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光

作品数:16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小板
  • 7篇免疫
  • 6篇血小板减少
  • 6篇免疫性
  • 5篇血小板减少症
  • 5篇免疫性血小板...
  • 5篇免疫性血小板...
  • 4篇细胞
  • 4篇ITP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成人
  • 3篇大剂量地塞米...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性细胞
  • 2篇诊治
  • 2篇糖蛋白
  • 2篇特异性细胞
  • 2篇特异性细胞毒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16篇刘新光
  • 14篇侯明
  • 8篇彭军
  • 4篇秦平
  • 3篇朱媛媛
  • 3篇石艳
  • 2篇马士卉
  • 2篇孙琳
  • 2篇秦雪梅
  • 2篇于媛
  • 2篇王冉
  • 2篇陈春燕
  • 2篇郭力
  • 2篇邵琳琳
  • 1篇周芳
  • 1篇方美云
  • 1篇周郁鸿
  • 1篇张锑
  • 1篇王燕铭
  • 1篇纪敏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医学会血...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项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医患调研:I-WISh国际调研中国亚组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健康的影响及医患双方对治疗方法的认知。方法该项研究为I-WISh国际调研的中国亚组分析,共102名医生和286例ITP患者参与调研,调研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疲劳和对血小板计数不稳定的焦虑是ITP患者在治疗后的主要症状,而医生对患者疲劳、焦虑症状的报告不充足。超过90.0%的患者认为ITP对他们的工作或学习、日常事务、体能、运动能力和性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60.8%(174/286)的患者认为ITP对情绪影响较大,其中对血小板计数波动(74.8%,214/286)、疾病本身(71.7%,205/286)及病情恶化(68.9%,197/268)的担忧占主要方面,医生也给出了类似的评价。医患双方均认为减少自发出血、维持安全稳定的血小板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是ITP最重要的三个治疗目标,其中降低出血风险是影响医生治疗决策的首要因素。此外,医生认为糖皮质激素(54.9%,56/102)最有可能使患者达到持续有效的治疗目标,而患者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反馈最好,且83.9%(240/286)的患者对TPO-RA的疗效表示满意。结论ITP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存在巨大影响,但中国医生对ITP患者疲劳和焦虑症状认识不足。在ITP诊治过程中医患应加强沟通,共同决策,以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王茹婷刘新光侯宇侯明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情绪影响
血小板MHCⅠ类抗原分子介导CD6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正>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
郭力邵琳琳刘新光彭军侯明
文献传递
FcγRs在ITP中的表达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其调控作用研究
<正>目的:ITP是最经典的一种FcγRs介导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未有HD-DXM对ITP患者FcγRs系统影响的报道。检测初诊活动性ITP患者HD-DXM治疗前后、健康对照单核细胞FcγRⅠ、Ⅱ(Ⅱa+...
刘新光马士卉孙琳朱媛媛石艳秦平侯明彭军
文献传递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与诊治国际共识报告更新(2019版)解读被引量:6
2020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缺乏明确特异性病因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2007年成立的ITP国际工作组就该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估做出共识报告[1,2]。该报告的出现对ITP规范化诊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极大增强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ITP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可比较性。近十余年来,ITP研究领域十分活跃,新的治疗药物及临床试验结果不断涌现,亟需对旧版共识报告进行更新。以此为背景,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于2018年成立了新的ITP国际工作组,以近10年来临床研究结果为依据,结合专家意见并反复商讨,对ITP共识报告进行了更新[3]。为使国内读者更好地了解有关内容,并推动国内ITP诊断与治疗的进一步规范化,我们对新版国际共识报告成人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刘新光侯明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规范化诊治ITP
立足中国实际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2020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解读被引量:14
2021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缺乏明确特异病因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随着国内外对ITP发病机制及治疗领域的不断探索,ITP的诊治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热点领域之一。依据近年来ITP诊治领域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进展,参照2019版ITP国际工作组共识报告更新及美国血液学会(ASH)ITP诊治指南更新,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征求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意见,反复商讨后制定了2020版的《成人ITP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1],旨在进一步普及ITP相关知识、澄清概念,并推动国内成人ITP的规范化诊治。在此,对新版指南修订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临床医师更好地使用该指南。
侯明刘新光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糖蛋白Ⅱb/Ⅲa自身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比较该方法和改良间接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抗人血小板GPⅡb/Ⅲa单抗(CD41a)包被微球。分离血小板,将血小板裂解后与包被过的微球孵育,再加入PE标记的羊抗人IgG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分析。分别用该方法和改良间接MAIPA检测血小板表面和血浆中的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值(MFI)与正常对照MFI的均值比较,计算比率。该比率均值及范围在ITP组为3.36(0.84~22.94),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为1.16(0.67~5.59),正常对照组为1.08(0.72~1.76)。非参数检验得ITP组荧光强度比率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及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若将正常对照组上限作为界值,比率大于1.76定为阳性,则流式微球技术诊断ITP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94.28%,阳性预测值为95.24%,其敏感性高于改良间接MAIPA的测定值(51.79%)(x^2=4.57,P〈0.05)。由ROC曲线得流式微球法区分ITP患者与正常人的鉴别效度为0.916。结论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耗时短、重复性好,敏感性高于改良间接MAIPA,对提高ITP的实验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刘新光王燕铭侯明张锑朱媛媛彭军
关键词:流式微球技术
FcγRs在ITP中的表达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其调控作用研究
<正>研究背景:ITP是最经典的一种FcγRs介导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未有HD-DXM对ITP患者FcγRs系统影响的报道。目的:检测初诊活动性ITP患者HD-DXM治疗前后、健康对照单核细胞FcγRI、...
刘新光马士卉孙琳朱媛媛石艳秦平侯明彭军
文献传递
血小板MHCⅠ类抗原分子介导CD6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正>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介导的...
郭力邵琳琳刘新光彭军侯明
文献传递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正>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循环血浆中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比较该方法和改良间接 MAIPA 的敏感性,并评价该方法对自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价值。
侯明彭军刘新光
文献传递
恶性肿瘤相关的血栓栓塞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7年
侯明刘新光
关键词:肿瘤血栓形成发病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