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锋

作品数:402 被引量:1,257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期刊文章
  • 17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6篇医药卫生
  • 11篇政治法律
  • 4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05篇脊柱
  • 278篇侧凸
  • 263篇脊柱侧
  • 252篇脊柱侧凸
  • 127篇特发性脊柱
  • 126篇特发性脊柱侧...
  • 101篇青少年特发性
  • 85篇青少年特发性...
  • 81篇矫形
  • 62篇胸椎
  • 61篇手术
  • 61篇畸形
  • 48篇腰椎
  • 47篇后凸
  • 43篇胸椎侧凸
  • 37篇术后
  • 37篇特发性胸椎侧...
  • 36篇前路
  • 34篇后路
  • 33篇疗效

机构

  • 371篇南京大学医学...
  • 32篇南京大学
  • 7篇香港中文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上海国际问题...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外交学院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国际经济...
  • 1篇南京明基医院

作者

  • 402篇朱锋
  • 378篇邱勇
  • 332篇朱泽章
  • 290篇王斌
  • 249篇钱邦平
  • 225篇俞杨
  • 153篇马薇薇
  • 140篇孙旭
  • 105篇刘臻
  • 43篇王渭君
  • 26篇毛赛虎
  • 25篇俞扬
  • 24篇夏才伟
  • 22篇李卫国
  • 22篇王守丰
  • 19篇朱丽华
  • 14篇乔军
  • 14篇赵清华
  • 12篇邱旭升
  • 12篇史本龙

传媒

  • 76篇中国脊柱脊髓...
  • 4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7篇中华外科杂志
  • 30篇第十三届成人...
  • 14篇第八届全国脊...
  • 12篇中国矫形外科...
  • 9篇第二届华东地...
  • 8篇第7届长征脊...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第二届首都骨...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第三届全国脊...
  • 3篇第一届《中华...
  • 2篇世界知识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国际展望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23篇2015
  • 47篇2014
  • 43篇2013
  • 25篇2012
  • 20篇2011
  • 26篇2010
  • 26篇2009
  • 33篇2008
  • 75篇2007
  • 31篇2006
  • 7篇2005
  • 9篇2004
4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后全麻下行腰椎间盘切除术1例
2008年
1967年Christan Barnard第一次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以治疗终末期的心功能衰竭患者。随着心脏移植术后生存期的提高,这些患者因为其他疾病而需接受手术的情况越来越多。国外文献报道,此类患者在接受心脏移植术后接受了胆囊切除术、结肠和直肠手术及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修补术等。
殷刚邱勇王斌朱锋
关键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术后腰椎间盘切除术全麻直肠手术术后生存期
小切口微创与开放前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特发性胸腰椎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与保护膈肌的小切口微创前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72例特发性胸腰椎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34例,行保护膈肌的小切口微创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男3例,女31例,平均年龄16岁(12—25岁),术前Cobb角平均58°(42°-76°),内固定节段T11-L3 18例,T11-L4 10例,T11-L2 6例;B组38例,行传统开放胸腰段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男4例,女34例,平均年龄17岁(13—26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54°(40°-74°),内固定节段T10-L3 7例,T11-L3 20例,T11-L4 11例。结果A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Cobb角平均12°,纠正率为81%,4例胸腰段后凸畸形术后矢状面恢复形态良好。最终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14°,丢失率4%。出现手术侧下肢皮温升高3例,术后渗出性胸膜炎2例,胸腔积液2例(其中1例行穿刺引流)。B组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冠状面侧凸术后平均15°,矫正率73%,最终随访Cobb角平均18°,丢失率5%。5例出现手术侧下肢皮温升高,胸腔积液2例。结论保护膈肌的小切口微创胸腰椎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是可行的,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能够达到与传统入路相似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邱勇王斌朱锋俞杨朱泽章朱丽华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外科学微创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的脊髓偏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揭示青少年胸椎特发性侧凸患者椎管内脊髓的偏移,明确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包括39名以右胸弯为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测量主胸弯节段内(T5-12)椎管内脊髓与凸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计算脊髓的偏移,揭示其变化趋势,并分析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5-12节段椎管内,脊髓与凸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与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P〈0.05),即脊髓向凹侧椎弓根偏移,且以顶椎区最为显著,而逐渐向两侧端椎区递减。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和0.546)。[结论]胸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侧凸节段椎管内脊髓偏移的现象,且以顶椎区最显著。研究结果提示脊髓偏移可能与脊椎偏移后凹侧脊神经的牵拉有关,而且凹侧置钉的风险高于凸侧。
孙旭邱勇朱泽章王斌俞杨钱邦平朱锋
关键词:脊髓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
特发性胸椎侧凸前路矫形对胸主动脉偏移的影响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前路开放小切口矫形手术和后路矫形手术对胸主动脉偏移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29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分为两组。A 组14例患者行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术,男1例,女13例,平均14.3岁,胸弯 Cobb 角平均44.9°。B 组15例患者行后路钉钩联合矫形术,男3例,女12例,平均14.2岁,胸弯 Cobb 角平均46.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胸椎 T_5~T_(12)节段 CT 扫描,在每个节段测量右侧肋骨头至主动脉后壁的切线与双侧肋骨头连线的夹角(α)、椎管前缘中点与主动脉中心连线和双侧肋骨头连线的夹角(β)、椎体旋转(γ)、主动脉与椎体间距离(a)以及与左侧肋骨头前缘的垂直距离(b)并进行比较。将胸主动脉偏移与侧凸的三维矫形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胸主动脉偏移的原因。结果 A 组患者手术后置钉安全角α、主动脉相对椎管前缘旋转角β较术前增大,在 T_8,T_9差异有显著性(P<0.05);椎体旋转γ角减小,在 T_8,T_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脉与椎体间距离 a 减小,主动脉后壁与右侧肋骨头间距离 b 增大,两者和术前相比在 T_9有显著性差异(P
邱勇王渭君王斌朱泽章朱锋俞杨钱邦平马薇薇
关键词:脊柱侧凸
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与对亚太安全秩序的挑战——基于施动者—结构的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美国在亚太安全秩序中占据绝对权力优势,东盟扮演着机制规范的“中心性”角色,中国在观念共识层面的引领性作用突出。优势各异的多元施动者不仅是亚太安全秩序弱稳定性的来源,也是影响地区秩序维系与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美英澳安全合作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三方军事协作,曾在权力、观念与制度维度挑战了地区与国际秩序。2021年9月以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发展给亚太安全秩序带来诸多挑战。该安全伙伴关系在权力维度将推动亚太地区权力格局复杂化,削弱地区与国际军控体系。其在观念层面对“小多边”身份认同的强调,会强化地区阵营对抗与观念分歧。美英澳三方实施的“安全化动议”在削弱东盟主导的机制规范影响力的同时,也将增加亚太安全秩序的不稳定性。
王雪朱锋
关键词:施动者
性别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估男、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疗效,探讨性别因素对支具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200...
邱勇孙旭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马薇薇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性别差异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多维度评估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高峰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多维度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侧凸进展高峰期(peak angle velocity,PAV)的相应成熟度指标,探讨其对PAV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初诊时月经未至、Risser征0级,Y三角软骨未闭、以半年为周期随访至少5次且进展超过5°的女性IS患儿30例,初诊年龄为10.8±1.5岁(7.8~12.1岁)。随访时收集及测量的指标包括实足年龄、Y三角软骨闭合状态、Risser征、身高、主弯Cobb角和骨龄(digital skeletal age,DSA)评分。计算每个随访周期内的身高增长速度(height velocity,HV)和Cobb角增长速度(angle velocity,AV)。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各维度指标对PAV的预测价值。结果:30例患儿的PAV年龄为11.8±1.3岁(10~15岁),PAV时的身高为150.7±4.8cm,DSA评分为479.4±56.5,主弯Cobb角为26.5°±7.2°,HV为8.3±3.7cm/年,AV为7.8°±5.2°/年。PAV主要发生于Risser征0级(80.0%)和1级(20.0%)。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V的发生与实足年龄介于11~13岁之间(OR=3.166,P=0.032)、Y软骨闭合(OR=6.365,P〈0.01)、Risser征0级(OR=12.963,P〈0.01)、DSA评分介于400~500之间(OR=10.758,P=0.011)、HV〉6cm/年(OR=4.346,P=0.025)、Cobb角〉30°(OR=9.535,P=0.013)呈显著相关。结论:年龄介于11~13岁之间、Risser征0级伴Y软骨闭合、DSA评分介于400~500之间、HV〉6cm/年和Cobb角〉30°为女性IS患儿侧凸PAV的高危因素,可用于预测PAV的发生,评估侧凸进展风险。
毛赛虎史本龙孙旭刘臻朱泽章朱锋钱邦平邱勇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数字化模拟截骨矫形:一个有效的术前规划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行后路PSO术,且具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16例(男3例,女13例)。本研究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15例成功使用数字化模拟确定截骨方案。本研究首次通过比较术前截骨方...
鲍虹达闫鹏朱锋邱勇朱泽章王斌钱邦平俞杨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截骨矫形术临床疗效
不同内固定模式对选择性胸椎融合AIS患者矢状面重建的影响
选择性胸椎融合因能融合节段少,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腰椎活动度,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标准术式之一,但术后腰椎平衡的失代偿也是公认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胸弯过度矫正或使用去旋转矫正力而加重未融合的腰弯畸形.本研究通过比较全...
邱勇曹兴兵钱邦平王斌俞杨朱泽章朱锋马薇薇孙旭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后路矫形胸廓成形术后肋骨自然再生动态研究
<正>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手术患者胸廓成形术后肋骨再生情况,比较男女性患者间肋骨再生差异。方法对1999年至2004年来我院就诊的66名 AIS 患者行脊柱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及胸廓成形术,其中女性患者43...
王斌夏才伟邱勇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马薇薇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胸廓成形术
文献传递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