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作品数:50 被引量:47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北京市科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复合抗生素骨水泥的作用 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在初次骨水泥固定的人工髋关节置换中,抗生素骨水泥能否起到预防伤口深部感染的作用,目前存在着争议。目的:回顾性观察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4-02/2007-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连续进行的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对象:连续使用同一种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的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者227例233髋,其中184例191髋获得3-46个月的随访,男69例,女115例。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54例,均为≥71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30例。17例髋臼侧用金属网,自体+异体松质骨颗粒行打压植骨,行髋臼成型术。3例髋臼侧行结构性植骨术。髋臼侧、股骨侧假体均使用抗生素骨水泥(Refobacin-PalacosR40或CemexGenta)。主要观察指标:术后伤口发生深部感染的情况。结果:接受人工假体置换的227例233髋住院期间未发生早期伤口深部感染。184例191髋随访期内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其中15例置换关节处红肿、或皮温升高、或关节周围疼痛的病例,均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查。12例血沉正常,3例升高患者中1例为类风湿患者,1例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另1例原因不明,1个月后复查正常。14例患者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以内,1例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为类风湿性关节炎,6周后复查正常。结论: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可以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预防伤口深部感染的发生。 蔡宏 张克 刘岩 李子剑 娄思权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 人工关节置换 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否的比较 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否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1994年1月~200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6例(109膝)。对髌骨置换和未置换的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膝关节评分采用美国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采用Feller等的髌骨评分标准。随访时拍摄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30°、90°轴位X线片。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置换组与未置换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髌骨功能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置换组部分功能(上下楼梯及从椅子上坐起)略好于未置换组,未置换组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高于置换组,但多为轻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髌骨不稳定和半脱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髌骨不稳定的发生与术前畸形明显及术前髌骨外侧偏移倾向有关,是造成未置换组膝前痛的因素之一。未置换组髌骨不稳定与髌骨分型有关,建议如果术前拍摄髌骨轴位X线片时发现髌骨属于Ⅲ型者应置换髌骨。 章波 娄思权 张克 刘岩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关节成形术 髌骨 放射摄影术 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平台透亮带—PFC-Sigma膝关节2-6年X线随访结果 随着假体设计和材料的进步,膝关节假体使用寿命在延长,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松动的早期X线表现是局部透亮带。本文对于透亮带的分布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预防的方法,以便防止假体松动,延长... 刘延青 张克 刘岩 田华 蔡宏 李子剑 娄思权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松动 胫骨平台 文献传递 低分子肝素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与输血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使用抗凝药物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可能造成围手术期失血量增加。通过与TKA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低分子肝素对初次TKA术后隐性失血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8月初次行TKA的28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6例(试验组)术后8~12h开始每天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6000U,12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阿司匹林150mg,共14d。试验组:男27例,女139例;年龄22~82岁,平均66.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79±3.87。左膝99例,右膝67例。病程1.8~8.6年,平均4.1年。对照组:男21例,女99例;年龄40~84岁,平均64.9岁。BMI为27.87±3.62。左膝78例,右膝42例。病程1.5~8.2年,平均4.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6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试验组37例,对照组28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40.55±37.75)、(32.52±40.1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P=0.001);显性失血量分别为(24.08±14.63)、(27.91±18.47)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9,P=0.059)。术后试验组输血率为40.4%(67/166),对照组为30.0%(36/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1,P=0.08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输血量分别为(1.44±4.03)、(0.97±3.50)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39)。结论初次TKA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将影响患者隐性失血,增加了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需在抗凝治疗的同时密切关注血红蛋白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 高福强 李子剑 张克 刘延青 田华 刘岩 刘忠军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低分子肝素 术后出血量 隐性出血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3 2011年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肢体肿胀是术后常见现象,隐性失血为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8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5例)和无血栓组(221例),通过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来推算隐性失血量(Hbl),还计算出术后第2~5 d的术侧下肢膝上10 cm及膝下10 cm周径较术前相比周径增加的平均值D-up及D-down。[结果]在无血栓组,隐性失血量对术侧下肢膝上膝下肢体周径变化均造成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在血栓组,隐性失血量对术侧下肢膝上膝下肢体周径变化影响不大,两者Pearson相关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0,P=0.066),有无血栓组间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间D-up、D-down和Hbl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34,0.156,0.180。[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特别是3~5 d内,应持续关注患者血色素的变化,隐性失血量与下肢的肿胀程度呈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并加重了肢体肿胀。TKA术后下肢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对远端肢体肿胀程度影响不大,考虑后者主要还是与隐性失血有关。 高福强 李子剑 刘延青 刘岩 田华 张克 刘忠军关键词:隐性失血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不置换的比较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病人资料 86例(109膝)自1994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于北大三院住院治疗,并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OA)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年龄从37岁至80岁,平均65.7... 章波 娄思权 张克 刘岩文献传递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并完善患者术后肢体康复训练。[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8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 I)、双下肢静脉血栓(DVT)、术后抗凝方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假体类型等对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结果]比较BM≤I25 kg/m2患者与BM I>25 kg/m2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上10 cm周径变化值时发现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2),而在膝下10 cm周径变化值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根据年龄分为≤60岁、60~70岁和>70岁三组,三组间术后肢体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抗凝方式、有无下肢静脉血栓(DVT)及假体类型等对术后肢体肿胀均无显著影响(P>0.05)。将手术时间与肢体肿胀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KA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 I)及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结论]①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以3~5 d为著,与术后早期隐性失血有关,应持续关注患者血色素的变化。②下肢的肿胀程度与患者身高体重指数、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呈相关性。③TKA术后下肢肌间静脉丛血栓对远端肢体肿胀程度影响不大。 高福强 李子剑 张克 田华 刘岩 娄思权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肢体肿胀 影响因素 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评价盐酸氨基葡萄糖在治疗骨节炎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2002年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的关节疾病,表现为关节软骨代谢的异常和结构上的损害。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晚期病人可以出现软骨剥落、骨刺形成、软骨下骨坏死等症状和体征,导致关节功能丧失,严重者必须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表现为。 邱贵兴 王以明 翁习生 赵宏 金今 建国 王学北 周乙雄 李为 张洪 宋戴波 张克 娄思权 刘岩 徐小辉关键词:盐酸氨基葡萄糖 骨关节炎 安全性 疗效分析 抗生素骨水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正>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对预防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HD4年2月-2006年1 月连续治疗的113例(118髋)患者进行随访。共101例 (106髋)获得3~26... 蔡宏 张克 刘岩 李子剑 娄思权文献传递 导航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误差产生的原因。方法:16例腰椎疾病的患者,在导航辅助下置入76枚椎弓根螺钉,手术后行x线和CT检查,在矢状位测量螺钉与椎弓根上缘的相对位置、与椎体上缘的角度;横断位测量螺钉与椎弓根内壁的相对位置、与椎体中线的角度。并与手术导航图像的对应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有2枚螺钉偏头侧出椎弓根,术中纠正,1枚螺钉造成椎弓根外壁缺损而被取出,2枚螺钉偏外侧出椎弓根。其余螺钉手术后CT与手术中导航图像显示的位置角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导航可能产生两种偏差,一种是因为椎体之间的距离缩短,常见于腰椎骨折和腰椎不稳定的患者,手术过程中腰椎前凸加大,螺钉出椎弓根上缘或下缘;另一种是扩椎弓根时图像晃动,或者开路锥在椎弓根内调整位置时产生的虚假图像误导手术者判断错误。结论:在使用导航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避免腰椎的前凸加大,根据静止的图像做出判断,以减小误差。 刘延青 刘岩 张克 娄思权关键词:手术导航 椎弓根螺钉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