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贵方

作品数:25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表面抗原
  • 15篇病毒
  • 14篇肝炎
  • 13篇乙型
  • 13篇乙型肝炎
  • 11篇病毒表面
  • 11篇病毒表面抗原
  • 10篇肝炎病毒
  • 9篇乙型肝炎病毒
  • 9篇抗原
  • 9篇基因
  • 7篇乙肝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细胞
  • 6篇疫苗
  • 5篇乙肝病毒
  • 5篇肝病
  • 4篇质粒
  • 4篇重组质粒
  • 4篇基因工程疫苗

机构

  • 2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长春生物制品...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卫生防...

作者

  • 25篇任贵方
  • 20篇朱既明
  • 10篇阮力
  • 8篇梅雅芳
  • 8篇田淑芳
  • 7篇刘文军
  • 7篇杨芙蓉
  • 6篇杨安道
  • 4篇阮薇琴
  • 4篇王申
  • 3篇王文
  • 3篇陈红
  • 2篇张权一
  • 2篇叶世德
  • 2篇王秀平
  • 2篇张兴义
  • 1篇李艳萍
  • 1篇杨素芝
  • 1篇宋清林
  • 1篇李宝林

传媒

  • 12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国外医学(预...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00
  • 5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1
  • 3篇1990
  • 4篇1989
  • 1篇190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基因中国地鼠卵巢细胞B43系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颗粒中gp30的分子组成被引量:6
1990年
使用生化和免疫沉淀方法,对转基因CHO细胞B43系分泌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颗粒在SDS-PAGE上出现的30kD多肽,进行了分子组成的研究。首先用蛋白转移抗体酶染方法证明是特异性HBsAg,再用糖染色法证明是糖蛋白,以gp30命名之。观察到,随纯化产品在4℃保存时间的延长,gp30逐渐消失,说明gp30不够稳定。含gp30的样品经过胰酶消化后的电泳带形和血源HBsAg对照者基本相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发现细胞内的目的基因的翻译产物只有p23,其后逐步合成gp25、gp27及gp30。用衣霉素抑制或用内源性糖苷酶-F处理的样品,gp27的糖链消失,形成p23;而gp30的一个与gp27相同的糖链也消失,从而形成“gp27”,说明gp27及gp30中均有一个-N-连接的糖链。而在gp30中尚有另一种不受衣霉素和糖苷酶-F处理影响的、由-O-连接的糖基,由此形成“gp27”。分析工程细胞在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中逐步形成p23、gp25、gp27和gp30,后者是由p23双糖化而成。
梅雅芳任贵方朱既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重组DNA转化中国地鼠卵巢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阴性突变株的细胞染色体变化及致瘤性被引量:1
1989年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田淑芳任贵方梅雅芳王秀萍王申朱既明
关键词:HBSAG
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转基因哺乳动物细胞系
本发明提供了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Pre2+S)基因的重组质粒PSV2DHBWS2S和含有该质粒并能高效分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MX,在本发明的质粒结构中,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
田淑芳杨安道任贵方朱既明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S-蛋白糖化位点序列的人工变异及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物的性状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利用末端重叠PCR法和定点突变技术,获得了去除N-连接多糖结构的乙肝表面抗原S突变基因,将乙肝表面抗原S-蛋白中结合N-连多糖结构序列Asn-X-Thr中的第148苏氨酸的密码子ACT,改变为编码甘氨酸的密码子GGT。构建了该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筛选到两株表达水平较高的细胞系。对其中的一株细胞系C41的表达产物做了初步纯化和鉴定。纯化样品经SDS-PAGE电泳分析,只含有23kD一条蛋白带,而对照原基因CHO细胞的表达产物则含有23kD、27kD和30kD三条蛋白带,证实经人工修饰后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物不再含有糖基,纯化样品在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22nm的球形颗粒。单克隆抗体反应谱分析发现,CHO细胞表达的无糖HBsAg与含糖HBsAg的抗原表位存在明显差别。
刘文军杨芙蓉阮力任贵方朱既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一种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质粒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CHO-dhfr阴性细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基因作为扩增加筛选基因构建的能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pMSG。本发明的质粒结构中GS基因来源于CHO-dhfr阴性细胞,受SV40早期启动子调...
刘文军朱既明阮力杨芙蓉任贵方
文献传递
转基因细胞分泌乙型肝炎重组疫苗在儿童中的免疫原性初步研究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报告用转基因细胞B43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经纯化制成的87-4批重组疫苗进行临床接种观察的结果,同时用8723-1批血源疫苗作对照。疫苗接种采用0、1、2月各接种1针的方案。重组疫苗共接种111名8~13岁儿童,分为20μg、10μg及5μg 3组,血源疫苗分为20μg、10μg 2组。所有儿童接种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阴性.20μg组1针后1个月,重组疫苗阳转率60.5%,血源疫苗为31%;2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阳转率分别为100%和72.4%;血源疫苗3针后1个月阳转率也仅79.3%。3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92.7和207.4mIU。但重组疫苗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GMT为628mIU。10μg组1针后1个月的阳转率重组疫苗为21.7%,血源疫苗为20.9%;2针后1个月分别为87%及62.8%;3针后1个月分别为100%及81.4%。抗体GMT分别为163.7和129.6mIU.5μg组的重组疫苗免疫后6个月100%阳转,其GMT为56mIU。结论认为无论从阳转率或几何平均滴度分析判断,重组疫苗均优于血源疫苗。
任贵方梅雅芳王申陈红王文朱既明李宝林庞凤珍吴虹宋清林雷祖才
关键词:乙型肝炎重组疫苗儿童免疫原性
哺乳动物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临床小试
任贵方朱既明阮力阮薇琴杨安道梅雅芳田淑芳张一
该课题应用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S抗原研制出乙型肝炎疫苗,其主要工作包括:重组质粒构建、基因高效表达、工程细胞鉴定、浓缩纯化及疫苗试制等。试制的疫苗经检定均达到WHO对使用传代细胞生产乙型肝炎基固工程疫苗的要求,并进行了84...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抗原哺乳动物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母婴阻断及儿童免疫效果被引量:14
1994年
将76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接种3针20μg基因疫苗和1针HBIG加3针10μg基因疫苗。将239名乙肝易感学龄儿童(7~9岁)随机分为3组,Ⅰ组接种3针10μg基因疫苗,Ⅱ组接种3针5μg基因疫苗,Ⅲ组接种3针10μg血源疫苗。接种程序和接种部位均按"北京市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规程"进行,并于初次免疫后7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采血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①新生儿免疫保护率:T24时A、B两组分别为80.92%和96.97%;用Fisher精确x2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②新生儿免疫后抗体应答:T24时A、B两组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0.27%和94.74%,GMT(mIU/ml,下同)分别为494和38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抗体阳转率差异有显著性,表明,HBIG加3针10μg基因疫苗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用3针20μg疫苗组;③学龄儿童3组的抗-HBs阳转率:在T7、T12时均在96%以上,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在T24时,3组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8.65%、97.40%和98.63%,GMT为1062、533和7?
迎新玲邢玉兰沈莉周少莲陈红王申刘立荣康沛谢祖婉杨素芝黄悦倪承瑞王文任贵方
关键词: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被引量:11
1995年
用转基因细胞(CHO-C28)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50例,观察其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随访12个月,在36例母亲为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婴儿中仅1例为HBsAg阳性,其余婴儿均有保护性抗体,预防保护率为96.2%。14例母亲单独HBsAg阳性的所有婴儿抗HBs均阳转,保护率达100%。抗HBs阳性的婴儿均具有较高抗体水平,抗HBsGMT为11.156×105~13.134×105mIU/L。说明CHO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近期保护效果。
王树声李艳萍李荣成杨进业陈琨琳任贵方黎国形陈红王文叶世德张兴义张权一
关键词:基因工程疫苗母婴传播病毒传播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疫苗免疫儿童成人效果及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被引量:9
1991年
以中试连续生产的6批乙肝基因重组疫苗(R—Hepavac—B)免疫儿童和成人,每剂10μg,3批苗按0、1、6月,另3批苗按0、1、2月方案接种。每批分别接种8~10岁儿童51~66人,6批共363人,18~20岁成人46~52人,6批共287人。同时用两批血源苗作对照,分别接种儿童共85人,成人84人。又用其中89—10批HBsHg含量为20μg/ml的疫苗,按20μg×3,0、1、6月方案接种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36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19名。结果显示,10μg重组疫苗3针后,无论儿童和成人其抗HBs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而对照,儿童成人各有1例未阳转。儿童按0、1、6方案接种者,其抗体GMT为363.8~470.5mIU,按0、1、2方案接种者,为150.8~195.5mIU。前者高于血源苗对照,而后者持平。成人0、1、6方案GMT为189.4~247.2mIU,0、1、2方案为87.9~96.3mIU,均略低于血源苗对照.经复测,此批血源苗含量为15μg/ml,高于基因苗含量,可能是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母婴阻断结果显示,双阳性母亲子女36人,3针免后86.1%(32/36)的婴儿获得保护。单阳性母亲子女19人全部获得保护。
张权一张兴义叶世德王庭志徐桂珍贾国富田春生宋益贵任贵方朱既明
关键词:乙肝疫苗抗体反应母婴传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