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自力

作品数:178 被引量:1,031H指数:21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篇理学
  • 10篇天文地球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60篇船舶
  • 37篇仿真
  • 34篇数值仿真
  • 32篇船舶碰撞
  • 31篇有限元
  • 30篇船体
  • 18篇夹层板
  • 18篇层板
  • 15篇水下
  • 15篇船体结构
  • 14篇水下爆炸
  • 14篇碰撞
  • 13篇有限元分析
  • 13篇舰船
  • 12篇应力
  • 11篇耐撞性
  • 10篇海洋平台
  • 8篇载荷作用
  • 8篇载人潜水器
  • 8篇潜水器

机构

  • 141篇江苏科技大学
  • 51篇上海交通大学
  • 27篇华东船舶工业...
  • 23篇中国船舶科学...
  • 12篇中国船舶及海...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船级社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 1篇江苏现代造船...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作者

  • 178篇王自力
  • 56篇刘昆
  • 54篇张延昌
  • 31篇李良碧
  • 19篇顾永宁
  • 12篇罗广恩
  • 9篇万正权
  • 9篇尹群
  • 9篇俞铭华
  • 9篇王果
  • 8篇王仁华
  • 8篇刘峰
  • 8篇嵇春艳
  • 8篇王哲
  • 8篇胡宗文
  • 7篇潘广善
  • 6篇张家新
  • 6篇王珂
  • 6篇姜金辉
  • 6篇朱安庆

传媒

  • 24篇船舶力学
  • 18篇中国造船
  • 15篇船舶工程
  • 13篇华东船舶工业...
  • 13篇舰船科学技术
  • 13篇江苏科技大学...
  • 8篇振动与冲击
  • 4篇海洋工程
  • 3篇爆炸与冲击
  • 3篇造船技术
  • 3篇中外船舶科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工程力学
  • 2篇船舶
  • 2篇计算机辅助工...
  • 2篇中国力学大会...
  • 1篇焊接学报
  • 1篇油气储运
  • 1篇实验力学
  • 1篇焊接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2篇2006
  • 18篇2005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舰船材料疲劳统计分析中的贝叶斯方法被引量:1
1999年
讨论了舰船材料疲劳统计分析中的贝叶斯方法。将疲劳模型中的未知参数作为随机变量处理,利用贝叶斯定理求出参数的后验分布密度;然后建立不同存活率下的贝叶斯疲劳曲线的求解方程;最后再编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既考虑了统计上的不确定性,又合理解决了疲劳试验数据中的越出问题。
王自力张家新朱安庆
关键词:舰船材料贝叶斯方法
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下双层底结构单元抗冲击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舰船结构水下非接触爆炸的动态响应研究是舰船生命力评估的基础。基于普通双底结构,设计了3种新式的X型、Y型双底单元和Ⅰ型双层底结构单元,分析了4种结构在200 kg TNT炸药不同爆距冲击波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变形特征,运动响应以及结构的吸能特性。结果表明,X型、Y型单元吸收较少能量,尤其内底板吸收能量少,应变、冲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值也小,内底板更安全。Ⅰ型单元外底板的变形和应变小,其安全半径约为15 m,其余3种单元安全半径都约为20 m。4种结构临界半径都小于10 m。
马欣张延昌王自力
关键词:舰船水下非接触爆炸
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结构碰撞比例模型研究
海洋平台作为海洋能源勘探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探井、钻井、开采的主要作业基地,然而船舶碰撞致使平台结构损伤破坏一直是威胁海洋平台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海洋平台碰撞性能研究,揭示平台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变形机理...
包杰刘昆王自力
关键词:船舶碰撞量纲分析数值仿真
文献传递
基于折叠式夹层板船体结构耐撞性设计被引量:16
2009年
提高船体结构的耐撞性能是开展船舶碰撞与搁浅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船体结构耐撞设计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对常规船体结构进行优化来提高结构耐撞性能是有限的,设计新型高效的吸能单元是提高结构耐撞性能的有效途径.折叠式夹层板具有吸能好、比强高、刚度大等特性,是一种理想的能量吸收单元.引进特种吸能单元FSP设计出一种新式耐撞结构形式,分别应用于双壳、单壳舷侧结构,对其耐撞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证实FSP舷侧结构显著提高了单壳、双壳舷侧结构的抗撞能力,FSP结构是一种先进的耐撞结构形式.
张延昌王自力张世联翟高进
关键词:船舶碰撞
集装箱船双层舷侧结构的碰撞模拟被引量:8
2000年
对某集装箱船双层舷侧结构的碰撞历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采用刚性撞头的情况下研究了它的能量吸收能力和碰撞损伤情况,并对各个构件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是用大型非线性动态响应分析程序MSC/DYTRAN来完成的。
王自力顾永宁
关键词: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舷侧结构集装箱船
基于SPS的船体耐撞结构设计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夹层板系统(SPS)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船舶修造过程。因其夹芯层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所以可以用作耐撞结构以提高舰船的碰撞性能。文章基于大型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了SPS舷侧结构的碰撞性能,重点讨论了损伤变形、碰撞力和能量吸收等碰撞参数,并与传统舷侧结构的碰撞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SPS舷侧结构较传统舷侧结构在总质量相当的情况下,极限撞深提高且在极限撞深时吸能也提高较多,表现出了优越的耐撞性能。
刘昆王自力张延昌唐文勇
关键词:舷侧结构船舶碰撞
第八届工艺力学学组工作总结报告(20102014)
船舶制造工艺力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船舶制造工艺的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改进工艺设计,提高工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船舶建造的主要环节为序,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学者在船舶制造工艺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切割加工、冷弯加工...
王自力
关键词:水火加工焊接残余应力船舶下水
文献传递
被撞船刚体运动响应的滞后特性(英文)被引量:8
2001年
船舶碰撞过程中 ,被撞船的刚体运动较之碰撞区的局部损伤变形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本文以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两种方法对该滞后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运动滞后分析的基本假定和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 ,被撞船的运动滞后与撞击速度有重要关系。在高速撞击时 ,船舶碰撞的内。
王自力顾永宁胡志强
关键词:船舶碰撞船体运动数值仿真
一种冰试样切割试验装置及操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试样切割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割刀片模块、底部箱体和上部箱体;所述底部箱体与上部箱体之间通过一平板分隔,所述切割刀片模块设置在平板上位于上部箱体内;本发明的试验装置采用双置冰刀的切割结构,试验装置可...
王自力俞同强刘昆张延昌费宝祥石原赫沈言徐斐然王秀飞
船舶搁浅于刚性斜坡数值仿真的模型化技术被引量:3
2005年
显式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已逐渐成为研究船舶搁浅问题的重要方法,但其模型化技术是实现数值仿真的关键。本文将搁浅船处理为可变形结构,用弹塑性材料模拟并进行整船建模,斜坡处理为刚体,用刚性材料模拟,船舶与斜坡之间定义为主从接触,船艏定义为自接触。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并讨论了搁浅过程中的船体运动情况、搁浅接触力曲线、能量转化及船舶损伤变形情况。算例表明本文的模型化技术可以用于船舶搁浅的仿真计算。
李江涛王自力
关键词:船舶搁浅数值仿真有限元分析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