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军
- 作品数:140 被引量:1,233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被引量:15
- 2010年
- 利用中国160站1951—2005年的逐月降水资料,以华北17站夏季降水异常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其异常的同期因子——该地区上空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在55a里总的趋势是减少的,该地区干旱化的趋势明显,华北夏季降水存在准3a、准6a、准8a的年际周期和17~19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在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份,其降水通常与江南和华南的呈现反位相。在低层850hPa,当贝加尔湖地区的东北气流、中南半岛的西南气流及青藏高原北侧的偏西气流较常年偏强时,华北夏季降水较常年偏多;中层500hPa,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偏北、偏西,冷空气偏强,低纬热带季风活跃,南方水汽也供应充沛,从而华北多雨。
- 孙燕朱伟军王谦谦赵凯
- 关键词:夏季降水小波分析
- 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被引量:34
- 2000年
- 该文对 1 5个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区域 50 0 h Pa天气尺度滤波位势高度方差与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进行了奇异值分解 ( SVD)分析 .结果表明 ,SVD得到的第二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冬季黑潮区域的海温异常与风暴轴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黑潮区域海温异常可能通过加强风暴轴入口区的斜压性 ,激发或加强 50 0 h Pa高度场上的 WP遥相关型 ,主要影响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在入口区的强度变化和南北位移 .
- 朱伟军孙照渤
- 关键词:风暴轴海温异常
- 基于GIS技术的三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三明是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较严重的区域。该文根据1984-2013年三明市11个县市区的降雨资料,结合GIS数据,采用百分位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反距离加权内插法、自然断点分级法等,绘制三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分析评估三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结果表明:三明市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程度由北到南呈递减趋势。据此提出防御三明市暴雨洪涝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建议,供参考。
- 王珊珊朱伟军李长顺
- 关键词:暴雨洪涝风险区划防御对策
- 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异常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被引量:13
- 2013年
-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应用滤波方差、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研究了1963年冬季至2011年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风暴轴活动强弱与东亚—北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980s后期风暴轴活动显著增强相比,近10 a来风暴轴活动又进入较气候平均水平偏低的阶段,且风暴轴主体位置有着向东北、西南两侧的振荡现象。风暴轴活动强(弱)年,东亚地区近地面温度偏高(低)、对流层低层阿留申低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中国东部及日本上空850 hPa北风减弱(加强);对流层中层东亚大槽减弱北缩(加深南进)、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减弱(加强)。风暴轴活动与冬季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次数相关关系显著。
- 顾沛澍朱伟军刘鸣彦高洁曾鼎文
- 关键词:大气环流风暴轴冷空气活动
-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处于厄尔尼诺事件成熟期的东亚Hadley环流的影响
- 本文分析了热带太平洋ElNio事件和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的暖海温异常事件(记为暖海盆模态)与东亚Hadley环流的关系及海温异常对东亚Hadley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东亚Hadley环流与ElNio循环的关系密切,...
- 李琰朱伟军
- 关键词:热带海温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风电场邻近风电机组缺测风速集成填充方法被引量:3
- 2016年
- 针对风电场中邻近多台风电机组集中出现缺损测量风速的工况,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缺损测量风速集成填充方法。以"成员等同性"原则引入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空间邻点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别搜寻与缺损测量风速风电机组风速演化最为相似的若干台风电机组及对应的测量风速时序,建立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填充子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和训练集的构成进行全局优化,之后选取较好的子模型构造自适应的熵权集成填充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依据相似性风速序列进行缺损风速的填充能有效提高填充精度;粒子群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不仅提高了子模型的填充效果,更使得模型参数的调节有据可依,能适应不同风电场风速数据的特点;基于熵权的集成填充策略理论依据充分,集成填充的精度和稳定性优于单个子模型。
- 杜杰董江伟彭丽霞朱伟军曾刚代刊
- 关键词:风电机组粒子群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12
- 2009年
- 利用1951—2005年雷暴和冰雹观测资料,统计出中国743个站点的雷暴以及冰雹发生日数。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和日变化差异,日间与夜间强对流天气分布变化很大。中国雷暴发生频繁的区域共有5个,分别是青藏高原东部、云南中南部、四川境内、华南两广地区及新疆西部,各区域雷暴日数存在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全国雷暴日数除青藏高原地区略有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冰雹发生频繁的区域主要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天山地区和华北北部为冰雹活动的次频繁中心。冰雹日的年际变化也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由中国雷暴日数的REOF分析可以看出,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都存在独立的异常时空分布,与特定的大尺度环流密切相关。
- 陈思蓉朱伟军周兵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雷暴冰雹REOF分析
- 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与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对45个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密集度场与北太平洋500 hPa位势高度滤波方差场作奇异值(SVD)分析。结果表明:SVD得到的第1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异常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异常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显示:海冰异常导致大气环流调整,气压梯度、急流、850 hPa天气尺度涡动热量经向通量和垂直通量、局地斜压性均发生改变,从而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及中心位置位移造成影响。
- 劳汉琼朱伟军李亚滨
- 关键词:格陵兰海冰风暴轴
- 引发强沙尘暴的蒙古气旋的动力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07年
- 对造成2002年4月5—9日东亚地区一次引发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蒙古气旋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气旋发展发生在斜压区中,500 hPa涡度平流和对流层下部的温度平流、大气加热率均对气旋的发生有贡献;气旋的发展阶段以温度平流为主,在气旋发展最强盛阶段对流层下部温度平流的作用大于其他项;气旋减弱阶段大气加热率所起的作用占主导地位,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作用较小;Q矢量锋生函数分析表明大气斜压性的作用不可忽视。位涡的垂直输送作用明显,并形成了对流层内的垂直位涡柱。在气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伴有高空急流,它不仅有利于气旋的发展,同时还激发了低空急流的出现,因此引发该次强沙尘暴的蒙古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流层内有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
- 屠妮妮矫梅燕赵琳娜朱伟军
- 关键词:蒙古气旋动力特征沙尘暴
- 江苏省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其对长江下游水位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利用1961~2009年江苏省逐日降水资料和南京站逐日水文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梅汛期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长江下游水位的关系。发现,在梅雨期间江苏省大部分区域都会出现暴雨,但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暴雨量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年梅雨量的丰枯;江苏南、北两个区域梅汛期暴雨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但其年际和年代际振荡的周期和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不同表现。长江下游南京站6-7月的水位变化与梅雨期暴雨的年际、年代际周期变化和异常年份的发生有一定相似性,江苏南区梅雨期暴雨量与南京水位的相关性通过了0.10的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南京站6-7月水位的高低与梅雨期暴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孙燕朱伟军
- 关键词:梅汛期暴雨长江下游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