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应军

作品数:44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切除
  • 18篇肝切除
  • 16篇腹腔
  • 14篇切除术
  • 14篇腹腔镜
  • 13篇肝切除术
  • 9篇肝移植
  • 8篇阻断
  • 7篇血流
  • 7篇血流阻断
  • 7篇肿瘤
  • 6篇手术
  • 6篇术后
  • 6篇牵开器
  • 6篇肝肿瘤
  • 5篇细胞
  • 5篇肝血
  • 5篇肝血流
  • 5篇肝血流阻断
  • 4篇手助

机构

  • 43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44篇陈应军
  • 33篇甄作均
  • 18篇陈焕伟
  • 16篇计勇
  • 15篇吴志鹏
  • 14篇李清汉
  • 14篇王峰杰
  • 13篇李杰原
  • 11篇邓斐文
  • 8篇李梅生
  • 4篇苏树英
  • 4篇向青锋
  • 3篇范国勇
  • 3篇蔡云峰
  • 1篇李艳萍
  • 1篇陈亚进
  • 1篇冯祥生
  • 1篇李庆生
  • 1篇蒋泓
  • 1篇张登明

传媒

  • 6篇中华肝脏外科...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器官移植
  • 2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5
  • 7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心双死亡供肝肝移植:单中心经验
目的 近年来,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日益增多.脑死亡器官捐献(DBD)是最理想的捐献模式,但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的脑死亡立法,新的捐献模式即脑-心双死亡捐献(DBCD)模式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目前,DBCD在临床移植中暂未得...
甄作均李清汉陈焕伟吴志鹏计勇李梅生陈应军李杰原邓斐文王峰杰
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腹部Ⅳ类切口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后采用皮下留置引流管,术后行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的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关腹方法,未留置皮下引流管。记录患者术前Hb,术前Alb,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术后1、3、7 d Hb和Alb,观察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及细菌培养情况。患者均于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每2周复诊1次,复诊至切口拆线后 3个月。记录拆线后3个月内有无并发症发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的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3例患者纳入研究。65例试验组患者术后1、3、7 d Hb分别为(111±15)g/L、(107±18)g/L、(108±13)g/L;58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2±13)g/L、(106±16)g/L、 (106±12)g/L,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4,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3、7 d Alb 分别为30 g/L(26 g/L,32 g/L)、31 g/L(28 g/L,33 g/L)、35 g/L(32 g/L,37 g/L);对照组分别为30 g/L (25 g/L,32 g/L)、32 g/L(29 g/L,33 g/L)、37 g/L(32 g/L,38 g/L),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7,P〉0.05)。试验组术后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P〈0.05)。患者感染均发生在术后4~6 d,感染均只限于皮下组织,未达肌肉层或以下组织,全部敞开引流后行清创缝合,均治愈。患者均未发生再�
李清汉甄作均吴志鹏陈焕伟李梅生陈应军计勇
关键词:外科伤口感染引流负压吸引
腹腔镜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在左半肝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在左半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采用腹腔镜下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方法行左半肝切除5例患者,分析其术中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100~450ml,平均(256.0±126.5)ml;手术时间180~255min,平均(215.0±29.4)min;术后住院时间5~12d,平均(7.2±2.8)d;术后出现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第1d,ALT、AST及TBIL水平有所升高,ALB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第4d,所有肝功能监测主要指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半肝切除中安全可行。
范国勇甄作均陈焕伟计勇陈应军
关键词:肝门板腹腔镜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2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陈应军甄作均苏树英蔡云峰
关键词:肝切除肝肿瘤肝血流阻断
长袖套操作孔辅助的腹腔镜技术在肝后隧道建立中的应用
2017年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已逐渐成熟,但腹腔镜下分离肝后隧道的技术仍然未成熟。对于右肝巨大肝癌,腹腔镜下切除右半肝难度大,文献报道少。我们利用自己的专利(专利号:ZL201420838598.7)长袖套式手助器行长袖套操作孔辅助的腹腔镜手术右肝癌手术,手指从上往下分离建立肝后隧道,完成右肝大肝癌和巨大肝癌的手术5例,报道如下。
陈应军甄作均何尹韬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肝后隧道袖套式操作孔右半肝切除术巨大肝癌
一种便于进出的腹腔镜手术辅助器及使用其的手术组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进出的腹腔镜手术辅助器使用其的手术组件,包括牵开器和袖套,所述袖套的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牵开器,还设置有瓣膜环,所述瓣膜环包括支撑环和隔瓣,所述隔瓣设置于所述支撑环的中部,所述袖套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于所...
陈应军
文献传递
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
2015年
目的 总结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6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中国Ⅰ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D组)和Ⅲ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CD组)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DBD组和DBCD组分别有12例和21例受体,两组术前供、受体年龄、原发病、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供肝冷缺血时间、受体MELD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D组和DBCD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8个月和20个月,两组肝移植受体和移植物累积生存率均为100%,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Ⅲ类心脏死亡供体(DBCD)肝移植能取得与中国Ⅰ类心脏死亡供体(DBD)肝移植一样的近期效果,详细的供体评估、规范的供体器官获取流程、缩短冷供肝缺血时间、保护供肝胆管周围微血管网、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和长期随访是提高中国Ⅲ类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受体生存率的关键.
邓斐文陈焕伟甄作均计勇陈应军王峰杰李杰原胡健垣梁丽姬
关键词:组织供者肝移植心脏
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20例临床经验总结-单中心经验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CD)肝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在本中心行DCD肝移植的20例病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48岁(38—66);原发病:急性乙肝肝功能衰竭5例,乙...
陈焕伟何尹韬甄作均邓斐文计勇陈应军王峰杰吴志鹏胡健垣李清汉
冷缺血时间对脑-心双死亡供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c time,CIT)对脑-心双死亡(donation after brain plus cardiac death,DBCD)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评估DBCD供肝肝移植术后1周肝功能的变化,通过与心脏死亡(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肝移植比较,分析CIT与术后1周肝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早期肝功能受损程度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DBCD组CIT时间较DCD组明显缩短(4.6±1.8h比7.9±3.7h,P=0.002)。DBCD组术后第1、3天ALT明显低于DCD组(535±227IU/L比864±386IU/L,P=0.026;254±94IU/L比519±165IU/L,P=0.003),相应的DBCD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DCD组(26.7%比57.1%,P=0.03)。CIT时间长短与术后1周肝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正相关(r2=0.914,P〈O.001),而术后早期肝功能的受损程度则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rs=0.791,P=0.002)。结论DBCD供肝肝移植具有较短的冷缺血时间,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减轻,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也相应减少。DBCD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供肝肝移植治疗模式。
甄作均陈焕伟吴志鹏计勇李梅生陈应军邓斐文李杰原王峰杰李清汉
关键词:肝移植冷缺血时间肝功能
经肝门板半肝阻断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肝门板半肝阻断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71岁,中位年龄46岁。行左半肝切除18例,右半肝切除14例。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成功施行经肝门板半肝阻断30例,1例因肝门局部粘连改行鞘内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1例术中因肝硬化严重导致肝门处明显出血改行开腹手术。肝实质离断过程中4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经肝门板半肝阻断平均时间为(12±5)min,手术时间为(176±52)min,术中出血量为中位数360(50~1 400)ml。术后胆漏9例,均经充分引流后治愈。肝创面出血1例,经输血治疗后治愈。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1±2.6)d。无术后肝衰竭,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肝门板半肝阻断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梅生胡建垣陈应军甄作均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血流阻断肝门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