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薇薇

作品数:200 被引量:60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会议论文
  • 8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137篇脊柱
  • 124篇侧凸
  • 121篇脊柱侧
  • 113篇脊柱侧凸
  • 51篇特发性脊柱
  • 47篇特发性脊柱侧...
  • 46篇矫形
  • 43篇青少年特发性
  • 35篇手术
  • 32篇青少年特发性...
  • 30篇畸形
  • 27篇腰椎
  • 26篇胸椎
  • 21篇疗效
  • 20篇前路
  • 18篇胸椎侧凸
  • 18篇诱发电位
  • 17篇内固定
  • 17篇截骨
  • 16篇术后

机构

  • 187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明基医院

作者

  • 187篇邱勇
  • 187篇马薇薇
  • 165篇王斌
  • 153篇朱泽章
  • 152篇钱邦平
  • 142篇朱锋
  • 130篇俞杨
  • 54篇孙旭
  • 26篇刘臻
  • 21篇俞扬
  • 14篇朱丽华
  • 11篇曹兴兵
  • 11篇王渭君
  • 10篇孙强
  • 10篇陈志军
  • 8篇李卫国
  • 8篇吴亮
  • 8篇王守丰
  • 8篇夏才伟
  • 7篇凌为其

传媒

  • 26篇中国脊柱脊髓...
  • 21篇中华骨科杂志
  • 21篇第十三届成人...
  • 19篇中华外科杂志
  • 12篇第八届全国脊...
  • 5篇第7届长征脊...
  • 5篇第二届华东地...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第一届《中华...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第42届国际...
  • 2篇第三届全国脊...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9篇2014
  • 21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18篇2010
  • 19篇2009
  • 17篇2008
  • 48篇2007
  • 20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手术前后诱发电位分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仍然是通过对其生物力学的认识采取支具和手术治疗.为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外科矫形内...
刘兴勇马薇薇邱勇朱丽华王斌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内固定手术脊髓功能体感诱发电位
特发性胸椎侧凸前路矫形对胸主动脉偏移的影响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前路开放小切口矫形手术和后路矫形手术对胸主动脉偏移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29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分为两组。A 组14例患者行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术,男1例,女13例,平均14.3岁,胸弯 Cobb 角平均44.9°。B 组15例患者行后路钉钩联合矫形术,男3例,女12例,平均14.2岁,胸弯 Cobb 角平均46.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胸椎 T_5~T_(12)节段 CT 扫描,在每个节段测量右侧肋骨头至主动脉后壁的切线与双侧肋骨头连线的夹角(α)、椎管前缘中点与主动脉中心连线和双侧肋骨头连线的夹角(β)、椎体旋转(γ)、主动脉与椎体间距离(a)以及与左侧肋骨头前缘的垂直距离(b)并进行比较。将胸主动脉偏移与侧凸的三维矫形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胸主动脉偏移的原因。结果 A 组患者手术后置钉安全角α、主动脉相对椎管前缘旋转角β较术前增大,在 T_8,T_9差异有显著性(P<0.05);椎体旋转γ角减小,在 T_8,T_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脉与椎体间距离 a 减小,主动脉后壁与右侧肋骨头间距离 b 增大,两者和术前相比在 T_9有显著性差异(P
邱勇王渭君王斌朱泽章朱锋俞杨钱邦平马薇薇
关键词:脊柱侧凸
性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估男、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疗效,探讨性别因素对支具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200...
邱勇孙旭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马薇薇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性别差异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不同内固定模式对选择性胸椎融合AIS患者矢状面重建的影响
选择性胸椎融合因能融合节段少,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腰椎活动度,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标准术式之一,但术后腰椎平衡的失代偿也是公认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胸弯过度矫正或使用去旋转矫正力而加重未融合的腰弯畸形.本研究通过比较全...
邱勇曹兴兵钱邦平王斌俞杨朱泽章朱锋马薇薇孙旭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后路矫形胸廓成形术后肋骨自然再生动态研究
<正>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手术患者胸廓成形术后肋骨再生情况,比较男女性患者间肋骨再生差异。方法对1999年至2004年来我院就诊的66名 AIS 患者行脊柱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及胸廓成形术,其中女性患者43...
王斌夏才伟邱勇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马薇薇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胸廓成形术
文献传递
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竖脊肌肌纤维及运动终板的酶组化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竖脊肌肌纤维及运动终板的酶组化特征,探讨其与脊柱侧凸发病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20例,以1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和10例非脊柱侧凸患者为对照。术中切取两侧竖脊肌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还原型辅酶I-四氮唑还原酶染色及非特异性酯酶染色。观察3组患者竖脊肌肌纤维的病变特征及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的分型。结果脊髓空洞组中12例(60%)有神经源性肌纤维病变;AIS组和非脊柱侧凸组均未见神经源性肌纤维病变。脊髓空洞组凸侧竖脊肌T0型终板和病变终板数均显著多于凹侧(P<0·05);AIS组凹侧竖脊肌T0型终板和病变终板数均显著多于凸侧(P<0·05);非脊柱侧凸组左、右侧竖脊肌T0型终板和病变终板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空洞组竖脊肌肌纤维及运动终板的病理特征与AIS组明显不同。AIS患者竖脊肌可能为继发性的病理改变,而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竖脊肌存在原发性失神经支配,这种失神经支配可能是脊柱侧凸发生的始动因素之一。
朱泽章邱勇王斌俞杨吴亮钱邦平马薇薇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髓空洞竖脊肌
高位骶骨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目的:探讨高位骶骨肿瘤的切除及内固定重建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研究2001年6月-2004年4月高位骶骨肿瘤5 例,年龄22岁~42岁, (平均30.8岁).其中脊索瘤2 例,骨巨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神经鞘...
熊进邱勇王斌骆东山俞扬朱泽章马薇薇
RANKL/OPG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低骨量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从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 水平探讨 RANKL 及 OPG 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骨量降低的关系。方法 46 例12~17岁志愿者分为2组,其中 AIS 组 30例,年龄12~17岁,平均14.1岁...
刘臻邱勇孙强吴洁陈军浩陈蕾蕾马薇薇
关键词:RANKLOPG脊柱侧凸骨髓间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上颈椎不稳的内固定术式选择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的手术策略和内固定术式选择。方法 2001—2004年我院共收治上颈椎不稳患者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8~54岁,平均32岁。其中寰椎前弓骨折伴横韧带断裂1例,齿状突骨折4例,Hangman骨折3例,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固定性脱位1例,枕寰枢椎发育异常4例,颈椎强直性脊柱炎伴寰枢椎脱位1例。10例患者有高位颈脊髓损伤。术前行大重量颅骨牵引,根据上颈椎不稳程度和牵引复位难易选择手术方式。前路内固定4例;后路内固定10例,其中有2例先行经口咽前路松解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1~55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其中11例获解剖复位,3例部分复位。10例有脊髓损伤表现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本组患者未发生椎动脉、神经根、脊髓损伤或伤口感染、脑脊液漏。退钉1枚,导针断入齿突远端1例。结论 根据上颈椎不稳的程度和复位难易,进行临床动态分型,并结合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类型,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俞杨邱勇王斌朱泽章钱邦平朱锋马薇薇
关键词:寰枢关节关节不稳定内固定器
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早期疗效
目的:探讨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的早期疗效....
孙旭邱勇王斌丁旗朱泽章钱邦平俞杨朱锋马薇薇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