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雅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转基因中国地鼠卵巢细胞B43系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颗粒中gp30的分子组成被引量:6
- 1990年
- 使用生化和免疫沉淀方法,对转基因CHO细胞B43系分泌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颗粒在SDS-PAGE上出现的30kD多肽,进行了分子组成的研究。首先用蛋白转移抗体酶染方法证明是特异性HBsAg,再用糖染色法证明是糖蛋白,以gp30命名之。观察到,随纯化产品在4℃保存时间的延长,gp30逐渐消失,说明gp30不够稳定。含gp30的样品经过胰酶消化后的电泳带形和血源HBsAg对照者基本相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发现细胞内的目的基因的翻译产物只有p23,其后逐步合成gp25、gp27及gp30。用衣霉素抑制或用内源性糖苷酶-F处理的样品,gp27的糖链消失,形成p23;而gp30的一个与gp27相同的糖链也消失,从而形成“gp27”,说明gp27及gp30中均有一个-N-连接的糖链。而在gp30中尚有另一种不受衣霉素和糖苷酶-F处理影响的、由-O-连接的糖基,由此形成“gp27”。分析工程细胞在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中逐步形成p23、gp25、gp27和gp30,后者是由p23双糖化而成。
- 梅雅芳任贵方朱既明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HBsAg重组DNA转化中国地鼠卵巢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阴性突变株的细胞染色体变化及致瘤性被引量:1
- 1989年
-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 田淑芳任贵方梅雅芳王秀萍王申朱既明
- 关键词:HBSAG
- 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连续纯化流程的建立被引量:14
- 1990年
- 研究了高效表达HBsAg的CHO-B43细胞系经转瓶培养所获液体的纯化流程,具体步骤是:细胞培养液经7 500r/min 4℃离心30分钟,除去脱落细胞及碎片,加固体硫酸铵达50%饱和度进行沉淀,离心后弃上清,再用45%的饱和硫酸铵重新悬浮,离心,保留沉淀物;正压超滤透析后,分别选用1.24g/cm^3和1.20g/cm^3的KBr浮力密度,相继进行两次32 000r/min 17℃ 46小时的平衡密度超速离心,收集HBsAg活性部分,过Sepharose 4B分子筛层析柱,再收集HBsAg活性峰,进行最后一次1.22g/cm^2 CsC1平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由此流程HBsAg最终回收率为50%~65%,所获纯品纯度达95%以上,经电镜检查,牛血清残余量(<8.430ng/Dose)和细胞DNA残余量(<32pg/Dose),均符合WHO规定的基因工程HBsAg人体接种的标准。
- 梅雅芳任贵方朱既明
- 关键词:基因工程HBSAG纯化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基因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与细胞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6
- 1991年
- 使用本研究室以前构造的双拷贝乙肝病毒重组DNA质粒pSV_2DHBR2-32经改造构成pSV_2DHBR1-32。用此质粒转化CHO-dhfr^-细胞,经克隆、选择、加压增殖建立7个高产HBs-Ag的细胞系,其中首选B43对其生物学性状研究的结果说明,未发现微生物污染,无致瘤性,遗传稳定,纯度满意,核酸杂交试验说明该细胞是整合型,每个细胞约有200个左右的S基因拷贝,转瓶培养研究B43细胞分泌HBsAg的最佳条件为转瓶容积4升,表面积1300cm^2,细胞长成单层后换维持液150ml,其后每48小时收、换液1次,在36℃每小时8转,连续收液60天左右, 每升收液最高产HBsAg为7.5mg。此细胞可用作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生产的候选细胞系。
- 任贵方阮薇琴田淑芳梅雅芳阮力杨安道杨芙蓉王申王秀平朱既明
- 关键词:乙肝病毒
- 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被引量:1
- 1991年
- 研究了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纯品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此种HBsAg在CsCl中的浮力密度是1.21g/cm^3;快速液相层析的SuperoseHR6层析柱上呈现3个峰,中间是一个主峰,两侧各一小峰;经Mono Q柱层析呈现一个对称峰,证明了HBsAg颗粒所带电荷的均一性;以SDS-PAGE和凝胶扫描方法分析HBsAg的多肽,P23、gp27和gp30各占65%、20%和10%,另有5%的二聚体存在;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与转入细胞的目的基因所编码的序列相同;HBsAg在4℃和-20℃储存较稳定,室温条件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动物实验证明:用与血源HBsAg疫苗同等剂量的基因工程HBsAg疫苗接种Balb/C小鼠,可获得比血源疫苗高2.64倍的免疫效果。此外,经过福尔马林处理的疫苗较未处理的疫苗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 梅雅芳任贵方朱既明
- 关键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免疫原性
- 哺乳动物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试用
- 1991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在我国HBV传播广,带毒率高(8.83%,一般认为10%左右),急性、慢性肝炎患者多,晚期并发肝硬变和肝癌(约占肝癌的80%)病死率高。对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唯独用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感染。目前使用血源疫苗由于产量不足,难供计划免疫之需,并有污染其它病原体的潜在危险,急需研制基因工程第二代疫苗。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 任贵方阮力阮薇琴杨安道梅雅芳田淑芳张一鸣朱既明
- 关键词:血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慢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阳转率带毒率
- 哺乳动物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临床小试
- 任贵方朱既明阮力阮薇琴杨安道梅雅芳田淑芳张一
- 该课题应用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S抗原研制出乙型肝炎疫苗,其主要工作包括:重组质粒构建、基因高效表达、工程细胞鉴定、浓缩纯化及疫苗试制等。试制的疫苗经检定均达到WHO对使用传代细胞生产乙型肝炎基固工程疫苗的要求,并进行了84...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抗原哺乳动物乙型肝炎
- 转基因细胞分泌乙型肝炎重组疫苗在儿童中的免疫原性初步研究被引量:8
- 1991年
- 本文报告用转基因细胞B43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经纯化制成的87-4批重组疫苗进行临床接种观察的结果,同时用8723-1批血源疫苗作对照。疫苗接种采用0、1、2月各接种1针的方案。重组疫苗共接种111名8~13岁儿童,分为20μg、10μg及5μg 3组,血源疫苗分为20μg、10μg 2组。所有儿童接种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阴性.20μg组1针后1个月,重组疫苗阳转率60.5%,血源疫苗为31%;2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阳转率分别为100%和72.4%;血源疫苗3针后1个月阳转率也仅79.3%。3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92.7和207.4mIU。但重组疫苗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GMT为628mIU。10μg组1针后1个月的阳转率重组疫苗为21.7%,血源疫苗为20.9%;2针后1个月分别为87%及62.8%;3针后1个月分别为100%及81.4%。抗体GMT分别为163.7和129.6mIU.5μg组的重组疫苗免疫后6个月100%阳转,其GMT为56mIU。结论认为无论从阳转率或几何平均滴度分析判断,重组疫苗均优于血源疫苗。
- 任贵方梅雅芳王申陈红王文朱既明李宝林庞凤珍吴虹宋清林雷祖才
- 关键词:乙型肝炎重组疫苗儿童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