  • 3篇丁曼华
  • 3篇王晶
  • 3篇许晶
  • 2篇张涛
  • 2篇杜傲男

传媒

  • 4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癌症进展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每周7次连续加速分割放射治疗头颈部鳞癌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每周7次连续加速分割放射治疗(7次/周,常规分割)治疗头颈部鳞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30例头颈部鳞癌,采用面颈联合野7次/周连续加速分割放射治疗(CAIR),总剂量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CF),分割剂量为1.8 Gy/次或2 Gy/次,并与同期CF组(32例)对比分析毒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治疗,头颈部鳞癌放疗后完全缓解率(CR)为93%和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治疗急性毒副作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颈部鳞癌CAIR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患者能耐受CAIR治疗,急性放射毒副作用与C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刘亚洲孙苏平徐海亭张文拾景磊沈文彬叶涛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毒副作用
血清ctDNA及miR-21、IL-17、vWF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疗效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循环肿瘤DNA(ctDNA)及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确诊并收治的10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血清ctDNA、miR-21、IL-17、vWF水平,比较DLBCL患者R-CHOP疗效无效和有效组的资料情况及血清ctDNA、miR-21、IL-17、vWF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4个指标预测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效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DLBCL患者治疗后血清ctDNA、miR-21、vWF水平明显降低,IL-17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Ann Arbor分期(Ⅰ~Ⅱ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3~5分)、脾大(否/是)、贫血(否/是)、乳酸脱氢酶≥220 IU/L(否/是)、球蛋白>34 g/L(否/是)、化疗期间感染(否/是)比例及血清ctDNA、miR-21、vWF水平明显增高,IL-1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I评分3~5分及血清ctDNA、miR-21、IL-17、vWF水平为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ctDNA、miR-21、IL-17、vWF联合预测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21]要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AUC=0.706、0.652、0.638、0.677),其预测灵敏度与特异度依次为66.72%、92.32%,截断值依次为102.9 ng/mL、1.59、8.51 pg/mL、9.61μg/mL。结论血清ctDNA、miR-21、vWF增高及IL-17降低的DLBCL患者其R-CHOP疗效较差,4个指标对DLBCL患者R-CHOP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有望成为DLBCL疗效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张朦许晶丁曼华徐海亭张涛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食管癌每周7天连续加速放疗临床研究初步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食管癌每周7天连续加速放疗和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6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连续7天加速放疗组(简称加速组)和常规放疗组(简称常规组)各30例。加速组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周7天,肿瘤剂量为50~70Gy,平均剂量64.2Gy,照射时间为3.6~5.0周,平均为4.6周。常规组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周5天,肿瘤剂量为40~70Gy,平均剂量61.7Gy。照射时间为4.0~7.0周,平均为6.4周。两组单次分割剂量均为2.0Gy。结果:加速组的近期疗效好于常规组,两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82.8%(24/29)和58.6%(17/2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7);两组急性食管、气管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结论:连续加速放疗方法与常规放疗相比,缩短了治疗总时间,提高了肿瘤的近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观察。
孙苏平刘亚洲叶涛张文沈文彬拾景磊徐海亭王卫东
关键词:食管癌毒副作用
口咽癌放疗中颈部Ⅱ区和口腔靶区优化对涎腺功能及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口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颈部Ⅱ区及口腔靶区优化对治疗效果、涎腺功能、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放疗组(对照组)25例及口腔、颈部靶区优化组(观察组)25例。两组均采用IMRT同步铂类药物化疗,对照组行双侧颈部Ⅱ~Ⅳ区淋巴引流区照射(颈部淋巴结阳性侧包括Ⅰ B区),双侧颈部Ⅱ区给予肿瘤剂量60 Gy照射(阳性淋巴结予推量照射);观察组进行靶区优化,其中健侧颈部(无阳性淋巴结侧)Ⅱ B区给予肿瘤剂量50 Gy照射;观察组口腔结构勾画为危及器官并限制平均照射剂量(D mean)<32 Gy。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受照射剂量、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情况、远期(放疗结束6个月以后)口干反应情况、客观缓解率(ORR)、局部复发率(LRR)、3年总生存(OS)率差异。 结果:对照组健侧腮腺D mean为(29±4)Gy,接受34 Gy照射体积占比(V 34)为(48±5)%;观察组健侧腮腺D mean为(23±3)Gy,V 34为(4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14、4.98,均 P<0.05)。对照组口腔D mean为(35±6)Gy,接受30 Gy照射体积占比(V 30)为(36±5)%;观察组口腔D mean为(29±4)Gy,V 30为(2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11、5.98,均 P<0.05)。对照组≥Ⅱ级急性口腔黏膜不良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持续时间≥2周发生率分别为64%(16/25)和76%(19/25),观察组分别为36%(9/25)和40%(10/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3.92、6.65, P值分别为0.048、0.009)。≥Ⅱ级远期口干反应对照组为72%(18/25),观察组为44%(1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 P=0.044)。对照组ORR、LRR、3年OS率为分别为80%、28%、48%,观察组分别为76%、24%、44%,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4, P=0.849)。 结论:口咽癌IMRT中口腔及颈部Ⅱ区靶区优化能改善涎腺功能
张涛徐海亭许晶丁曼华杜傲男张朦惠华王强
关键词:口咽肿瘤涎腺功能
洛铂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治疗卵巢癌并发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评估洛铂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治疗卵巢癌并发恶性腹水的短期效果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确诊为卵巢癌并发恶性腹水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洛铂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灌注组(联合组)、洛铂单药灌注组(洛铂组)及复方苦参注射液单药灌注组(复方苦参组),每组20例.三组均置中心静脉导管于腹腔内以便引流积液及药物灌注,治疗前开始前三组均排尽腹腔内的积液,之后按照上述分组行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副反应以及对血清TNF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联合组有效率为95%,洛铂组为60%,复方苦参组为55%,联合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单药组(χ^2=7.025,P〈0.05),且不良反应较单药组无明显增加(χ^2=1.026,P〉0.05);三组灌注治疗后的血清TN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15.40、13.82、8.90,均P〈0.05),且联合组TNF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19,P〈0.05).结论 洛铂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卵巢癌并发恶性腹水的方法,临床值得推荐.
张涛徐海亭惠华耿冲丁曼华许晶
关键词:腹水细胞因子类洛铂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相关毒副作用。方法62例局限期小细胞未分化肺癌随机分成两组:序贯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以CE和CAP方案交替化疗6周期,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总剂量50Gy/ (25f·35d)。序贯组放疗在第3周期化疗后进行,同步组放疗与第1周期化疗同时进行。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完全缓解率(CR)较序贯组明显提高,分别为81%,5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年生存率同步组和序贯组分别为35%,19%,但无统计学差异。3年远处转移率同步组与序贯组分别为55%,65%。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对局限期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局部控制有较好的作用,3年生存率亦有提高趋势。毒副作用可以接受,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刘亚洲徐海亭李文广孙苏平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老年大肿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HypoIGRT)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老年大肿块(肿瘤直径>7 cm)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徐州市肿瘤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无法耐受手术及化疗的肿瘤直径>7 cm的28例老年NSCLC患者,给予HypoIGRT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并分析其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 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4例,稳定2例,进展1例,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89.3%。1年、2年、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3.6%、52.0%和26%,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2.17个月。患者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9.5%、26.8%和16.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7.70个月。在毒副反应方面,放射性食管炎G0—1级者24例(85.71%),G≥2级者4例(14.29%),放射性肺炎G0—1级者23例(82.14%),G≥2级者5例(17.86%),另出现咯血9例(32.40%),高血压17例(60.71%),蛋白尿8例(28.57%),胃肠道反应7例(25.00%),手足皮肤反应5例(17.80%),多数为轻度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HypoIGRT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老年大肿块NSCLC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许晶王强徐海亭丁曼华张朦杜傲男张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联合替加氟栓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加氟栓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初治中晚期食管鳞癌89例,随机分为放化组与单放组,放疗采用6MV-X常规分割,1.8~2.0 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 Gy,6~7周完成。放疗同步应用替加氟栓500 mg粒/,每天1次,直肠给药,全程使用。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93.5%、52.2%、41.3%和72.1%、37.2%、34.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9%、54.3%、41.3%和55.8%、39.5%、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化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与直肠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放组,大多数为1~2级。结论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替加氟栓直肠给药联合放疗方便安全,吸收好,疗效好,副作用相对较轻。
徐海亭刘亚洲李文广孙苏平
关键词:化学疗法综合疗法
瘢痕疙瘩术后不同时间开始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瘢痕疙瘩(keloid)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皮损愈合后所形成的一种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常继发于皮肤各种创伤,如手术、烧伤、烫伤、外伤和疮、疡、疖肿,好发于胸前区、肩胛、四肢、面颈和头皮等。皮损为大小不等红色隆起的硬实或硬橡胶样结缔组织斑块,表面不平滑有褶皱,常为条索状,
刘亚洲邵卫仙张文徐海亭苗慧王晶陈宏林惠华倪西玲
关键词:瘢痕疙瘩疗效分析放疗术后瘢痕组织结缔组织
呼吸时相时间长度的临床和实验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和实验犬的吸气时长、呼气时长、吸气到呼气转化时长、呼气到吸气转化时长,探讨四个呼吸时相时间长度的的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肺癌患者5人,实验犬5只,记录X线透视下肺和肿瘤呼吸运动的录像,随机观察每只动物5个呼吸周期的吸气时长、呼气时长、吸气到呼气转化时长、呼气到吸气转化时长.结果犬及人的每次呼吸的吸气时长〉呼气时长〉呼气到吸气转化时长〉吸气到呼气转化时长.每个观察对象的5个呼吸周期间,总呼吸时长不一致,同一个呼吸时相的时长不一致.结论前期测量的呼吸时间长度不能完全代表后期的呼吸时间长度.建立在前期CT扫描基础上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在实施时会有一定的辐射剂量误差.
徐海亭张涛沈曼曼杨恕宁郭峰张旭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