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法建

作品数:47 被引量:630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6篇旅游
  • 6篇网络
  • 5篇入境旅游
  • 5篇旅游地
  • 5篇角色
  • 4篇网络分析
  • 4篇旅游者
  • 4篇就业
  • 3篇动因
  • 3篇动因研究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游客
  • 3篇院校
  • 3篇知识管理
  • 3篇旅游管理
  • 3篇旅游流
  • 3篇角色分析
  • 3篇高职
  • 3篇高职院校
  • 3篇毕业生

机构

  • 27篇安徽大学
  • 16篇安徽广播影视...
  • 13篇南京大学
  • 9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天普大学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47篇刘法建
  • 23篇陈冬冬
  • 15篇章锦河
  • 11篇张捷
  • 4篇李彬彬
  • 2篇张宏磊
  • 2篇李经龙
  • 2篇李东和
  • 2篇方叶林
  • 1篇余凤龙
  • 1篇钟士恩
  • 1篇靳诚
  • 1篇刘泽华
  • 1篇罗文斌
  • 1篇刘佳
  • 1篇吕兴洋
  • 1篇胡最
  • 1篇黄震方
  • 1篇卢韶婧
  • 1篇孙景荣

传媒

  • 5篇旅游学刊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职业技术
  • 3篇旅游论坛
  • 2篇旅游科学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2011年中...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经济与管理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中部地区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耦合协调发展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2020年
通过构建相关模型与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中部六个省份2010、2013和2016年旅游需求与供给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来探究中部六省份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部地区:(1)从各省份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从整体耦合协调等级上看,具有由初级失调到逐渐协调的特点;(3)旅游供给各个子系统之间与旅游需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性;(4)从滞后类型上看,旅游需求在之前一直滞后于旅游供给,但是近年来,旅游供给滞后于旅游需求。相关结论将会为业界人士促进中部地区旅游供需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刘法建吴楠
关键词:旅游需求旅游供给
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比较被引量:58
2012年
有效、准确的旅游流数据获取是决定旅游流研究科学性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流相关研究中的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方法的梳理,认为旅游流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旅游者时空账户、现代追踪技术、二手面板数据和其他途径等5种,通过成本、效率、可操作性、拓展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对5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述评,并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距与不同。文章指出,目前国内旅游流研究仍存在数据获取方法单一、现代技术应用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尚未实现与国际研究的全面接轨。文章旨在能够引起旅游管理部门和研究者对旅游流数据获取的重视,以科学、有效的途径收集准确、适用的数据,提高旅游流研究的科学性和对旅游业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钟士恩张宏磊刘泽华
关键词:旅游流空间数据数据获取
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资源保护与创新发展被引量:5
2021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和生态旅游等活动。如何推动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中笔谈的13位青年学者就“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资源保护与创新发展”进行探讨,主要观点如下:1)理顺自然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兼顾保护地不同类型,加强文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是助推自然保护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自然保护地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多元共治统一管理机制,通过开放发展实现利益共享;3)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重视社区居民、旅游小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同时引导旅游者形成和确立健康绿色的生态观;4)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文化价值赋能、体现教育功能、强化旅游者环境责任,建立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心理联系。
张圆刚文彤吕兴洋朱鹤刘军胜刘佳刘法建孙佼佼苏静余凤龙张国俊罗文斌徐菲菲靳诚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保护
江南古镇旅游资源认知与评价的新思考被引量:4
2017年
科学有效地认知与评价旅游资源是确定区域旅游发展品牌、定位和方向的首要工作。通过创新江南古镇旅游资源认知与评价的逻辑与结构,尤其是对旅游资源认知观,旅游资源形成机理的分析,并以西塘作为典型个案,在强调"集合性资源"的价值和意义,理清西塘"资源到品牌到产品"的脉络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西塘生活"为核心的西塘旅游资源认知结构。为了更好地发展古镇旅游,给江南古镇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希望相关结论能为西塘旅游产业发展、产品开发与旅游营销乃至其他古镇旅游地发展提供参考。
刘法建李彬彬陈冬冬李东和
关键词:旅游资源江南古镇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被引量:106
2010年
通过构建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的结构对等性分析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中各省级旅游地的功能地位进行分类、比较、定位,然后采用中心度分析指标,对各省级旅游地在旅游流互动关系中的功能角色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形成此种功能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31个省级旅游地共可以分为4种角色类型,即全国旅游中枢、区域旅游枢纽、一般性旅游地、边缘性旅游地;(2)尽管每个省级旅游地的各类细化功能有强有弱,但同一角色类型在中心度指标上存在相同的模式特征;(3)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中省级旅游地功能角色的差异主要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对外联系度等方面,旅游资源和内部交通便捷度的影响较小。通过整体视角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特征,对省级旅游地角色进行定位,为引导各省市入境旅游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
关键词:中国入境旅游角色
政府在乡镇旅游开发中的角色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鉴于旅游业对经济的巨大带动和促进作用,众多乡镇致力于大力开发旅游业,但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问题。对乡镇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阐述,列举了思想认识、规划、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管理、产品、市场营销和利益分配等九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镇政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
刘法建
关键词:旅游开发乡镇旅游政府角色
旅游地研究中的“联系”和网络——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地研究述评被引量:19
2016年
采用"联系"视角将旅游地及其要素结构作为网络结构进行研究是旅游地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社会网络理论是最常用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以社会网络作为旅游地研究思路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采用"联系"的属性为分类依据,将以联系和网络为内容的旅游地研究归纳为旅游流、旅游政策、旅游地知识管理与创新、旅游地产业链和集群、旅游地营销与品牌、旅游地一般性网络等研究领域,并对其进行了述评。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
关键词:社会网络旅游地
旅游与接待专业学生就业相关话题国际研究进展与启示被引量:2
2020年
旅游与接待专业(HTM)毕业生的流失一直是困扰全球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发展的难题。旅游人才供需的错位和矛盾在我国也十分突出,但学生就业相关话题并未引起国内旅游学界的足够重视。文章梳理了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中以旅游、接待及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和职业为主题的文献,在综合考虑生涯建构理论、旅游就业特点和文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国际HTM学生就业研究可概括为4类研究对象(在校生、毕业生、行业管理者、高校及教师)、4类影响因素(个人、社会环境、教育教学和行业条件)、HTM学生就业4个过程环节(动机期望、感知评价、就业能力、选择决策)相互组合、交织的研究体系。文章进一步以4个过程环节为主线,结合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从每个过程研究文献的特点和内在结构对HTM学生就业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认为国际HTM就业研究具有以主体视角为主、对象广泛、方法多样等特点。最后,文章针对性地为国内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刘法建吴楠吴晓雨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
旅游地网络的演化与时空特征研究——以黄山风景区及汤口社区为例被引量:10
2014年
旅游地网络演化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地各种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形成一个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多元、复杂、交叉重叠的旅游地产业体系。以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黄山风景区及其依托城镇汤口社区所形成的旅游地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发展各阶段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按照"士大夫旅游背景下的寺庙管理模式、半官方和官方管理式的外事接待模式"等5个阶段进行网络结构的展示和分析,并探索了其演化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结果显示,黄山旅游地网络经历了"无连接-政府主导的星型网络-政府、地方社区企业两个主导网络成分-社区旅游广泛参与下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行动者互动网络"的过程。并将进入社区主导的旅游地网络阶段,并且随着旅游地网络的不断完善,黄山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得到增强。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
黄山市高铁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7年
高铁所带来的时空压缩不断改变着旅游者的时空行为,进而影响到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从高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变化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黄山市为案例地,通过对黄山北站的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调查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探讨高铁开通后屯溪区在黄山市区域旅游中的角色和地位。结果表明,高铁旅游者的影响因子可归结为安全可靠因子、经济出行因子、绿色体验因子、自由快捷因子等4个公因子;不同的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结构在影响因素认知上无显著差异,舒适快捷对企事业管理人员等职业群体影响较大;屯溪在黄山市的区域旅游中具有成为目的地型城市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潜力。
汪恒言朱卉刘法建
关键词:影响因素旅游行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