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俊红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量子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电子密度
  • 3篇能量过渡态
  • 3篇结构过渡态
  • 3篇过渡态
  • 3篇反应机理
  • 2篇电子密度拓扑...
  • 2篇分子
  • 2篇CLO
  • 1篇动力学
  • 1篇行政公文
  • 1篇异构化
  • 1篇异构化反应
  • 1篇异构化反应机...
  • 1篇原子
  • 1篇中华民国
  • 1篇自组装
  • 1篇自组装单层
  • 1篇拓扑
  • 1篇拓扑研究
  • 1篇晚清

机构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周俊红
  • 3篇孟令鹏
  • 3篇郑世钧
  • 3篇曾艳丽
  • 2篇张雪英
  • 1篇陈敏伯
  • 1篇祝诗发
  • 1篇朱瑞新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近代中国行政公文的演变及其规律
文章共分三部分:一、晚清的行政公文概况及其变化。首先简要叙述了鸦片战争前清朝行政公文的情况,包括文种、行政公文机构及其处理程序、以及公文的递送方式等等。然后着重叙述了鸦片战争后行政公文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论证了国家...
周俊红
关键词:晚清中华民国行政公文
文献传递
IO与ClO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B3LYP方法研究了IO与ClO反应的微观机理,找到了反应过程中的稳定中间体和过渡态,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确认了各驻点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计算了各反应通道的能垒和离解能,对各个产物确认了最可能进行的反应通道,比较发现产生I原子的通道要比产生Cl原子的通道容易发生,其中生成I与OClO产物需要越过的势垒最小,因此I与OClO为主要产物,ICl与O2为次要产物.
张雪英曾艳丽周俊红孟令鹏郑世钧
关键词:反应机理
几个超分子体系中非常规键的AIM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对五个含氟分子自组装形成的晶体进行了AIM(AtomsinMolecules)分析,观察到、并定量地描述了这些晶体中大量存在的氟原子相关的非常规弱相互作用力;并且找到一个完全由F…O弱相互作用主导的超分子自组装晶体.
朱瑞新祝诗发周俊红陈敏伯
关键词:超分子氟原子
IClO_2异构化反应机理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IClO2异构化反应机理.优化得到了七种异构体,其中OIClO和IClOO还未见报道,对各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找到了异构化过程的过渡态,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确认了各个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从量子拓扑学的角度,对典型异构化反应通道IRC途径上的各点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以及化学键的变化规律,找到了反应途径上的能量过渡态(ETS)和结构过渡态(STS).
周俊红曾艳丽张雪英孟令鹏郑世钧
关键词:异构化能量过渡态结构过渡态
ClO与ClO自由基反应机理及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lO与ClO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理论探讨,在B3LYP/6-311++G(3df)水平上对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对反应通道进行了IRC(内禀反应坐标)路径解析,计算了沿各反应通道的能垒和离解能,并进行了零点能校正.从量子拓扑学的角度,对反应通道IRC途径上一些重要点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以及键的变化规律,找到了反应途径的能量过渡态和结构过渡态.
周俊红曾艳丽孟令鹏郑世钧
关于功能材料中的扩散和自组装的分子模拟研究
由于功能材料在工业与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功能材料可分为高分子功能材料以及有机功能材料等。本论文通过理论计算探讨了小分子在高分子膜分离材料中的扩散行为以及有机功能分子形成的自组装单层的性质。 ...
周俊红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自组装单层功能材料分子模拟
ClO与XO(X=Cl、Br、I)自由基反应机理及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近年来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ClO自由基在臭氧催化循环中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高达10~5个O/_3分子,因此研究ClO与其它自由基的反应对于了解臭氧层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周俊红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