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文奇

作品数:69 被引量:51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关节
  • 31篇骨折
  • 17篇手术
  • 14篇内固定
  • 12篇手术治疗
  • 12篇固定术
  • 11篇踝关节
  • 11篇骨折固定
  • 11篇骨折固定术
  • 10篇截骨
  • 10篇跟骨
  • 10篇钢板
  • 9篇骨关节
  • 9篇关节内
  • 9篇关节融合
  • 8篇距骨
  • 8篇跟骨关节
  • 8篇跟骨关节内
  • 7篇融合术
  • 7篇截骨术

机构

  • 6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健康医学...
  • 3篇日喀则市人民...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克拉玛依市中...
  • 1篇巢湖市第一人...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9篇顾文奇
  • 57篇施忠民
  • 25篇梅国华
  • 22篇邹剑
  • 20篇薛剑锋
  • 18篇柴益民
  • 10篇苏琰
  • 7篇张长青
  • 7篇曾炳芳
  • 3篇张巍
  • 2篇袁霆
  • 2篇罗从风
  • 2篇蒋垚
  • 2篇王挺
  • 1篇唐浩然
  • 1篇宋飒
  • 1篇唐明杰
  • 1篇李棋
  • 1篇胡敏
  • 1篇杨云峰

传媒

  • 17篇中华创伤骨科...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国际骨科学杂...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2013年上...
  • 2篇第十六届全国...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综述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方法及技术。方法广泛查阅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技术的相关文献,对其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性综述。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皮瓣术后坏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任一环节的干预均可有效减轻损伤,提高皮瓣术后成活率。结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包括活性氧物质生成、中性粒细胞聚集、浸润等。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干预等方法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某一或某些环节进行有效干扰或阻断,从而减轻动物皮瓣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
顾文奇张巍柴益民
关键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剂
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背景:近年来桡骨远端掌侧(DVR)解剖锁定接骨板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尤其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目的:评价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87例,确诊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29例行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掌侧入路固定。男11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3岁;骨折按AO分型:A2型3例,A3型6例,B1型1例,B3型2例,C1型6例,C2型7例,C3型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为1~12d,平均5d。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29例中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个月。影像学检查示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背伸41°~68°,平均52°;掌屈45°~78°,平均57°;旋前63°~86°,平均77°;旋后57°~80°,平均74°。末次随访采用Sarmiento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方法: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腕关节VAS评分:腕关节完全无痛18例,轻度疼痛2例(评分为2分和2.5分),中度疼痛1例(评分为4分)。无一例出现肌腱激惹;正中神经卡压1例,骨折愈合后6个月取出内固定并行松解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骨折背侧骨片移位1例,未对腕关节功能产生影响遂未予以处理。在背伸、掌屈、旋前、旋后4个方向的活动度比较,A型与B型骨折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型与C型,B型与C型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VR解剖锁定接骨板板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转归,C型骨折较A、B型骨折对腕关节活动影响更大。
吕一鸣陆晟迪顾文奇文根汪春阳韩培施忠民柴益民
关键词:骨质疏松
踝关节镜辅助经钢板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治疗Maisonneuve骨折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3孔钢板双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q016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踝关节镜及透视监视下复位外踝及下胫腓联合,有限切开置入3孔钢板并经钢板行双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简称微创组),另11例行传统的切开复位下胫腓双螺钉固定(简称传统组)。术后门诊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并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同组患者术后第6、12个月及两组患者术后同期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除微创组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影像学随访明确微创组术后骨折平均12周骨性愈合,传统组术后平均12.5周骨性愈合,下胫腓螺钉均于术后12周取出,取出后两组均未见下胫腓关节再分离发生。微创组术后AOFAS踝一后足评分,术后6个月为(85.9±4.1)分,术后12个月为(90.8±3.7)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术后6个月为(2.4±1.2)分,术后12个月为(1.1±0.7)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AOFAS踝一后足评分,术后6个月为(81.1±4.7)分,术后12个月为(89.1±3.4)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术后6个月为(3.2±1.3)分,术后12个月为(1.0±1.0)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同期比较发现仅术后6个月时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结合钉板系统�
阚玉华徐宏威廖燚施忠民梅国华薛剑锋顾文奇邹剑张雄良王晓康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关节镜
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总结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6月,收治18例踝关节疾病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6~67岁,平均48岁。创伤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关节炎5例,距骨创伤后坏死2例。病程1~6年,平均3年。主要临床症状为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合并踝关节内翻4例,外翻2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43.5±10.2)分。采用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术后出现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切口边缘坏死,经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获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6个月。X线片示植骨均于术后8~16周达骨性融合,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3.0±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0,P=0.00)。结论采用腓骨外侧入路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施忠民张驰顾文奇张长青曾炳芳
关键词:踝关节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
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被引量:7
2012年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办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14例外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1~67岁,平均45岁;根据Chiodo和Myerson提出的三柱分型,均为三柱损伤,合并内侧柱或外侧柱短缩的患者(各2例)辅以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皮肤软组织缺损行(2例)缺损区清创后予负压封闭引流(VSD)敷料覆盖;合并皮肤脱套者(1例)扣薄脱套皮肤后原位回析,并用VSD敷料覆盖;软组织条件改善后,均二期更换内固定或同时行软组织覆盖,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1例脱套伤患者出现部分回植皮肤坏死,于急诊术后第13天行清创、更换内固定及局部皮瓣转位修复术;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分别手术后第7、11天更换内固定及创面植皮覆盖。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3~25个月),二期水后平均12周(10—16周)骨性愈合。未发生皮瓣坏死、感染、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疵,2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因创伤性关节炎致疼痛及功能严重受限.分刖于术后12和14个月行跖跗关节融合术,所有患哲未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为72分(61~89分)。结论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早期要对创面彻底消创,复位骨折脱化、恢复足部力线后临时酬定,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择期更换内固定,可获得骨折脱位的稳定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顾文奇施忠民柴益民
关键词:足损伤外科手术骨钉外固定器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估
2023年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稳定性,并评价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三种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700 N应力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自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共收治26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43.3±8.2)岁(21~61岁)。所有患者择期行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摄片,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同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内植物的最大应力值均低于其屈服强度,三种固定方式的骨块最大移位值均位于载距突。临床研究中2例患者失随访,其余24例患者获平均14.5个月(12~18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外,余未见软组织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摄片明确骨折端愈合。术后末次随访时摄片B?hler角从术前10.9°±5.3°增加至术后末次随访时31.3°±2.3°(P<0.05),而Gissane角从术前108.3°±24.2°改善至术后末次随访时113.3°±5.5°(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8.9±6.6)分(76~100分),VAS平均(1.0±0.9)分(0~3分)。除1例患者复查CT见关节面复位欠佳外,余患者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固定稳定性可靠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韦留胜顾文奇刘仕英唐子鹏吴俊彬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锁定接骨板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与传统截骨方法在内翻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比较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与传统截骨方法在内翻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21例踝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9例患者采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治疗(3D导板组),男6例,女3例;年龄(54.6±8.6)岁;左踝4例,右踝5例;Takakura分期:1期1例,2期3例,3a期5例。12例患者采用传统截骨方法治疗(传统截骨组),男7例,女5例;年龄(53.0±6.5)岁;左踝7例,右踝5例;Takakura分期:1期1例,2期5例,3a期6例。记录并比较3D导板组与传统截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及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影像指标;并评估3D导板组术前、术后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结果3D导板组与传统截骨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3~15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与传统截骨方法组相比,3D导板辅助组的手术时间(106.2±10.6)min、术中出血量(207.2±16.0)mL、术中透视次数(2±0)次均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D导板辅助组术后TAS(94.3°±3.2°)和TT(3.8°±0.8°)角与术前(84.6°±3.5°、7.6°±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D导板辅助组患者术后TAS(94.3°±3.2°)、TT(3.8°±0.8°)和TLS(83.7°±3.4°)与传统截骨方法组患者术后TAS(92.4°±5.9°)、TT(4.2°±1.1°)和TLS(84.2°±2.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截骨方法比,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在内翻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矫形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个性化截骨导板可辅助术中准确矫正内翻畸形,与传统截骨方法相比,矫正效果基本一致。
施忠民王晓康蒋剑涛李振东顾文奇梅国华薛剑锋邹剑王琦张开港张敏苏琰
关键词:截骨术3D打印
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报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49例,按Sanders分型:Ⅰ型6例,Ⅱ型15例,Ⅲ型28例。Ⅰ型行单纯跟骨外侧壁截骨,Ⅱ型根据有无高度丢失行距下关节原位或撑开植骨融合,Ⅲ型需同时行跟骨体部截骨或通过移植髂骨块宽度来纠正内外翻畸形。用多枚空心螺钉固定结合短腿石膏制动,确保关节融合。结果49例获得平均18.4个月随访,距下关节融合时间平均12.8周。术后的平均距跟高度、距骨倾斜角、距跟角、跟骨携带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5.7±4.3分提高至最后随访时的74.9±4.8分。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应以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为基础,根据患足的畸形和患者的期望值选择个体化方案,进行跟骨外侧减压、矫正后足内外翻畸形并融合距下关节。
施忠民顾文奇罗从风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愈合畸形手术治疗
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2
2015年
背景:大多数距骨骨软骨损伤都是由踝关节骨折和踝关节扭伤等创伤引起的,有关其分型和治疗的报道很多,但关于HeppleⅤ型即囊性变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特别是面积〉1.5 cm2的缺损的治疗和预后临床并不统一。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松质骨植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覆盖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及预后。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13例HeppleⅤ型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行内踝截骨、囊腔病灶清理、松质骨打压植骨及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覆盖软骨缺损区域。男9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38.2岁。病程11~49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摄踝关节正侧位片,并同时行踝关节MRI检查,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直观模拟量表疼痛VAS评分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12例患者获最终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随访证实术后10~14周(平均12周)截骨端愈合,MRI检查则显示,除2例患者出现原病损处关节软骨有过度增生表现(踝关节功能良好)外,其余患者移植区愈合良好。患者VAS评分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截骨端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面积〉1.5 cm2的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囊性变病灶清理、松质骨打压植骨及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覆盖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施忠民顾文奇许同龙邹剑薛剑锋梅国华
关键词:距骨骨软骨损伤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跟腱断裂多见于偶尔参与体育运动的中年男性。但有些患者无法早期诊断,而在4~6周后发生慢性跟腱断裂。由于慢性跟腱断裂后功能障碍较严重.所以应尽早手术治疗。而对于要求不高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则可采用足踝支具非手术治疗。必须详细评估跟腱断裂类型及程度,以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笔者现针对该病的治疗进展情况展开综述。
顾文奇施忠民柴益民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跟腱断裂慢性手术禁忌证体育运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