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灾害和环境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与GCM的嵌套试验被引量:14
- 2002年
- 将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与大气环流模式(GCM)单向嵌套, 对我国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严重洪涝进行模拟试验, 并与GCM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 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对降水场的模拟结果较GCM的结果有明显的改进, 这是由于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能够更真实地描述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 因而能更准确地模拟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气压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低分辨率的GCM模拟在高原地区的不足。文中指出, 与GCM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比GCM能够更有效地模拟区域气候的变化, 尤其是对区域气候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地区。
- 刘华强钱永甫郑益群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大气环流模式地形GCM
- 包络地形和重力波拖曳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1年
- 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的数值试验,研究了包络地形和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对1991年5、6月份中国区域内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模式中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式对气候系统和要素的模拟效果,使模拟结果更符合气候实况。包络地形对模拟结果也有一定的改善,但对于细网格的区域气候模式(RCM)来说,其效果不如重力波拖曳明显。不论是地形重力波拖曳还是包络地形,在模式积分的初期,它们的作用并不明显,随着积分时间的增长,它们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增大。
- 刘华强钱永甫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拟包络地形RCM
- 论区域气候模式与全球模式嵌套时边界区的选择被引量:11
- 2001年
- 做了3个试验,第一个试验只用大气环流模式(GCM),主要考察GCM的性能并确定其误差的区域分布。后两个为对比试验,一个试验中,将区域气候模式(RCM)(NjU-RCM)的侧边界放在全球模式(L9R15)中我们感兴趣的区域,未考虑侧边界区GCM的误差大小,另一个试验中,RCM的侧边界位置根据GCM预报误差的空间分布选取,使其落在 GCM预报误差较小的区域。 3个试验都对1998年 5、 6、 7月份中国区域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CM的效果最差;当用GCM-RCM嵌套模式对区域气候进行预测时,GCM侧边界值的误差对RCM的模拟结果有显著的影响,嵌套侧边界若选择在GCM系统性误差较小的地区,模拟或预测效果会有明显的改进。
- 钱永甫刘华强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气候模拟大气环流模式降水过程
- p-σRCM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季节变化的模拟被引量:5
- 2001年
- 通过对区域气候季节变化的模拟 ,对 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模式较准确地再现了中国区域气候系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中国东部降水带的季节性进退 ,模拟的各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实况基本相符 ,但模式低估了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春季降水 ,而高估了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秋季降水。
- 刘华强钱永甫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数值模拟形势场温室效应
- 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对冬夏季月平均场的模拟试验被引量:15
- 1999年
- 在钱永甫等(1985)研制的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有限区域的嵌套细网格数值模式,并首先用于区域气候的模拟试验.利用GFDL10年的月平均资料做嵌套,分别对1月和7月的气候平均场做了模拟,模拟的雨带及气压系统的位置和强度与实际场基本一致,模式较准确地再现了冬,夏季的区域气候特征。
- 刘华强钱永甫
-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数值模拟
- 青藏高原积雪与亚洲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7
- 2003年
- 利用高原测站的月平均雪深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显著增多与亚洲季风环流转变的联系。研究表明,高原南侧冬春季西风的增强及西风扰动的活跃是造成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显著增多的主要原因,高原积雪的增多与亚洲夏季风的减弱均是亚洲季风环流转变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夏季华东降水的增多、华南降水的减少及华北的干旱化与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增多及东亚夏季风的减弱是基本同步的,高原冬春积雪与华东夏季降水的正相关、与华北及华南夏季降水的负相关主要是建立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因此,高原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应以亚洲季风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为背景。
- 刘华强孙照渤朱伟军
-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年代际变化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