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较复杂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 目的 观察及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及胆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操作难点及对策。方法6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X线引导下胆道支架置入及导管引流术。观察介入成功率,并发症...
- 吴建伟赵颖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胆道引流
-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及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及胆管引流的3种方式治疗较复杂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难点及对策,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方法 80例复杂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支架置入(单纯支架组,n=53)、支架+外引流(支架+外引流组,n=16)、支架+内外引流(支架+内外引流组,n=11)3种介入手术方式。比较3种方法的成功率,术前及术后1周、2周血清胆红素等肝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种方式手术成功率均为100%;3组的术前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术后1周、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支架+内引流管、支架+内外引流方式退黄速度相对较快,术后2周3组间退黄效果无明显差异,其中支架+内外引流管方式降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效果相对更优,但并发症偏多。术后2周3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分别均有显著下降(P<0.001)。术中、术后并发症:胆心反射5例(单纯支架组3例、支架+外引流组1例、支架+内外引流组1例)、疼痛10例(单纯支架组4例、支架+外引流组3例、支架+内外引流组3例)、胆道少量出血8例(单纯支架组5例、支架+外引流组2例、支架+内外引流组1例),胆道感染3例(支架+外引流组1例、支架+内外引流组2例),经对症处理后2~5 d均缓解。无大出血、胆汁瘘、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较复杂恶性胆道梗阻采用支架与引流管的3种置入方式对解除胆道梗阻、改善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准确判断、合理选择方案及细节处理完善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赵颖陆雷吴建伟王轩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胆道引流管
- 治疗前胸段食管癌的PET/CT表现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探讨治疗前的胸段食管癌的18F-FDG PET/CT表现与病灶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性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经病理证实为胸段食管癌治疗前PET/CT表现.分析其临床因素及PET/CT表现与区域淋...
- 艾书跃杨凤娇赵颖袁梅罗贤文吴建伟
- 关键词:食管癌PET/CT18F-FDG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 胃肠间质瘤的CT诊断及治疗评价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及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对胃肠间质瘤疗效的CT评价。方法:选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病例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9例接受STI571治疗者进行定期CT检查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及密度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32例GIST中,发生于胃部的18例,小肠11例,肠系膜1例,直肠2例。①CT特征:恶性度较高的胃肠间质瘤CT表现为:肿块相对较大,密度不均,肿瘤中央坏死及囊变多见;肿瘤边缘多不光整,可呈分叶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少数巨大肿瘤密度较低,极少数可见高密度出血及钙化灶。良性GIST体积较小,密度均匀,肿瘤坏死及囊变少见,病灶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②19例接受STI571治疗者定期CT检查疗效评价为(肿瘤缩小):疗效达PR(部分缓解)者9例,占47.4%,疗效为SD(疾病稳定)者8例,占42.1%,病灶进展(PD)者2例,占10.5%。术后2年内复发及转移者19例。结论:①螺旋CT扫描是诊断胃肠间质瘤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其定位诊断率达81%以上;②应用CT扫描观察测量病灶变化是评价药物(STI571)治疗胃肠间质瘤疗效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吕毛古艾书跃吴建伟赵颖袁梅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
- 肝癌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治疗的CT探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分析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1月~2002年10月用氩氦刀和射频治疗的肝癌共3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7例,分为氩氦刀组11例,射频治疗组25例。氩氦刀术后即刻CT扫描和两种方法术后1~2周开始复查CT。结果氩氦刀冷冻治疗出现典型“冰球”CT表现者达70%以上,继续复查局部保持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射频治疗后近期复查近半数可见类圆形较低密度及周围环状更低密度区,无强化效应。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出现大于原病灶区的典型“冰球”CT表现者,疗效较佳,原发性肝癌AFP下降率可达95%以上;射频治疗后出现类圆形较低密度区及周围大于原病灶的环状更低密度影,提示疗效好,其原发性肝癌AFP下降比例明显提高。以上两种疗法对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直径小于3cm的小肝癌疗效更佳。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 吕毛古黄伟吴建伟汪栋曾勇赵颖
-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治疗氩氦刀冷冻CT图像
- PET/CT在探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中的作用和限度。方法对41例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患者(A组)和51例其他细胞类型的胃肠道癌术后患者(B组)行PET/CT检查。其中36例经再次手术或穿刺等获得病理证实,55例随访6月以上确诊,测量并比较两组转移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比较PET/CT检查在两组患者中的效用。结果 A组最终确诊31例转移,10例无转移,PET/CT真阳性23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9例,假阴性8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2%和90.0%。B组25例阳性,26例阴性,PET/CT检查真阳性为2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为23例,假阴性2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8.5%。两组转移瘤SUVmax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ET/CT检查胃肠道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术后转移的假阴性高于其他细胞类型的癌,因此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 吴建伟赵颖艾书跃高红
- 关键词: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 原发性肺癌原发灶PET/CT征象与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原发灶PET/CT征象与其发生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治疗前PET/CT表现。按照有无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两组间患者标准放射性摄取最大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病灶与周围胸膜相关表现及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按照原发灶与胸膜的关系分为密切组和非密切组,分析两组间CT征象与病灶转移之间的关系;观察其原发灶CT征象及PET表现与发生转移之间的关系;并对166例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转移组的SUVmax为(12.19±5.46),无转移组的SUVmax为(8.03±4.7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切组伴淋巴转移42例,非密切组伴淋巴转移75例;CT表现分叶征者有86例;短毛刺征仅45例;病灶SUVmax为(1.1-31.1),其中SUVmax延迟上升102例,延迟下降6例;无病灶转移12例,有淋巴结转移86例,骨转移56例,实质脏器转移36例。结论病灶SUVmax值及病灶周围胸膜表现可以预测远处转移。毛刺征与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分叶征病灶与转移有相关(r=0.319),但无特异性。SUV值增加以及伴远处转移均为预测淋巴转移的独立因子,其他变量指标不能作为独立预测因子;淋巴转移亦为预测远处转移的独立因子。
- 艾书跃杨凤娇袁梅赵颖吕毛古杨军吴建伟
- 关键词:PET/CT18F-F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