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性江

作品数:153 被引量:575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6篇医药卫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5篇静脉
  • 54篇门静脉
  • 53篇高压症
  • 45篇门静脉高压
  • 45篇静脉高压
  • 45篇分流术
  • 42篇门静脉高压症
  • 42篇静脉高压症
  • 38篇门体分流
  • 34篇门体分流术
  • 33篇肝内
  • 31篇肝内门体
  • 28篇门脉
  • 26篇肝内门体分流
  • 25篇肝内门体分流...
  • 22篇经颈内静脉
  • 21篇血栓
  • 20篇断流
  • 20篇外科
  • 18篇断流术

机构

  • 14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0篇南京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81...
  • 2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扬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2篇吴性江
  • 101篇黎介寿
  • 42篇韩建明
  • 42篇曹建民
  • 34篇吴学豪
  • 18篇丁威威
  • 12篇邹忠寿
  • 11篇范欣鑫
  • 10篇曹建明
  • 9篇李宁
  • 9篇黄骞
  • 9篇何长生
  • 9篇李为苏
  • 7篇陈君坤
  • 6篇徐琳
  • 6篇韩建民
  • 5篇杨硕菲
  • 4篇潘峥
  • 4篇徐卫华
  • 4篇曹健民

传媒

  • 17篇中华外科杂志
  • 17篇医学研究生学...
  • 11篇肠外与肠内营...
  • 9篇外科理论与实...
  • 8篇江苏医药
  • 8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腹部外科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普外临床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国外医学(肿...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普外基础与临...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1
  • 9篇2000
  • 8篇1999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ieulafoy病被引量:55
1992年
Dieulafoy 病是一种并非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由于病灶小,位置特殊,术首和术中诊断极为困难。近年来,随着对Dieulafoy 病认识提高,确诊率也得以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本文综述有关文献,介绍了该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吴性江黎介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功能性血流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血流灌注的改变,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及改进的D山梨醇肝清除率法分别对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进行肝总血流量(THF)和肝功能性血流量(FHF)的检测。结果对照组THF与FHF分别为(1256±198)mlmin和(1195±243)mlmin,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各Child分级患者的THF与FHF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8例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1周后FHF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529±109比833±166,P<001),肝功能ChildPugh计分也有显著变化(838±192比763±192,P<005);10例患者行门奇断流术后1周FHF与ChildPugh计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结合改进的D山梨醇肝清除率法测量THF与FHF是可行的。
潘峥吴性江黎介寿刘放南李为苏韩建明
关键词:FHF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HILD-PUGH肝脏功能清除率
生长抑素十四肽和八肽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十四肽和八肽对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外周静脉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素(ET-1)、胰高血糖素(GLU)、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方法:采用两交叉设计对14例门脉高压症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患者经颈内静脉留置于门静脉内支架下方的导管,直接测静脉压,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检测IGF-1、ET-1、GLU、NO血浆浓度。生长抑素十四肽(6 mg/d)、生长抑素八肽(0.6mg/d)分别于TIPS术后24 h采用微量泵持续24 h经周围静脉输注。用药前及用药后8、24 h进行检测。结果:生长抑素十四肽和八肽用药前后门静脉压力最大差值分别为(9.4±1.0)cmH2O和(5.0±1.0)cmH2O,两者用药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生长抑素十四肽与八肽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GF-1、GLU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O、ET-1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十四肽(6mg/d)、生长抑素八肽(0.6mg/d)均有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但生长抑素十四肽的降压作用更为显著。两者用药后显著降低血中IGF-1、GLU浓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中IGF-1、GLU等激素的分泌和释放,降低肝的代谢,减少肝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杨建芬吴性江黎介寿曹建民韩建明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生长抑素血流动力学
肝内门体分流术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中的作用
2012年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5%~8%的病人因出血难以控制而危及生命.6周内死亡率高达20%。药物和内镜治疗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有20%的病人无效.须用手术和介入方法作进一步治疗。手术控制出血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缺点.
吴性江黎介寿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内门体分流术
肾下腹主动脉瘤术后脊髓缺血一例
2007年
吴性江韩建明杨建芬黎介寿
关键词:肾下腹主动脉瘤脊髓缺血腹主动脉瘤切除下肢缺血术后并发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ahepatic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90年代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作者经过15年实践和研究,探讨了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和布...
吴性江曹建民韩建明黎介寿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血流动力学肝脏血流灌注肠道通透性
文献传递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营养不良这2个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文中分析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变化及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对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TIPS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检测人体组成成分,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结果 25例患者TIPS术后门静脉压(6.30±2.11)mmHg与术前(15.52±4.15)mmH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及3个月干重由术前的(13.21±1.98)kg,分别升至(15.17±3.21)kg和(15.69±3.26)kg,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血清胰岛素水平由术前的(20.65±9.43)mU/L,分别降至(13.93±2.94)mU/L和(14.86±2.97)mU/L(P<0.05)。术后1周及3个月清蛋白含量由术前的(38.12±5.21)g/L,分别降至(35.36±5.32)g/L和(35.23±4.92)g/L,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总胆红素含量由术前的(18.43±5.42)μmol/L,升至(26.48±6.57)μmol/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增加患者干重,增加患者体重,改善患者体质。
宋添谋吴性江黄迎春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胰岛素抵抗
不同途径溶栓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和导管直接溶栓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左下肢髂股型血栓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溶栓(CDT);B组: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患肢髌骨上、下15cm肢围差分别为(0.7±0.7)cm和(2.3±1.1)cm、(0.6±0.5)cm和(1.5±0.7)cm,两组肢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腔静脉滤器捕获血栓4例,B组下腔静脉滤器无血栓。A组血浆D-二聚体(DD)浓度3~4d达高峰,其后下降至正常,而B组DD达峰时间延迟,7d后未降至正常。治疗后深静脉造影检查示A组病人有效率80%,4例髂总静脉阻塞者采用静脉内支撑B组病人有效率45%。结论 CDT治疗DVT的疗效优于外周静脉溶栓;动态观察D二聚体变化可正确评估溶栓的临床疗效。
吴性江曹建民韩建明余超陈月英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溶栓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对腹部外科学仍是一个挑战。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分流和断流术 ,然而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往往不足以耐受手术及麻醉的打击 ,因而手术病死率较高。随着内镜、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 ,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适应证广、疗效显著而成为当代研究的重点。
潘峥吴性江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微创肝硬化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损伤控制性处理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理念在治疗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9年3月间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应用DCS理念指导救治1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11例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4例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或栓塞)的临床资料.整个治疗过程遵循迅速切除坏死肠管、不强求恢复肠道连续性、术中取栓、术后ICU复苏并持续溶栓和计划内二期手术重建消化道连续性的阶段性救治策略.结果 10例患者(66.7%)救治成功并获得术后3个月以上的存活期,残留小肠长度120~280(209.0±53.8)cm.均无需肠外营养.5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血栓复发,1例死于术后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中放弃治疗,另1例全小肠切除者术后放弃治疗.结论 DCS治疗理念可以成功救治AMI患者.在处理肠管时,应注意同时进行取栓、溶栓和抗凝治疗.
龚剑峰朱维铭吴性江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外科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血栓溶解疗法血栓切除术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