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飞

作品数:13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切除
  • 8篇切除术
  • 5篇肝癌
  • 5篇肝切除
  • 5篇肝切除术
  • 4篇术后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脾切除
  • 3篇门静脉
  • 3篇门静脉血
  • 3篇门静脉血栓
  • 3篇门静脉血栓形...
  • 3篇静脉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离断
  • 2篇血管离断术
  • 2篇脾切除术

机构

  • 12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乐山市人民医...
  • 1篇内江市第二人...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谢飞
  • 10篇牟廷刚
  • 5篇赖良
  • 2篇向鑫
  • 2篇徐波
  • 1篇彭利
  • 1篇文天夫
  • 1篇张洁
  • 1篇张国平
  • 1篇张瑜
  • 1篇丁兵
  • 1篇凌俊
  • 1篇蒋辉
  • 1篇张勇
  • 1篇杨林
  • 1篇李川
  • 1篇彭利

传媒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内镜介入干预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早期(48h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治疗组(ERCP组)218例及同期保守治疗组(对照组)202例。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RCP组全部成功施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1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218例均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重症2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病死率为8.0%,对照组重症患者病死率22.2%。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施行ERCP能够明确病因,疗效确切安全,能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谢飞张洁牟廷刚赖良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胆结石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Glisson蒂阻断式肝切除术33例报道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Glisson蒂阻断式肝切除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符合标准的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Glisson蒂阻断式肝切除术"33例,对照组传统肝切除术Pringle阻断法3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治疗组(180±14.2)m L,对照组(420±34.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3天、7天肝功能检测数据ALT值及AST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lisson蒂阻断式肝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保护肝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适用的,是安全有效的。
赖良张国平谢飞向鑫徐波牟廷刚
关键词:肝切除术
胸腺肽α1对伴MVI的肝细胞癌患者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应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Tα1)治疗对伴有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后病理为HCC伴MVI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联合应用Tα1,将患者分为Tα1治疗组(Tα1组,49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57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比较两组肿瘤1年复发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情况;分析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 (1)Tα1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F=10.336,16.541,16.397;均P<0.05);两组术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8,P=0.426)。Tα1组CD3^(+)、CD4^(+)、CD4^(+)/CD8^(+)术后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CD8^(+)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常规组在术后6个月时,CD3^(+)、CD4^(+)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CD8^(+)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CD4^(+)/CD8^(+)在术后3、6个月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2)Tα1组患者NLR在术后1、3、6个月下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9.811,10.271,10.120;P<0.05)。(3)Tα1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18.4%,常规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0,P=0.330);Tα1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优于常规组(χ^(2)=4.348,P<0.05)。(4)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应用Tα1是一个显著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OR=0.554,95%CI 0.317-0.967,P=0.038)。结论 Tα1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和免疫状态,提高伴有MVI的HCC患者在解剖性肝切除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使患者生存预后获益。
钟平勇刘欣牟廷刚卿明谢飞
关键词: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术胸腺肽Α1T淋巴细胞亚群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总结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风险因素,并总结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并做一综述。结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其发生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与脾切除术后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诊断方面以增强CT扫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并没有达成共识,主要以个体化治疗为主,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可能降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结论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我们应树立三级预防的观念,并需结合患者的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谢飞钟平勇华豪牟廷刚杨琴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形成脾切除术肝硬变抗凝
不同时间窗抗凝对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预防性抗凝治疗对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3例因慢性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亢住院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分为术后非预防性抗凝治疗组(阴性对照组,21例),术中预防性抗凝治疗组(术中抗凝组,23例),术后24小时预防性抗凝治疗组(24小时抗凝组,19例),术后48小时预防性抗凝治疗组(48小时抗凝组,20例),分别观察四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严重等级。术后复查血小板计数、PT、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阴性对照组、术中抗凝组、24小时抗凝组、48小时抗凝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00%、39.1%、47.3%、5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抗凝组与术后24小时抗凝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抗凝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术中抗凝组和术后24小时抗凝组(P<0.05),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抗凝组术后血清D-2聚体水平及PT延长时间明显高于预防性抗凝治疗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并发症风险。
谢飞王杰牟廷刚钟平勇彭利
关键词: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间窗门静脉血栓
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肝癌疗效评价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为HCC的73例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手段不同分为TACE组(n=38)和TACE+RFA组(n=3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存率及预后。结果:TACE组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术后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05%、44.74%、97.37%、67.57%、44.00%;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82.86%、11.43%、100.00%、88.57%、70.97%。两组比较,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术后1、2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2、0.032、0.041),术后6个月生存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37)。结论: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肝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
牟廷刚赖良谢飞向鑫徐波
关键词:肝动脉射频消融
基于简化白蛋白-胆红素评分的多中心验证研究:一项预测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的新模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简化白蛋白-胆红素(easy albumin-bilirubin,EZ-ALBI)评分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和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5个医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乐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822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探索EZ-ALBI评分对短期并发症和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EZ-ALBI分级为2级的患者有更高的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ein-Dindo分级>2级)发生率(P=0.001)、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P=0.040)、围手术期输血率(P<0.001)和90 d死亡率(P<0.001)以及更高比例的住院时间>10 d(P<0.001)。EZ-ALBI分级为1级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5%、67.0%和58.7%,EZ-ALBI分级为2级患者分别为72.7%、51.1%和39.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EZ-ALBI评分分级2级[HR=1.24,95%CI(1.04,1.48),P=0.015]患者的总生存情况更差。结论EZ-ALBI评分是预测HCC术后并发症和总生存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代俊龙李川张宇谢飞余钰蒋康怡文天夫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切除术并发症
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肝右叶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46例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A、B两组,A组运用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行右半肝切除术21例,B组运用常规法行右半肝切除25例,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一般情况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比较发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肿瘤破裂、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常规右半肝切除组(P<0.05)。结论 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行右半肝切除术与常规法右半肝切除相比不但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肿瘤破裂、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而且显著降低了手术相关费用和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谢飞赖良牟廷刚彭利
关键词:右半肝切除术巨大肝癌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前瞻性收集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56例(置管引流组)和腹腔镜组64例,分别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引流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管引流组的体温恢复时间〔(22.23±2.54)h比(31.53±2.77)h〕、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25.85±2.60)h比(36.58±2.87)h〕、抗生素应用时间〔(3.68±0.77)d比(5.39±0.89)d〕、住院时间〔(5.34±0.61)d比(6.91±0.81)d〕、住院费用〔(5 344.76±912.98)元比(7 632.50±1 198.57)元〕及并发症发生率〔1.8%(1/56)比14.1%(9/64)〕均短于(低于)腹腔镜组(P<0.050),但引流时间却长于腹腔镜组〔(8.31±0.80)d比(4.49±0.92)d,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值得应用。
谢飞牟廷刚杨林赖良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超声引导腹腔镜手术随机对照研究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临床转归的作用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临床转归的作用。方法:将12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患者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抗病毒组,各60例。对照组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组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无瘤生存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和急性肝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HBVDNA拷贝量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抗病毒组术后2年、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抗病毒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和急性肝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抗病毒组HBVDNA拷贝量和CHILD-PUGH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临床转归的作用确切,可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牟廷刚董华清谢飞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临床转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