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伟

作品数:65 被引量:51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3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2篇盆地
  • 26篇成藏
  • 24篇油气
  • 2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0篇延长组
  • 17篇油田
  • 12篇油气成藏
  • 12篇砂岩
  • 12篇储层
  • 11篇致密砂岩
  • 9篇勘探
  • 9篇成岩作用
  • 8篇准噶尔盆地
  • 7篇主控因素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成藏期
  • 6篇成藏体系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油层

机构

  • 50篇中国石油化工...
  • 2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大港油田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5篇尹伟
  • 11篇胡宗全
  • 10篇刘春燕
  • 9篇李松
  • 8篇陈纯芳
  • 7篇郑和荣
  • 6篇林壬子
  • 6篇吴胜和
  • 5篇伍新和
  • 4篇贾庆素
  • 4篇贾京坤
  • 4篇徐士林
  • 4篇马立元
  • 3篇邱桂强
  • 3篇高金慧
  • 3篇王传刚
  • 3篇许化政
  • 3篇邱楠生
  • 3篇林双运
  • 3篇夏东领

传媒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世界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新疆石油学院...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对鄂南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的烃源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和圈闭特征的研究认为,早奥陶世,黄陵古隆起分割秦岭坳拉槽与华北海,并在古隆起北侧形成蒸发台地斜坡云坪相膏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期,黄陵古隆起随同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其北坡不同层位膏云岩、含膏白云岩差异溶蚀形成各类孔隙型储集层,并以探井钻遇的蜂窝状膏溶细晶白云岩、针孔状膏溶白云岩和膏溶角砾白云岩为代表广泛分布。海西—印支期,黄陵古隆起处于有利于接受秦岭坳拉槽运移流体的部位,目前已在其南北两翼发现较多的含沥青古油藏显示。古油藏中的石油在晚侏罗—早白垩世高古地温热演化阶段转化成天然气,可为富县斜坡提供充足的天然气源。米脂坳陷致密岩性带为风化壳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区域圈闭条件,从而使富县—甘泉地区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刘春燕宗敏许化政李松胡宗全尹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体系与油气富集模式被引量:22
2015年
在典型油藏解剖基础上,根据油气成藏体系概念和划分原则,结合烃源岩、源储组合样式、油藏特征、成藏机制等,将镇泾地区延长组划分为近源—接触式成藏体系和近源—跨越式成藏体系2类。前者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源储紧邻,为直接接触,具有"近源成藏"特征,运移距离短,运移动力主要为源储压力差,输导体系为砂岩(微裂缝),隐性输导,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优质烃源岩、有利砂体和裂缝,油气富集模式可概括为"近源—接触式‘源、相、缝’控";后者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为主,源储为跨越式接触关系,具有"远源成藏"特征,运移距离较长,运移主要动力为源储压力差和浮力,输导体系以断裂—砂体为主,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通源断裂、有利砂体和裂缝,富集模式可概括为"近源—跨越式‘断、相、缝’控"。
肖承钰尹伟张颖徐士林杨渔刘振峰
关键词:成藏体系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输导体系定量表征被引量:3
2017年
输导体系控制红河油田油气运聚成藏,为了更为有效地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输导体系,基于地质、录井、测井及地震解释,系统分析红河油田延长组输导体系"断-砂"组合的匹配性。利用泥岩涂抹因子(SGR)及断层紧闭指数(I_(FT))定量分析研究区断层输导性能,断层间不同的封堵特征体现了断层输导差异性。采用有效空间系数(C_m)及砂体输导系数(K_s),定量厘定主力输导层并分析其输导性能,砂体输导系数与油气显示的关系研究表明,Ks>2的砂体具有较好的输导性能。结合成藏关键时期及现今的油藏剖面解析,发现油气运聚区域与现今油藏分布基本吻合。研究认为,现今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红河油田储层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下,成藏关键时期的"断-砂"输导体系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部分区域存在油气沿裂缝垂向运移。
贾京坤尹伟邱楠生徐士林陈纯芳马立元
关键词:输导体系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40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通过对其20余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和录井分析,结合显微镜、铸体薄片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配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的分析,认为镇泾地区D工区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并且含有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为主,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可提供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空间,河口坝微相物性次之,亦可作为储层的有利区域。通过分析储集物性与砂岩粒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中砂岩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通过对研究区成岩机理的研究,认为影响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为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使该区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少,埋深2 400 m以上孔隙度小于10%;胶结作用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成岩作用,既可通过胶结物的生成减少岩石的孔隙,又可通过抑制压实作用的进一步进行从而保持颗粒间的距离;溶蚀作用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尤其是深部储层中两期溶蚀作用的发生,使孔隙度得以改善,从而使油气的储集和运移变得更加有利。
徐梦龙何治亮尹伟王瑞刘春燕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反演预测被引量:17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属于岩性油藏,主力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整体勘探开发难度较大,有利砂体展布是制约红河油田勘探开发的关键。由于砂岩储层与周围泥岩盖层波阻抗差别小,常规波阻抗反演很难预测储层分布。以红河油田主力油层长81为例,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和中子孔隙度曲线重构了一条可以有效区分砂岩和泥岩的岩性指示曲线,通过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对长81砂体进行了预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徐美娥尹伟陈冬刘振峰张云霞
关键词:地质统计学反演致密砂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经川地区,具有多层系含油的特点,主要产油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其次为长7、长9油层组,在中侏罗统延安组和长10油层组也发现零星分布的产油井.以往红河油田的石油地质研究主要...
马立元尹航陈纯芳尹伟
关键词:烃源岩原油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分析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与油气富集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及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与试油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长7油层组底部张家滩页岩为主力烃源岩,以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重力流砂体为储层,以长9—长4+5油层组间隔发育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及页岩为盖层,构成了4套生储盖组合:长7生-长9_1储-长9上部盖(Ⅰ)、长7生-长8_1储-长7盖(Ⅱ)、长7生-长7_2储-长7上部盖(Ⅲ)和长7生-长6_3储-长6_(1+2)—长4+5盖(Ⅵ)。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及生储盖层叠置样式将生储盖组合划分为连续型(Ⅱ和Ⅲ)和间断型(Ⅰ和Ⅵ)共2类4套,其中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张家滩页岩与有利储层展布和断层-裂缝系统发育程度;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油源断裂、源-储距离和有利储层展布。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充注与保存条件均较好,比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程度更高。
陈贺贺朱筱敏陈纯芳尹伟
关键词:生储盖组合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应用地质和地震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被引量:46
2003年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相的概率关系分析、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随机模拟预测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波阻抗与沉积微相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可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吴胜和刘英范峥苏彦春尹伟张国明古莉
关键词:沉积微相储层测井约束反演地震
红河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油富集主控因素
鄂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油是近期中国石化增储上产的重要和热点地区,但其富集规律认识制约着目前的选区选带和勘探开发。为此,本文通过对红河油田典型油藏解剖,深化了油源和源-储组合样式认识,划分了油气成藏体系,明确了主力层系油气...
尹伟张颖
关键词:成藏体系
准噶尔盆地中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6
2005年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和3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为C17~C23,弱姥鲛烷优势(Pr/Ph为1.33~1.75).生标特征:三环萜烷含量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孕甾烷、升孕甾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上升型'分布,ααα20RC27相对含量高,β - 胡萝卜烷和γ - 胡萝卜烷含量高.碳同位素值偏轻(一般小于 - 29‰),生源构成可能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为主,母源形成环境为湖相还原环境.原油主要源自二叠系源岩.中部2区块和4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为C13和C19,明显姥鲛烷优势(Pr/Ph为5.62~7.24).生标特征:三环萜烷含量很低,伽马蜡烷含量较低或缺乏,孕甾烷、升孕甾烷含量低,C29甾烷含量很高,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不含β - 胡萝卜烷和γ - 胡萝卜烷.碳同位素偏重(一般大于 - 27‰),生源构成可能以高等植物为主,母源形成环境为氧化环境.原油主要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尹伟郑和荣孟闲龙由伟丰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准噶尔盆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