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计勇

作品数:109 被引量:422H指数:11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肝移植
  • 27篇腹腔
  • 27篇腹腔镜
  • 19篇切除
  • 17篇手术
  • 15篇术后
  • 14篇直肠
  • 13篇肠癌
  • 12篇切除术
  • 12篇肝癌
  • 11篇直肠癌
  • 11篇疗效
  • 11篇并发
  • 11篇并发症
  • 10篇器官
  • 10篇肿瘤
  • 9篇器官捐献
  • 9篇捐献
  • 8篇移植术
  • 8篇结肠

机构

  • 89篇佛山市第一人...
  • 14篇中山大学
  • 1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广州市荔湾区...
  • 1篇黄石市第一医...

作者

  • 109篇计勇
  • 66篇甄作均
  • 60篇陈焕伟
  • 33篇苏树英
  • 32篇许卓明
  • 16篇陈应军
  • 16篇李清汉
  • 16篇李志澄
  • 16篇吴志鹏
  • 15篇王峰杰
  • 15篇李杰原
  • 14篇余思
  • 14篇曹金鹏
  • 14篇杨平
  • 14篇邓斐文
  • 12篇何晓顺
  • 12篇马毅
  • 11篇朱晓峰
  • 11篇彭翔
  • 10篇罗特东

传媒

  • 14篇岭南现代临床...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中华器官移植...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器官移植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1篇2004
  • 6篇2003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心双死亡供肝肝移植:单中心经验
目的 近年来,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日益增多.脑死亡器官捐献(DBD)是最理想的捐献模式,但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的脑死亡立法,新的捐献模式即脑-心双死亡捐献(DBCD)模式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目前,DBCD在临床移植中暂未得...
甄作均李清汉陈焕伟吴志鹏计勇李梅生陈应军李杰原邓斐文王峰杰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疝复发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疝复发的情况。方法对587例腹腔镜腹膜内内环缝扎、铺网法疝修补术及14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长期随访,了解疝复发情况,分析疝复发原因,对疝复发病人进行再次腹腔镜疝修补术或无张力修补术。结果前者6例病人复发,再手术后无复发。后者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膜内内环缝扎、铺网法疝修补术有一定的复发率,多发生于开展初期。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罕见。
许卓明计勇甄作均苏树英陈焕伟费凛
关键词:腹腔镜无张力复发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苏树英陈焕伟甄作均许卓明计勇
关键词:肝移植并发症围手术期
3D与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术者主观感受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3D与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术者主观感受。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行3D与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主刀医师、第一助手以及扶镜手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对手术医生开展主观感受问卷调查。手术医师主要通过3D与2D腹腔镜辅助下开展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开展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A组,而开展3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B组比较两组主管感受。结果挑选出98份有效调查表,其中A组48份(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及扶镜手分别有12份、18份和18份)、B组50份(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及扶镜手分别有18份、14份和18份)。两组主刀医师在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及颜色分辨率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为(4.8±0.4)分、空间定向感为(4.1±0.4)分以及纵深感为(3.8±1.1)分;B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为(4.4±0.7)分、空间定向感为(4.7±0.6)分以及纵深感为(4.4±0.7)分,两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空间定向感以及纵深感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扶镜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评分分别为(5.0±0.0)、(4.9±0.3)分,B组扶镜手分别为(4.6±0.6)、(4.4±0.7)分,两组扶镜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8、2.785,P<0.05)。结论 3D与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操作方式一样,虽然在眩晕感等方面效果次于2D腹腔镜,但其手术立体感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李志澄彭翔计勇程龙庆
关键词:结直肠癌3D技术腹腔镜
一种新的肝脏悬吊方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在切除小网膜以及清扫第12a、5、3、1组淋巴结的操作时,均需要将左肝内叶和左肝外叶向患者头部及前腹壁方向拨开以显露术野。传统的做法是助手持分叶拉钩将左肝拨开,以及近几年新出现的经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缺点。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在总结自己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了一种更简单易行的肝脏悬吊方式,即左肝外叶医用胶固定法。
计勇余思杨平朱佳成李志澄曹金鹏罗特东许鹏杰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悬吊法腹腔镜肝脏胃肠外科前腹壁
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行原位肝移植术一例报道
<正>我院对1例并肝硬化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男性,38岁,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亢、食道下段、胃底静脉轻度曲张,术前肝功能childA级,O...
甄作均计勇苏树英许卓明陈焕伟
文献传递
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启用并未增加肝移植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目的 中国自2010年起正式启用基于MELD评分的器官分配与共享制度(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COTRS根据受体MELD评分的高低决定获得供肝的优先顺序,即MELD评分高者优先得到供肝.但MELD评分越高则...
甄作均李清汉陈焕伟吴志鹏计勇李梅生陈应军李杰原邓斐文王峰杰
脑-心双死亡与脑死亡供肝移植的疗效比较
2015年
目的 探讨脑-心双死亡(DBCD)与脑死亡(DBD)不同捐献模式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实施的38例器官捐献成人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DBCD 28例、DBD 10例.分析DBCD、DBD两组受者供肝移植术中、术后情况.主要观察终点是两组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胆道或肝血管早期并发症(<30 d)的发生以及术后1年移植物和受者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DBCD组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9例,胆管狭窄4例,胆漏2例,肝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DBD组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2例,胆管狭窄3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CD组有1例因术中、术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1年DBCD组移植物及受者生存率(95.7%)与DBD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CD供肝移植疗效良好,可取得与DBD供肝移植类似的效果.
毕方方甄作均陈焕伟吴志鹏李清汉许鹏杰计勇胡刚
关键词:脑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肝移植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2003年
计勇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陈焕伟
关键词: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肝移植肝动脉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联合门静脉快速灌注法在器官捐献供体肝肾联合获取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联合门静脉快速灌注法在器官捐献供体肝肾联合获取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43例中国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肝肾联合获取的临床资料。43例供体中,中国心脏死亡供体分类一类(脑死亡供体)(C-Ⅰ类)15例,中国二类(心脏死亡供体)(C-Ⅱ类)1例,中国三类(脑-心双死亡捐献供体)(C-Ⅲ类)27例。器官灌注采用腹主动脉、门静脉快速插管联合灌注法。结果开腹至腹主动脉插管时间约1.5~2.0 min,43例供体共获得肝脏43个,肾脏86个。C-Ⅰ类供体热缺血时间全部为0,其余供体热缺血时间范围为3~21 min,平均10 min。2例供肝分别因肝门部严重损伤和重度脂肪肝弃用,18例供肾分别因肾结石、肾萎缩、术前血清肌酐水平较高、肾动脉粥样硬化严重、肾微小血管血栓、多发肾囊肿、外伤性肾破裂等原因弃用,供体器官总弃用率为16%。结论腹主动脉联合门静脉快速灌注法是器官捐献供体肝肾联合获取的简单、安全的方法。
邓斐文陈焕伟甄作均王峰杰李杰原胡健垣计勇
关键词:器官捐献门静脉灌注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