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明

作品数:344 被引量:1,767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133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2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08篇血小板
  • 179篇血小板减少
  • 123篇免疫
  • 102篇细胞
  • 100篇免疫性
  • 94篇紫癜
  • 94篇免疫性血小板...
  • 88篇血小板减少性...
  • 81篇血小板减少症
  • 81篇特发性
  • 78篇免疫性血小板...
  • 75篇特发性血小板...
  • 73篇特发性血小板...
  • 45篇抗体
  • 41篇白血
  • 41篇白血病
  • 29篇ITP
  • 24篇性疾病
  • 24篇慢性
  • 19篇蛋白

机构

  • 327篇山东大学
  • 15篇山东医科大学...
  • 13篇苏州大学
  • 11篇山东省交通医...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7篇北京大学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山东省立医院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浙江省中医院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344篇侯明
  • 91篇彭军
  • 56篇秦平
  • 46篇马道新
  • 44篇李丽珍
  • 43篇王琳
  • 39篇冀学斌
  • 34篇石艳
  • 31篇朱媛媛
  • 30篇张茂宏
  • 24篇纪春岩
  • 22篇张晓琳
  • 20篇陈学良
  • 19篇孙建芝
  • 16篇王谦
  • 14篇刘新光
  • 14篇张春青
  • 13篇赵川莉
  • 13篇初晓霞
  • 13篇张峰

传媒

  • 60篇中华血液学杂...
  • 17篇临床血液学杂...
  • 16篇中国实用内科...
  • 15篇中华内科杂志
  • 1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0篇血栓与止血学
  • 8篇第十一届全国...
  • 8篇第11次中国...
  • 6篇山东医药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2005年华...
  • 4篇第10届全国...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3篇国际输血及血...
  • 3篇第5届全国检...
  • 3篇第四届中国医...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15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12篇2012
  • 30篇2011
  • 23篇2010
  • 16篇2009
  • 14篇2008
  • 56篇2007
  • 19篇2006
  • 37篇2005
  • 24篇2004
3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源化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噬菌体抗体生物活性研究
2007年
目的筛选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h/Ⅲa自身抗体,研究其 IgG 的F(ab′)2片段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构建人源化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h/Ⅲa单链噬菌体抗体库。方法
冀学斌初晓霞侯明彭军朱媛媛李丽珍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人源化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无能T细胞诱导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机制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慢性 ITP 患者血小板糖蛋白(GP)特异性无能T细胞,诱导建立 GP 特异性免疫耐受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慢性 ITP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建立 GP 特异性 T 细胞系,从诱导的 GP 特异性 T 细胞系中经免疫磁珠阴性分选 CD4^+T 细胞,静置2 d 后,加入
张晓琳彭军孙建芝侯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血小板糖蛋白性无能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外诱导
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初筛不能提高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的敏感性
2007年
目的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 IgG(PAIgG)初筛能否提高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的敏感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检测 PAIgG,改良 MMPA 技术检测抗血小板 GPⅡb/Ⅲa、GP Ⅰ b/Ⅸ特异性抗体;26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同时行 PAIgG 及 MAIPA 检测。
衣翠华侯明朱媛媛秦平
关键词:血小板相关抗体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敏感性抗血小板
IL-18/IL-18R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h1类细胞优势应答中的价值
王谦展凤霞侯明陆楠张晓琳纪春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CD8^+T细胞对巨核系造血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CD8^+T 细胞对巨核系造血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该作用的逆转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分离15例慢性 ITP 患者及13例胸外科开胸手术切除肋骨患者(正常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分为 MNC 组、CD8^-组(去除CD8^+T 细胞)、CD8^+组(加入自体 CD8^+T 细胞)和 DEX 组(在
李曙光王琳李丽珍侯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手术切除胸外科
独特型-抗独特型免疫网络及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免疫网络是现代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尤其是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及治疗仍是一个难题。本文探讨了独特型-抗独特型抗体在ITP发病中的意义,分析和展望了利用其治疗ITP的免疫机理及正在研究中的具体方法。
冀学斌侯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免疫学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及泼尼松 (CHOP方案 )治疗新诊断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DLBL)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 ,共 5 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化疗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 :d 1,环磷酰胺 6 0 0mg·m- 2 ,长春新碱 1.4mg·m- 2 ,多柔比星 2 5mg·m- 2 ,泼尼松 6 0mg·m- 2 × 5d ,每 3wk一个疗程 ,共 6个疗程。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剂量为 375mg·m- 2 ,于化疗第一个疗程前 2d开始 ,每周输注 1次 (连续输注 ) ,连续 4次 (标准剂量 )或 6次 (增强剂量 ) ;或于每疗程的CHOP方案化疗前 2d输注 ,每 3周 1次 (间隔输注 ) ,输注 4次 (标准剂量 )或 6次 (增强剂量 )。结果 :5 0例病人进入临床疗效评估 ,6 0 %获得完全缓解 ,总有效率为 10 0 %。其中 ,34例Ann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的病人有15例获得完全缓解 ,完全缓解率为 4 4%。 5 0例病人共随访了 (8±s 5 )wk ,2~ 30wk ,病人 16wk的无病生存 (PFS)率为 87%。标准剂量组和增强剂量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连续输注和间隔输注疗效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本方案均能较好耐受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 (32 % )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 (2 0 % )。 结论 :利妥昔单?
李军民沈杨陈方源谢毅王椿侯健洪小南吴德沛陈嘉侯明徐建民沈志祥
关键词: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利妥昔单抗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2
2005年
秦平陈峰张春青彭军陈学良侯明
关键词:大剂量地塞米松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出血性疾病
血浆置换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利用血浆单采将患者血液中多余的或发生病理变化的血细胞或其他血液成分分离并去除,再将患者正常血液成分和适当的置换液回输给患者,以去除或减少患者体内的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仅就血浆置换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张爱军侯明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小板减少症
一项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医患调研:I-WISh国际调研中国亚组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健康的影响及医患双方对治疗方法的认知。方法该项研究为I-WISh国际调研的中国亚组分析,共102名医生和286例ITP患者参与调研,调研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疲劳和对血小板计数不稳定的焦虑是ITP患者在治疗后的主要症状,而医生对患者疲劳、焦虑症状的报告不充足。超过90.0%的患者认为ITP对他们的工作或学习、日常事务、体能、运动能力和性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60.8%(174/286)的患者认为ITP对情绪影响较大,其中对血小板计数波动(74.8%,214/286)、疾病本身(71.7%,205/286)及病情恶化(68.9%,197/268)的担忧占主要方面,医生也给出了类似的评价。医患双方均认为减少自发出血、维持安全稳定的血小板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是ITP最重要的三个治疗目标,其中降低出血风险是影响医生治疗决策的首要因素。此外,医生认为糖皮质激素(54.9%,56/102)最有可能使患者达到持续有效的治疗目标,而患者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反馈最好,且83.9%(240/286)的患者对TPO-RA的疗效表示满意。结论ITP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情绪存在巨大影响,但中国医生对ITP患者疲劳和焦虑症状认识不足。在ITP诊治过程中医患应加强沟通,共同决策,以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王茹婷刘新光侯宇侯明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情绪影响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