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苏平

作品数:140 被引量:445H指数:11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市卫生局重大项目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食管
  • 46篇放疗
  • 42篇肿瘤
  • 41篇食管癌
  • 27篇细胞
  • 18篇疗效
  • 16篇疗法
  • 15篇化疗
  • 15篇放射疗法
  • 14篇血清
  • 13篇血管
  • 13篇放化疗
  • 11篇照射
  • 11篇骨髓
  • 11篇干细胞
  • 10篇调强
  • 10篇晚期
  • 9篇沙利度胺
  • 9篇小鼠
  • 7篇蛋白

机构

  • 7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0篇徐州市第三人...
  • 13篇徐州市肿瘤医...
  • 9篇常州市第二人...
  • 6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武警部队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9篇孙苏平
  • 53篇于静萍
  • 46篇王坚
  • 41篇倪新初
  • 38篇孙志强
  • 29篇倪昕晔
  • 25篇李毅
  • 20篇聂斌
  • 15篇孙威
  • 15篇汪建林
  • 15篇张旭光
  • 14篇李栋庆
  • 13篇胡莉钧
  • 13篇蔡建明
  • 12篇黄定德
  • 12篇刘亚洲
  • 11篇高建国
  • 10篇项莺松
  • 10篇张文
  • 9篇杨如俊

传媒

  • 25篇中华放射医学...
  • 9篇中华放射肿瘤...
  • 9篇癌症进展
  • 6篇临床肿瘤学杂...
  • 5篇中国辐射卫生
  • 3篇肿瘤防治杂志
  • 3篇实用肿瘤学杂...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国际肿瘤学杂...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8
  • 2篇2017
  • 15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3篇2002
  • 10篇2001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来源干细胞修复骨骼肌放射损伤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CM-Dil标记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病理学改变,探讨ASCs对兔骨骼肌放射损伤的修复影响.方法 64只新西兰兔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80 Gy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32只,照射24 h后照射侧分别肌肉注射1 ml含5×107/ml标记后ASCs的PBS悬液和1 mlPBS缓冲液,未照射一侧作为各组正常对照.分别于照射后1、4、8和26周收集各组实验动物肌肉标本.观察标记后ASCs在骨骼肌组织中的分布及迁移,分析骨骼肌损伤病理学分级,观察4和26周时肌组织超微病理结构改变.结果 标记后的ASCs能在损伤部位迁移.ASCs组受照射骨骼肌组织病理损伤分级较PBS组在照射后1、4、8、26周显著减低(U=11.5、12.0、11.0,P<0.05).ASCs组26周时再生肌细胞数(27.01土9.36)显著高于PBS组(5.23 土4.23)(t=15.12,P<0.05).ASCs组4和26周肌原纤维损伤程度较PBS组轻,26周ASCs组肌细胞肌间隙可见肌原纤维状结构增生.结论 ASCs能减轻受照射骨骼肌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促进肌卫星细胞的代偿增生、再生肌组织,可能是修复骨骼肌放射损伤的部分机制.
孙威倪新初孙苏平于静萍王坚聂斌孙志强倪昕晔蔡雷铭曹秀峰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骨骼肌兔模型
椎体骨转移癌的调强放射治疗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与普通放射治疗治疗骨转移瘤的剂量学。方法用计划系统对椎体骨转移瘤分别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单一野或前后对穿野计划设计,分析骨转移瘤的剂量分布和脊髓受量。结果单一野放射治疗、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得到4 000 cGy包括的体积占整个肿瘤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6.88%、6.02%、95.19%,脊髓受量分别为4 683 cGy、4 060 cGy、4 123 cGy。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增加骨转移癌治疗剂量且能有效保护脊髓。
倪昕晔林涛王坚孙苏平顾卫东
关键词:骨转移
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干预兔骨骼肌放射性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纤维化程度改变,探讨ASCs对兔骨骼肌放射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64只新西兰兔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80 Gy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PBS组,每组32只,照射24 h后照射侧分别肌肉注射1 ml含5×107 ASCs的PBS悬液和1 ml PBS缓冲液,未照射一侧作为各组的正常对照.分别于照射后1、4、8和26周,收集各组8只实验动物肌肉标本,计算Masson染色切片胶原纤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ASCs植入骨骼肌后能在放射损伤部位迁移.ASCs组及PBS组纤维化程度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加重,ASCs组胶原纤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显著降低(t=4.62、5.99和10.48,P<0.05).ASCs组骨骼肌组织TGF-β1的IOD值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显著降低(=3.79、16.45和15.17,P<0.05).Western blot检测ASCs组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BS组低.结论 ASCs移植能抑制放射损伤骨骼肌组织TGF-β1的表达减轻放射性纤维化.
孙威倪新初孙苏平蔡雷铭于静萍王坚聂斌孙志强倪昕晔曹秀峰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骨骼肌TGF-Β1兔模型
沙利度胺联合照射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TLD)联合照射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裸鼠标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TLD组、20 Gy组、20 Gy+TLD组,每组6只。计算肿瘤抑制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水平。结果 20 Gy+TLD组荷瘤鼠瘤体积及瘤重均小于20 G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4.60,P〈0.05)。20 Gy+TLD组的抑瘤率高于其他各实验组,达到60.61%。与20 Gy组相比较,20 Gy+TLD组中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HIF-1α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t=11.82、6.63,P〈0.01);20 Gy组MVD值高于20 Gy+TLD组(t=5.92,P〈0.01)。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照射对移植瘤的抑瘤作用较单独照射增强,可能是沙利度胺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从而影响了食管癌组织的放疗敏感性。
于静萍孙志强倪新初王坚聂斌李毅胡莉钧李栋庆孟庆红孙苏平
关键词:裸鼠肿瘤抑制率沙利度胺
肺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不同定义正常肺组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肺组织是并联器官,属于放射敏感器官,在胸部放疗时需要严格控制正常肺组织的受量。本文通过用两种正常肺组织的不同定义勾画后得到的DVH图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肺内大体积肿瘤时,定义正常肺组织时应减去肿瘤体积,以期指导正常肺组织的勾画,更客观反映功能性肺组织的受量,更精确的预测肺损伤。
邵卫仙施林心袁成苗慧张文刘亚洲陈宏林王强孙苏平
关键词:肺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正常肺组织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02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放疗前1周内、放疗第2~3周、放疗结束后1周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放疗中较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另将血清VEGF下降患者设为阴性对照(VEGF降低组)。沙利度胺组放化疗过程中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和VEGF降低组行常规放化疗。结果 95例患者完成治疗且随访资料齐全,其中沙利度胺组24例,对照组24例,VEGF降低组47例。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嗜睡。全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22.3%,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8%、19.5%,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51.6%;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8.2和15.8个月。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生存曲线、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患者(Ⅱ、Ⅲ期)亚组分析显示,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0、31.3%、20.0%和0、31.3%、16.7%,沙利度胺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与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比较,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降低、稳定、升高的病例数分别为13、11、0例和4、15、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放疗后血清VEGF降低与稳定的患者1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3%、84.6%和45.5%、27.3%,3年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6%、55.6%、100%和0.0%、0.0%、0.0%,VEGF降低的患者均高于VEGF稳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Ⅰ期患者相比,Ⅲ期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868,P〈0.05);放疗后有病灶残留的�
孙志强于静萍王坚汪建林倪新初孟庆红胡莉钧李栋庆李毅孙苏平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沙利度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相关毒副作用。方法62例局限期小细胞未分化肺癌随机分成两组:序贯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以CE和CAP方案交替化疗6周期,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总剂量50Gy/ (25f·35d)。序贯组放疗在第3周期化疗后进行,同步组放疗与第1周期化疗同时进行。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完全缓解率(CR)较序贯组明显提高,分别为81%,5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年生存率同步组和序贯组分别为35%,19%,但无统计学差异。3年远处转移率同步组与序贯组分别为55%,65%。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对局限期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局部控制有较好的作用,3年生存率亦有提高趋势。毒副作用可以接受,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刘亚洲徐海亭李文广孙苏平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
直肠癌术前不同方法照射对肿瘤切除率的影响
2001年
魏怡张可领孙苏平金冶宁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放射疗法肿瘤切除率
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与肺放射性损伤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肺组织放射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免疫组化、HE染色和VB染色等方法观察血清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放射损伤的关系。结果:照射后血清中TGFβ1平均水平均高于照射前,差别意义显著(P<0.05);20Gy、30Gy组血清TGFβ1平均水平亦高于照射前,差别意义显著(P<0.05)。HE染色见各组均有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20Gy、30Gy组肺泡间隔和肺泡中有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20Gy组最明显:免疫组化TGFβ1蛋白的表达和VB染色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改变亦是20Gy组最明显。
孙苏平金冶宁魏怡兰莉
关键词:TGFΒ1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自制脚部固定器在下肢疾病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脚部固定器在下肢疾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制脚部固定器除调节螺栓外其余部件均采用有机玻璃制作,宽44cm,高40cm,包括一个主板,一侧设有防后倾支架,另一侧设有防前倾支架,防前倾支架上左右两端各设有一...
王坚倪昕晔倪新初于静萍孙苏平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