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宗全

作品数:164 被引量:1,72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标准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7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9篇盆地
  • 43篇页岩
  • 33篇油气
  • 26篇四川盆地
  • 25篇页岩气
  • 25篇储层
  • 23篇勘探
  • 21篇古生界
  • 21篇成藏
  • 18篇上古生界
  • 18篇孔隙
  • 18篇鄂尔多斯盆地
  • 17篇生烃
  • 16篇地质
  • 13篇地层
  • 12篇岩相
  • 11篇成岩作用
  • 9篇下寒武统
  • 9篇寒武统
  • 9篇渤海湾盆地

机构

  • 72篇中国石油化工...
  • 58篇中国石油化工...
  • 28篇中国石化石油...
  • 28篇中国石化
  • 2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8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贵州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铜仁中能天然...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163篇胡宗全
  • 13篇高波
  • 12篇郑和荣
  • 12篇刘忠宝
  • 11篇许化政
  • 11篇尹伟
  • 11篇郑和荣
  • 10篇杜伟
  • 10篇聂海宽
  • 10篇杜伟
  • 9篇王传刚
  • 9篇彭勇民
  • 9篇周新科
  • 8篇刘春燕
  • 8篇李松
  • 7篇朱筱敏
  • 7篇陈新军
  • 7篇王传刚
  • 7篇彭勇民
  • 6篇朱建辉

传媒

  • 2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石油实验地质
  • 8篇天然气工业
  • 6篇石油学报
  • 4篇现代地质
  • 4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论评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矿物岩石
  • 3篇成都理工学院...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世界地质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煤炭学报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全国第三次含...
  • 2篇第五届中国石...
  • 2篇第十届全国有...

年份

  • 6篇2023
  • 13篇2022
  • 12篇2021
  • 10篇2020
  • 2篇2019
  • 11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岩相古地理资料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岩相古地理资料处理方法,属于石油勘探领域。所述方法包括:(1)在横向上对待处理地理区域进行构造与地层分区;(2)在纵向上对待处理地理区域进行编图单元划分;(3)建立构造与地层分区和编图单...
郑和荣胡宗全周小进张海清由伟丰杨帆王毅周新科樊云鹤蔡立国汤慧珉
文献传递
致密裂缝性碎屑岩储层描述及预测--以新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气藏为例
该文针对致密裂缝性碎屑岩这种非常规气藏的储层及裂缝预测问题,运用多种新理论(神经网络、灰色系统、分形地质统计学等)和新技术方法(CT扫描、波阻抗反演等),对储层物性和裂缝发育程度进行了多模型预测(综合地质模型预测、单地震...
胡宗全
关键词:储层预测地质模型地震参数油藏描述
文献传递
不同煤阶深煤层含气量差异及其变化规律被引量:25
2015年
基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开展不同煤阶不同温压条件下等温吸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煤岩镜质组反射率Ro〈3.0%时,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随煤阶、温度、压力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随着煤阶的升高,煤吸附能力逐渐增强。温度小于55℃时不同煤阶Langmuir体积受温度影响较小,之后影响逐渐增大。低煤阶在12 MPa、中高煤阶在15 MPa以前随压力增加Langmuir体积增大明显。根据实测含气量外推法结合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建立了深煤层含气量数学模型,显示煤层含气量随埋深呈现快速增加—缓慢增加—不增加—缓慢减小的变化规律,其中低煤阶临界深度介于1400~1700 m,中高煤阶临界深度介于1500~1800 m。该含气量数学模型对预测深部煤层含气量变化规律及煤层气资源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陈刚秦勇胡宗全李五忠申建
关键词:含气量数学模型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生烃史与天然气勘探前景被引量:13
2008年
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以上古生界煤系为主力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具晚期成藏特征,只有与古近纪以来有效成藏期相匹配的晚期生烃才具有现实的资源意义。通过建立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划分了3种生烃史类型。以东濮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抬升、喜马拉雅期强追加"最有利于晚期二次生烃;以东营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弱追加、喜马拉雅期强追加"也具有较大的晚期生烃潜力;以莘县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较强追加、喜马拉雅期较弱追加"晚期生烃潜力有限。通过生烃史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阶段的生烃强度。济阳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60%;临清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14%;东濮凹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90%。生烃史模拟预测了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生烃强度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的天然气资源前景和有利勘探方向。
胡宗全朱建辉周新科王传刚张玉兰
关键词:二次生烃数值模拟生烃史上古生界渤海湾盆地
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正> 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经历了一个水进一水退旋回,水进期的海相泥岩、灰岩和海陆交互相煤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水退期的河流相-三角洲相砂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为形成上古生界自生自储天然气藏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在中新生界盆...
胡宗全
关键词:上古生界成藏条件
文献传递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储层发育的构造-沉积条件被引量:8
2008年
构造、沉积两大要素共同控制着海相储层的形成与分布。震旦纪—早古生代早期(Z—O_2),中国主要板块处于洋盆扩张、陆块离散的构造-沉积阶段,围绕华北、扬子、塔里木等主要陆块长期发育稳定台地-被动大陆边缘斜坡沉积体系。此期台地相碳酸盐岩异常发育,主要的岩性有灰岩、颗粒灰岩和白云岩,其中位于高位期的奥陶系是我国海相油气发现的重要层位之一。早古生代晚期(O_3—S),为洋盆俯冲消减、古中国陆汇聚形成阶段。伴随着海水退却,各主要陆块核部隆升为隆起剥蚀区,围绕其周边发育海相碎屑岩储层,如塔里木北部和鄂西渝东的志留系。加里东期岩溶作用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早期成岩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D—T),此期北方以汇聚作用为主,主要发育碎屑岩储层沉积,如华北和准噶尔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塔里木的泥盆系等,同时海西期是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主要岩溶期;南方以离散作用为主,华南台地裂解成"盆包台"格局,台地边缘发育礁滩相储层。在长期、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下,在原生孔隙丧失的同时,古岩溶、热液溶蚀、白云化和裂缝的复合作用使海相储层经历建设性改造,从而形成优质储层。
郑和荣胡宗全周小进张海清由伟丰杨帆
关键词:储层海相层系前中生代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模式被引量:53
2004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具有多油气源、多套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期成藏的特征。文中运用烃源岩地化指标对烃源岩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多套烃源岩各自对油气成藏的贡献 ,并对源岩地化特征与油气地化特征进行比较 ,确定油气的来源。运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分析了不同构造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差异 ,确定了不同层系油藏的成藏时间。在烃源岩分析、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期次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构造演化和沉降埋藏史分析 ,充分考虑在不同成藏阶段多套烃源岩的供烃差异和成藏要素匹配关系 ,建立了多烃源岩、多储盖组合。
胡宗全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烃源岩油源对比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物源及古水流分析被引量:57
2001年
通过岩石岩屑组分分析、重矿物组分分析、倾角测井、地层厚度分析等方法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进行了物源及古水流方向分析。岩屑组分分析指示着大致的物源前进方向 ,重矿物分析明确了物源泄入的主要通道 ,倾角测井在单井点处对古流向有相当高的测量精度 ,但这 3种方法均存在数据平面覆盖率较低和分布密度差异大的缺陷。而运用地震层位解释所得的地层等厚度图则可以在较大尺度上的二维平面内推测沉积时期的古地形 ,进而可以推测古流向。但它仅是一种间接预测方法 ,对局部古流向的预测精度较低。文中综合各种方法 ,将直接预测方法的高精度和间接方法的高覆盖能力结合起来 ,对古流向作出较高精度的预测。在古流向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冲积扇—辫状河—河泛平原沉积体系的沉积相模式。该模式表明 ,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差的冲积扇 ,其古流向应该沿短轴陡坡降方向 ,即大致为SEE方向 ;而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较强的辫状河来说 ,其古流向应该沿长轴缓坡降方向 ,即为SE甚至SSE方向。
胡宗全朱筱敏彭勇民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古水流沉积相
中国前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
针对中国前中生代海相层系,提出了“以构造-沉积成因联系为主导,以缝合带为其两侧盆地的联系枢纽,以板块的岩相古地理再造为目标,以前中生代油气地质条件为侧重点”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思想.构建了地理-地质信息和软件支撑平台,实现构...
胡宗全由伟丰周小进张海清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质特征
文献传递
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页岩源储相互关系的分类评价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同一目的层多个产井的页岩的TOC和孔隙度;计算各页岩的源储耦合系数,其中,源储耦合系数=TOC×孔隙度×10000,TOC和孔隙度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
彭勇民胡宗全杜伟高波冯动军刘忠宝边瑞康苏坤赵建华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