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德耀

作品数:206 被引量:514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9篇休克
  • 75篇血性
  • 72篇失血
  • 72篇失血性
  • 69篇失血性休克
  • 35篇血管
  • 32篇创伤
  • 28篇细胞
  • 27篇内毒
  • 27篇内毒素
  • 26篇休克大鼠
  • 23篇TRH
  • 20篇创伤失血
  • 20篇创伤失血性
  • 18篇弹伤
  • 18篇受体
  • 18篇枪弹伤
  • 17篇内皮
  • 17篇阿片
  • 16篇阿片受体

机构

  • 14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成都军区
  • 12篇西藏军区总医...
  • 6篇太极集团有限...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2篇胡德耀
  • 124篇刘良明
  • 64篇陈惠孙
  • 35篇殷作明
  • 35篇卢儒权
  • 30篇肖南
  • 28篇周学武
  • 27篇李素芝
  • 22篇林秀来
  • 18篇叶峰
  • 18篇周荣
  • 18篇田昆仑
  • 16篇宋俊
  • 13篇石泉贵
  • 13篇江其生
  • 13篇杨志焕
  • 12篇刘宝华
  • 11篇石权贵
  • 11篇何蓉城
  • 10篇但飞君

传媒

  • 3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0篇中国病理生理...
  • 18篇中华创伤杂志
  • 15篇创伤外科杂志
  • 12篇中国危重病急...
  • 9篇中国药理学与...
  • 6篇西南国防医药
  • 5篇西藏科技
  • 5篇第七届全国创...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现代应用药学
  • 3篇四川生理科学...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西藏医药
  • 2篇国外医学(创...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11
  • 12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16篇2003
  • 13篇2002
  • 25篇2001
  • 19篇2000
  • 15篇1999
  • 13篇1998
  • 13篇1997
  • 9篇1996
  • 10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2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内皮素-1基因定位和转录表达被引量:3
1997年
通过观察了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内皮素-1(ET-1)基因定位和转录表达。选用Wistar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组(10mg·kg^(-1))。观察伤后3、6、12和24小时肝组织中ET-1mRNA转录表达强度,以及ET-1mRNA在肝脏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ET-1mRNA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肝组织ET-1mR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肝血窦内皮细胞、肝小叶中央静脉内皮细胞和kupffer's细胞呈阳性反应,颗粒堆积。上述细胞能合成和释放ET-1。内毒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使ET-1合成和释放增加。
刘宝华陈惠孙王代科胡德耀周继红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肝组织内皮素-1基因定位基因表达
吡那地尔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脏器热休克蛋白70和细胞型磷脂酶A_2表达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探讨吡那地尔 (Pinacidil)预处理 (preconditioning ,PC)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1)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N组 ,10只 )、对照组 (C组 ,40只 )和预处理组(PC组 ,40只 ) ,PC组大鼠用Pinacidil进行预处理 ,2 4h后将对照组和预处理组大鼠复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 ,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不同时相点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型磷脂酶A2 (cPLA2 )的表达变化 ;(2 )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30只 )和预处理组 (PC组 ,30只 ) ,PC组大鼠用Pinacidil进行预处理 ,然后分别在 2 4,48,72h 3个不同时间点将两组大鼠复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 ,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PC对大鼠心肌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影响。 结果  (1)PC组心肌组织cPLA2 的表达较弱 ,而C组表达很强 ;(2 )C组hsp70表达很弱或检测不到 ,PC组心肌和肝脏hsp70表达很强 ,2 4h达到高峰 ,48h和 72h逐渐减弱。 结论 Pinacidil预处理可能是通过诱导hsp70过度表达和抑制PLA2 的表达保护“休克细胞” 。
邵春红胡德耀薛春生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热休克蛋白质吡那地尔
TRH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及其对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就TRH与NAL拮抗吗啡类药物的镇痛、成瘾及制动作用作了比较研究,并观察了TRH对呼吸、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结果发现TRH不能拮抗吗啡类的镇痛、成瘾及制动作用。TRH(10μg icv或5mg/kg iv)可显著升高正常动物平均动脉压,加快心率及呼吸。TRH腹腔注射可缩短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并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
刘良明胡德耀陈惠孙廖世海李丽范成国
关键词:TRH纳洛酮吗啡镇痛作用
钙增敏剂MCI-154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钙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研究钙增敏剂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钙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皂素溶液浸浴假休克或内毒素休克大鼠右心室乳头肌 ,制备裸露心肌纤维标本 ,用不同pCa( -log[Ca2 + ])的含或不含强心药物的激活液进行顺序激活 ,记录Ca2 + 激活张力。结果同假休克组相比 ,内毒素休克大鼠裸露乳头肌钙最大激活张力(Tmax)明显降低 ,张力 pCa曲线向右移位 ,曲线中位值pCa50(产生50 %Tmax 所对应的pCa)降低。甲腈吡酮对上述异常无明显的纠正作用。内毒素休克大鼠裸露乳头肌经含1×10-5 mol/L的MCI 154的激活液处理后 ,Tmax 明显增加 ,张力 pCa曲线向左移位 ,pCa50 值增加 ,明显高于内毒素休克组和Milrinone组值 ,接近假休克组值。MCI 154的上述作用还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鼠内毒素休克后 ,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降低 ,MCI 154可明显增加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 ,增加心肌钙最大激活张力。
梅建民胡德耀陈惠孙刘良明肖南卢儒权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钙增敏剂MCI-154心肌细胞
δ和κ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阐明介导创伤性休克的阿片受体亚型,并探讨相应的δ、κ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意义。方法:制造兔及大鼠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休克兔分两部分进行实验。第1部分观察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不同时间点,β内啡肽(βEP)与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第2部分兔脑室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βEP抗血清、δ阿片受体拮抗剂ICI174864 及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 BNI,观察实验血流动力学、乳酸脱氢酶(LDH)、β葡萄糖醛酸酶(βG)。按上述方法制备休克大鼠模型,并经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ICI174864 及Nor BNI,观察血流动力学、存活时间及5 小时存活率。结果: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兔βEP急剧升高,同时MA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下降,βEP和MAP呈显著负相关,βEP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一定的相关性。βEP抗血清有明显拮抗βEP的作用;ICI174864 及Nor BNI能有效地拮抗兔及大鼠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脑室内给药后MAP升高,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血清LDH及βG上升幅度减轻。休克大鼠存活时间延长,5 小时存活率提高。结论:βEP可能通过δ、κ阿片受体的介导,参与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
胡德耀潘学坤刘良明卢儒权
关键词:Β-内啡肽创伤性休克阿片受体拮抗剂
N-乙酰-5-甲氧色胺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为了寻找新型镇痛药物,对N-乙酰-5-甲氧色胺(Mel)的镇痛作用及其与哌替啶(Pt)的协同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及冰乙酸致小鼠扭体为疼痛模型,观察Mel对痛阈的影响。结果Mel30,60,120mg/kg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小鼠痛阈,且于给药后1h达高峰,持续至2h仍有效。此外,无镇痛效应的Mel(10mg/kg)与哌替啶(10mg/kg)合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结论Mel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增大剂量完全能达到哌替啶的镇痛效应,且与哌替啶有明显协同效应。
李淑惠胡德耀李晓辉王正国
关键词:镇痛作用镇痛药物哌替啶小鼠疼痛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T-AOC、SOD、MDA的特点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 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火器伤后血浆及伤道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 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2 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 ,每组8头,在不同环境下致伤;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采集中静脉血和伤道肌肉组织定量测定T AOC、SOD、MDA。结果 ①平原平时组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伤后均持续下降,在伤后1~2d降至最低点,此后逐渐上升;SOD、MDA均在伤后3 0min~2h即有升高,至6h时达最高点,此后逐渐下降,组织中3d恢复到较低水平,血浆中5d恢复至正常水平。②高原平时组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SOD、MDA变化规律与平原平时组相似,但变化的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③高原战时组与高原平时组相比,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在伤前即有显著降低,SOD、MDA显著增高,伤后各指标升高或降低的程度、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原平时组,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有所提前。结论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和局部伤道组织的损伤程度重于高原平时组,而高原平时组的损伤又重于平原平时组。
殷作明胡德耀李素芝叶峰石权贵宋俊刘良明杨志焕陈永龙刘安
关键词:战争环境枪弹伤总抗氧化能力
高原寒区战时肢体枪弹伤对机体肝酶谱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原寒区战时肢体枪弹伤对肝酶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采静脉血,测定ALT、γ-GT、LDH和Cr、BUN含量。结果 (1)PP组在伤后早期ALT、γ-GT、LDH均有一个轻度升高,GP组在伤后ALT、γ-GT、LDH变化与PP组基本一致,但变化的程度较重;而GZ组伤前肝酶谱有轻度改变,伤后改变的程度较GP组显著,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2)PP组动物伤后早期肾功能有轻度改变,2d基本恢复。GP组伤后肾功能改变与PP组基本一致,但改变的程度稍重。GZ组伤后肾功能改变显著重于GP组,而且出现的时间早、恢复时间晚。结论高原高寒地区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肝酶谱和肾功能异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李素芝殷作明胡德耀林秀来石泉贵叶峰宋俊杨志焕何代平李楠何蓉城孙克勤刘安
关键词:枪弹伤肝酶
高原寒区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对机体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肢体枪弹伤后机体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将2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组(GZ)、高原平时组(GP)和平原平时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30min、2h、6h、12h、1d、2d、3d、5d、7d、10d、14d采静脉血,测定血糖、乳酸、游离脂肪酸和总氨基酸。同时于伤前、伤后7d和14d称量动物的体重。结果 (1)伤后30min,PP组、GP组、GZ组的血糖分别为伤前的142%、156%和179%,PP组、GP组分别于伤后1d和3d时与伤前无显著差异,而GZ组直到伤后14d仍显著高于伤前水平。(2)伤后30min,PP组、GP组、GZ组的血乳酸分别为伤前的203%、204%和233%,3组分别于伤后1d、2d和3d时与伤前无显著差异。(3)伤后6h及2h,PP组和GP组血游离脂肪酸分别降至最低点,分别为伤前值的71.3%和33.9%,均于伤后2d恢复至伤前值,至7d时达高峰,分别为伤前的138%和177%。而GZ组伤前就是GP组的267%,伤后2h为伤前的51.9%,此后逐渐升高,至1d后稳定在伤前的84%上下,始终高于GP和PP两组。(4)伤后3组总氨基酸早期升高幅度依次为GZ>GP>PP,PP组伤后12h时、GP组伤后7d时与伤前无统计学差异,GZ组伤后14d仍高于GP组。(5)伤后动物生长速度依次为GZGP>PP。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叶峰杨志焕林秀来宋俊刘良明石泉贵何代平李楠何蓉城孙克勤
关键词:枪弹伤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
创伤时粘附分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创伤时 ,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增多 ,促进了白细胞在组织中的扣押 ,在创伤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溶性粘附分子含量相应增多 ,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对于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周学武胡德耀
关键词:创伤粘附分子抗体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