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三海

作品数:22 被引量:155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体外
  • 6篇肿瘤
  • 6篇两面针
  • 6篇面针
  • 6篇抗肿瘤
  • 5篇氯化两面针碱
  • 4篇凋亡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4篇体外诱导
  • 3篇银黄
  • 3篇替加氟
  • 3篇微型灌肠剂
  • 3篇加氟
  • 3篇灌肠剂
  • 3篇复方银黄微型...
  • 2篇血管
  • 2篇药代动力学研...
  • 2篇杂环

机构

  • 1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秦三海
  • 9篇刘华钢
  • 6篇王博龙
  • 5篇杨斌
  • 4篇王风玲
  • 4篇周玲
  • 3篇于胜海
  • 3篇郑瑞
  • 3篇刘爱芹
  • 3篇张培元
  • 2篇解砚英
  • 2篇王芃
  • 2篇赵焕新
  • 2篇卢霞
  • 2篇李坤
  • 2篇王延风
  • 2篇孙敬勇
  • 2篇牟艳玲
  • 2篇李慧金
  • 2篇李杰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齐鲁药事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化两面针碱体外诱导人口腔鳞癌KB细胞G_2/M期阻滞及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人口腔鳞癌KB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33258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KB细胞的生长,48hIC_(50)为(2.36±0.22)μg/ml;与空白组相比,经3μg/ml氯化两面针碱作用,G_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多;6μg/ml时凋亡细胞比例最高,可见典型的核染色质凝集、碎裂;9μg/ml时,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同时镜下可见大量坏死细胞。结论氯化两面针碱抗KB细胞的方式与其剂量密切相关,低浓度时以G_2/M期阻滞为主,中浓度时诱导凋亡,高浓度时则致其坏死。
刘华钢王博龙秦三海杨斌
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G2/M期阻滞凋亡KB细胞
地榆总皂苷体内抗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地榆总皂苷体内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方法:构建小鼠移植性S180皮下瘤模型,观察地榆总皂苷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同时解剖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地榆总皂苷对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VEGF表达水平,染色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结果:地榆总皂苷灌胃给药剂量4g/kg、2g/kg、1g/kg对荷S180肉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65%、30.81%、24.72%,显微镜下观察,地榆总皂苷作用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数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阴性对照组、地榆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VEGF蛋白IHC染色综合评分分别为11.72±2.34、1.04±0.02、6.83±0.51、9.82±0.43,经统计分析,地榆总皂苷各剂量组IHC染色综合评分较阴性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榆总皂苷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与抑制肿瘤组织VEGF表达水平有关。
秦三海王燕周玲郑瑞张培元
关键词:VEGF抗肿瘤血管生成
氯化两面针碱体外诱导两种鼻咽癌株的细胞凋亡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体外促进两种鼻咽癌细胞株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DNA ladder检测、细胞形态学观察、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对两种鼻咽癌7111,Ecv2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1.238±0.09、1.641±0.331μg.ml-1。在其作用下,两种鼻咽癌细胞株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琼脂糖电泳出现典型的DNA梯带,细胞形态学表现出细胞核裂解、染色质聚集、核碎裂,胞浆浓缩、有空泡形成,ELISA法检测样本活性后发现药物作用后细胞中Caspase-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有促进两种鼻咽癌7111,Ecv2细胞株凋亡的作用。
刘华钢秦三海王博龙杨斌
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凋亡鼻咽癌
地榆总皂苷对小鼠腹水型H22肝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地榆总皂苷体内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腹腔接种H22肝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0.5%CMC溶液)、阳性对照组(呋喃氟尿嘧啶,120mg/kg)、地榆总皂苷大(4g/kg)、中(2g/kg)、小(1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0天后,观察记录60天内动物死亡时间,计算小鼠生存天数及中位生存时间(MST)。再通过上述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用地榆总皂苷灌胃给药,连续10天后,抽取小鼠腹水,采用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各组MST分别为14.51、20.2、19.2、21.0、17.5天,阳性对照及各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MST比值分别为139.3%、132.4%、144.8%、120.7%。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阴性对照组细胞核呈蓝色,给药组细胞形态改变,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有的细胞核呈碎块状致密浓染,颜色发白。地榆总皂苷大、中、小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5%、1.14%、0.79%,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各给药组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凋亡。结论:地榆总皂苷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机理为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秦三海牟艳玲周玲张培元
关键词:抗肿瘤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
一种含1,3,4-噻二唑杂环及酰胺基团的替加氟衍生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1,3,4-噻二唑杂环及酰胺基团的替加氟衍生物,结构式如下:<Image file="DEST_PATH_IMAGE001.GIF" he="53.71" imgContent="undefined" ...
刘爱芹秦三海于胜海孙敬勇吴忠玉卢霞王延风王风玲李慧金
文献传递
黄芩苷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3年
秦三海刘华钢
关键词:黄芩苷药物代谢动力学给药方案药物分布生物转化
地榆总皂苷对鸡胚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地榆总皂苷对鸡胚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皿法,观察地榆总皂苷对鸡胚卵黄囊膜(YSM)和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的作用。结果:给药48h后,空白对照组对鸡胚卵黄囊血管网未见有明显抑制作用,地榆总皂苷高、中剂量组显著抑制鸡胚卵黄囊血管网的发育,使血管走形发生改变,抑制率分别为90%、80%,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CAM新生微血管数目为(56.7±8.6)条,地榆总皂苷高、中剂量组新生微血管数目分别为(13.5±3.7)、(21.7±5.3)条,血管生成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抑制率分别为76.2%、61.7%,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地榆总皂苷能显著抑制鸡胚血管的新生,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活性,且其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秦三海李军周玲郑瑞张培元
关键词: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
地榆总皂苷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地榆总皂苷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地榆总皂苷对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胃癌SGC-7901、肝癌BEL7402等3种人癌细胞株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其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值);观察其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和肝癌H22模型的抑瘤率;同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地榆总皂苷对肺癌A549、胃癌SGC-7901、肝癌BEL7402细胞株IC50分别为122.05、84.04、104.60μg/ml;灌胃给药剂量4 g/kg对荷肉瘤S180、肝癌H22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4.25%、35.06%,2 g/kg对荷肉瘤S180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为30.90%;地榆总皂苷小鼠灌胃最大给药量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地榆总皂苷体内外均具抗肿瘤作用。
秦三海李坤周玲胡志力赵焕新郑瑞
关键词:恶性肿瘤急性毒性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测定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和绿原酸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采用药动学程序3P97进行统计处理,确定药动学模型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在人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是:T1/2α=0.325 h,T1/2β=2.370 h,AUC=6.236μg.h/mL,Tm=0.247h,Vd=2.314 L;绿原酸在人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是:T1/2α=0.106 h,T1/2β=1.641 h,AUC=15.138μg.h/mL,Tm=0.267 h,Vd=2.423 L。结论: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经直肠给药后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和绿原酸在人体内吸收迅速、完全。
刘华钢秦三海
关键词: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药代动力学高压液相色谱法
中药两面针、白花丹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对中药两面针、白花丹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并对其抗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方法:1、以中药两面针、白花丹提取物为实验对象,以肺癌SPC-A-1株,鼻咽癌7111株,鼻咽癌Ecv2株,舌癌Tca8113...
秦三海
关键词:两面针白花丹提取物分子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