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纯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盆地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成藏
  • 5篇油气
  • 4篇油气成藏
  • 3篇延长组
  • 3篇油田
  • 3篇致密砂岩
  • 3篇砂岩
  • 3篇中生界
  • 3篇主控因素
  • 3篇煤层气
  • 3篇勘探
  • 3篇成岩作用
  • 3篇储层
  • 3篇储层特征
  • 2篇油层
  • 2篇油气成藏体系
  • 2篇中国石化
  • 2篇石盒子组

机构

  • 17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怀俄明大学

作者

  • 17篇陈纯芳
  • 8篇尹伟
  • 5篇龙胜祥
  • 3篇李辛子
  • 2篇伍新和
  • 2篇李贤庆
  • 2篇高金慧
  • 2篇刘春燕
  • 2篇胡宗全
  • 2篇邱楠生
  • 2篇朱筱敏
  • 2篇王付斌
  • 2篇贾京坤
  • 2篇马立元
  • 2篇叶欣
  • 2篇陈贺贺
  • 2篇李松
  • 1篇颉保亮
  • 1篇赵冠军
  • 1篇朱彤

传媒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段油气输导体系及运聚模式被引量:11
2016年
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对红河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包括输导层及断裂)进行研究,分析油气输导体系发育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控制作用。利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研究区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古动力,结果表明,在延长组长8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超压系统,且超压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古动力。在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及油气运聚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在超压系统内长8段油气输导体系是由有效输导断裂及与其连通性良好的输导层共同构成的断—缝—砂输导体系。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沿压力差方向向有效低势区聚集,具有侧向封闭条件或物性"甜点"以及有效低势区的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是研究区下步的有利勘探目标。
贾京坤尹伟邱楠生陈纯芳周末缪巍
关键词:延长组输导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成因机制被引量:8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普遍具有低渗—致密特征,但局部发育储层"甜点"(即相对优质储层),并控制着油气富集高产,因此,开展储层"甜点"成因机制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荧光薄片等的系统观察与统计,结合储层矿物组成、胶结物含量、物性测试分析,从沉积建造到成岩改造开展了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全过程分析,剖析沉积、成岩、破裂及油气侵位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作用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第一位因素,奠定了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并控制了其原始物性;成岩作用控制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演化,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甜点"的发育,并最终控制了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裂缝大大提高了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控制了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油气侵位抑制了胶结作用的进行,是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重要的保持机制。
王付斌尹伟陈纯芳
关键词: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川西坳陷飞仙关组三段鲕滩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对川西坳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天然气勘探一直未获得突破,但在该区野外露头发现了鲕粒滩相沉积,显示飞仙关组三段(简称飞三段)有可能成为该区重要的潜在海相储层。为此,利用野外露头样品,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观察及样品扫描电镜观察,结合部分样品的物性、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结果,对该区飞三段鲕粒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汉旺野外露头剖面飞三段下亚段鲕粒灰岩以海底成岩作用为主,两期胶结作用强烈,而不完全的埋藏白云岩化未能有效增加孔隙空间,使得最终孔隙度较小;汉旺剖面的飞三段上亚段及大飞水剖面飞三段鲕粒白云岩则主要以埋藏成岩作用为主,次生孔隙发育,埋藏白云岩化与溶蚀作用是孔隙发育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是造成川西坳陷飞三段鲕粒碳酸盐岩样品物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李宏涛龙胜祥吴世祥陈纯芳冯动军
关键词:川西坳陷早三叠世成岩作用白云石化岩溶作用
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成藏史耦合关系研究——以鄂尔多斯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被引量:7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原—泾川地区(简称镇泾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通过铸体薄片分析、阴极发光薄片分析、荧光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长8油层组储层开展了储层特征、成岩作用、油气充注时间与期次等研究,对孔隙度演化进行定量化分析,并基于成岩—成藏耦合关系的研究恢复了储层孔隙度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粒间充填钙质胶结物、硅质胶结物、自生黏土矿物等;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发育了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相对较弱;储层致密化的主因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造成减孔22.2%和14.6%,溶解作用增孔5.1%,交代作用增孔约0.6%。成藏早—中期储层未致密化,成藏晚期储层进入致密化阶段,总体储层致密化史—成藏史耦合关系为"先成藏,后致密"过程。
陈贺贺朱筱敏陈纯芳尹伟施瑞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层组成岩作用
中国石化煤层气资源发展前景被引量:6
2011年
煤层气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形成产业化。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显示:煤层气产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技术发展是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根本;国家政策扶持,有利于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石油大公司介入,有利于促进煤层气资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中国石化拥有煤层气资源量逾8×1012m3。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和选区评价,沁水盆地和顺区块、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部、滇东黔西是近期煤层气勘探重点区域。中国石化应把发展煤层气放到与常规油气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采取积极的投资战略。首先,通过新登区块、与相关地方及企业合作、并购方式扩大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基础。第二,分层实施,稳步推进,针对延川南、和顺、织金等已突破或见气区块,进一步开展评价和井组排采试验,为下一步大规模建产和生产做好准备;在鄂尔多斯南缘和北部的相关区块、滇东黔西地区,选择有利部位,精心布井勘探,力争取得更大突破;探索南华北和西北地区,扩大勘探领域。第三,加大科技攻关,强化组织管理,建设管理生产科研一体化队伍,保障中国石化煤层气勘探开发快速健康发展。
龙胜祥陈纯芳李辛子叶欣梁宇
关键词:勘探开发资源潜力煤层气中国石化
国内外煤层气地质对比及其启示被引量:37
2014年
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含煤盆地均很多,但煤层气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其中多数盆地地质条件较差,仅少数盆地煤层气资源富集,储层特征和构造、水文条件优越,勘探开发效果好。在圣胡安、沁水等勘探效果良好的盆地内,不同区带(地区)也存在巨大差异。根据煤层气地质条件、富集成藏模式以及开发技术条件,可分为中-高煤阶和低煤阶类型。利用建立的煤层气分类对比方法体系,对美国中-低煤阶型圣胡安盆地、低煤阶型粉河盆地、澳大利亚复合煤阶型鲍温-苏拉特盆地、中国高煤阶型沁水盆地、复合煤阶型鄂尔多斯盆地以及这些盆地中主要区带(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鄂尔多斯、沁水盆地等最具潜力的盆地与圣胡安、鲍温-苏拉特盆地差异较大。樊庄、韩城、延川南、织金等区块仅与圣胡安区3带等相似。因此,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可采性相对较差,近、中期可有效勘探开发的目标不多。从战略层面看,不宜把中、长期发展目标定得太高;从战术层面看,要重视差异性分析,预测资源甜点,优选目标,并针对性部署勘探开发工作,更要注意控制速度。
龙胜祥李辛子叶丽琴陈纯芳
关键词:地质条件煤层气含煤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与油气富集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及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与试油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长7油层组底部张家滩页岩为主力烃源岩,以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重力流砂体为储层,以长9—长4+5油层组间隔发育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及页岩为盖层,构成了4套生储盖组合:长7生-长9_1储-长9上部盖(Ⅰ)、长7生-长8_1储-长7盖(Ⅱ)、长7生-长7_2储-长7上部盖(Ⅲ)和长7生-长6_3储-长6_(1+2)—长4+5盖(Ⅵ)。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及生储盖层叠置样式将生储盖组合划分为连续型(Ⅱ和Ⅲ)和间断型(Ⅰ和Ⅵ)共2类4套,其中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张家滩页岩与有利储层展布和断层-裂缝系统发育程度;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油源断裂、源-储距离和有利储层展布。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充注与保存条件均较好,比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程度更高。
陈贺贺朱筱敏陈纯芳尹伟
关键词:生储盖组合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输导体系定量表征被引量:3
2017年
输导体系控制红河油田油气运聚成藏,为了更为有效地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输导体系,基于地质、录井、测井及地震解释,系统分析红河油田延长组输导体系"断-砂"组合的匹配性。利用泥岩涂抹因子(SGR)及断层紧闭指数(I_(FT))定量分析研究区断层输导性能,断层间不同的封堵特征体现了断层输导差异性。采用有效空间系数(C_m)及砂体输导系数(K_s),定量厘定主力输导层并分析其输导性能,砂体输导系数与油气显示的关系研究表明,Ks>2的砂体具有较好的输导性能。结合成藏关键时期及现今的油藏剖面解析,发现油气运聚区域与现今油藏分布基本吻合。研究认为,现今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红河油田储层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下,成藏关键时期的"断-砂"输导体系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部分区域存在油气沿裂缝垂向运移。
贾京坤尹伟邱楠生徐士林陈纯芳马立元
关键词:输导体系鄂尔多斯盆地
府谷-保德地区山西组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不明确的特点,综合利用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并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在明确山西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PSS多元回归方法定量表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山西组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砂岩分选好-较好,成分成熟度高,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平均压实减孔率为82.53%;胶结物以钙质和硅质胶结为主,平均相对体积分数为3.32%,对储层的物性影响有限;溶蚀作用较弱,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占总孔隙的73.21%。回归模型表明,标准偏差、轻矿指数、杂基相对体积分数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平均粒径及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最有利的储层沉积微相为边滩,分流河道储层物性最差。
高泉王冠民陈纯芳石晓明余志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储层特征储层物性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不同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认为中生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油藏:即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和地层—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盆地西缘冲断带上,而盆地南部的广大地区主要为岩性油藏。延长期湖盆沉积中心...
陈纯芳游瑜春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藏类型成藏控制因素三角洲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