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骨髓
  • 4篇骨髓瘤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必净
  • 2篇血必净注射液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内毒素
  • 2篇注射液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化疗
  • 2篇基质
  • 2篇基质细胞
  • 2篇骨髓基质
  • 2篇骨髓基质细胞
  • 2篇骨髓瘤细胞
  • 2篇骨样

机构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谢家印
  • 10篇杜佳
  • 10篇王东
  • 3篇向大开
  • 3篇罗维
  • 3篇周立为
  • 3篇张亮
  • 3篇邹华
  • 2篇程燚
  • 2篇杨宇馨
  • 1篇卿毅
  • 1篇李增鹏
  • 1篇杨雪琴
  • 1篇许明芳
  • 1篇关伟
  • 1篇肖何
  • 1篇李梦侠
  • 1篇曾林立
  • 1篇孟昊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肿瘤多学科综...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56例非手术男性肺癌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男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男性肺癌的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非手术治疗的男性肺癌556例,分析年龄、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情况、TNM分期、接受治疗情况、一线治疗效果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时间(OS)等。结果患者年龄35~87岁,中位年龄60岁,平均(60.57±9.82)岁,以50~69岁居多,占67.81%(377/556)。确诊方式主要以经皮肺穿刺及纤支镜活检为主,占84.63%(479/556);非小细胞肺癌占77.70%(432/556),病理类型中腺癌占38.67%,鳞癌占32.55%;EGFR突变检测158例,突变型占21.52%(34/158)。TNM分期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ⅠA~ⅢA期)占26.1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占73.84%;566例患者中,32例放弃治疗,265例只进行一线治疗,184例完成二线治疗,75例完成三线及更多线治疗。一线治疗后可评估患者399例,客观缓解率(ORR)为17.79%,疾病控制率(DCR)为51.88%。中位PFS 9个月,中位OS 14个月。随访时间1年及以上患者共301例,其中56例患者死亡;1年生存率为64.12%(193/301),2年生存率为18.94%(57/301)。一线治疗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治疗的ORR显著高于化疗和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表明,客观缓解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线数与OS相关,接受二线、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OS显著延长,而年龄、分期、EGFR突变情况、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案和效果均不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男性肺癌发病以中老年居多,非小细胞肺癌为主,病理类型中腺癌与鳞癌无差异,EGFR突变率较低,TKI一线治疗的ORR高于化疗和放疗,一线治疗后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PFS显著延长,接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比仅接受一线治疗或未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
杜佳肖何许明芳孟昊岳渝谢家印王东
关键词:肺癌预后
RNA干扰骨髓基质细胞和/或骨髓瘤细胞APE1表达对共培养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RNA干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 APE1表达对共培养的U26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构建的APE1 siRNA表达载体分别导入BMSCs及U266细胞中。Westernblot法检测2种细胞中APE1蛋白表达;2株细胞经APE1 siRNA处理后采用Transwell插入式培养皿构建BMSCs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模型,采用MTT法、Annexin V-PE/7-AAD双染法、RT-PCR分别检测U266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中IL-6/IL-8 mR-NA表达水平。结果 APE1 siRNA可明显降低BMSCs及U266细胞APE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PE1 siRNA同时处理BMSCs和U266细胞后的共培养体系中,U266细胞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单一细胞APE1敲低组及APE1 siRNA未处理组(P<0.01);U266细胞中IL-6及IL-8 mRNA表达水平亦降低(P<0.01)。结论抑制APE1在BMSCs和/或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表达,可明显抑制共培养体系中U266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凋亡。
谢家印杜佳李梦侠卿毅关伟曾林立王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RNA干扰
APE1/Ref-1在外周血单核细胞破骨样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破骨样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提取人PBMCs;将构建的APE1siRNA表达载体导入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是否为破骨样细胞(OCL),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单个核细胞APE1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OCL中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K)及V-ATPase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APE1siRNA可明显降低PBMCsAPE1蛋白表达,与未感染APE1siRNA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NKL/M-CSF作用下单个核细胞可分化为TRAP阳性的OCL,CK及V-ATPase的表达在基因水平升高;但经APE1siRNA处理后,诱导分化的OCL数量减少,CK和V-ATPase的表达在基因水平降低。结论 PBMCs经RANKL/M-CSF诱导培养后可产生大量OCL,APE1siRNA能明显抑制单个核细胞的破骨样分化,APE1参与调节单个核细胞破骨样分化过程。
杜佳谢家印张亮周立为杨宇馨王东
关键词:单核细胞细胞分化破骨细胞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国产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后12月经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的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 50例患者CR 3例,PR 14例,SD 16例,PD 17例,ORR 34.0%,CBR 48.0%。中位生存期为415 d,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63 d。16例早期阶段(化疗≤2个周期)和34例后期阶段(化疗>2个周期)患者其ORR分别为50.0%、26.5%,CBR为68.8%、38.2%,后者相比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曾用过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其ORR、CBR为19.4%、32.3%。毒副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Ⅳ级严重不良反应仅占8.0%。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低,患者生活质量高,尤其用在早期阶段具有明显优势。
谢家印向大开王东杜佳邹华罗维
关键词:转移性乳腺癌多西他赛
依布硒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依布硒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依布硒作用于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8、24、48、72 h后细胞活力及增殖情况,同时应用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OS探针观察依布硒对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细胞色素C等凋亡相关蛋白及Caspase9激活情况。结果依布硒能够显著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40μmol/L依布硒使凋亡率达(80.8±3.9)%;同时依布硒能升高细胞内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此外依布硒可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胞浆释放但并不激活Caspase9。结论依布硒可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发生非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ROS水平升高有关。
张亮杜佳周立为程燚王东谢家印
关键词:依布硒多发性骨髓瘤凋亡活性氧
细胞因子参与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crosstalk效应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杜佳谢家印王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靶向治疗
骨髓瘤细胞表达APE1促进THP-1细胞破骨样分化
2013年
目的研究在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下,RNA干扰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 APE1表达对与其共培养的THP-1细胞破骨样分化的影响。方法①将构建的APE1 siRNA表达载体导入U266细胞中。②Western blot法检测U266细胞中APE1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蛋白表达。③建立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THP-1+U266共培养组、THP-1+U266APE1 siRNA共培养组和THP-1细胞单培养组。④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样细胞,RT-PCR法检测THP-1细胞Cathepsin K和V-ATPase mRNA表达水平。⑤光镜下观察骨切片陷窝形成。结果 APE1 siRNA能明显抑制U266细胞中APE1及RANKL蛋白表达(P<0.01)。THP-1细胞与U266细胞共培养后,THP-1细胞可分化为TRAP阳性的破骨样细胞,Cathepsin K和V-ATPase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U266细胞经APE1 siRNA处理后,共培养体系中THP-1细胞诱导分化的OCLs数量减少,Cathepsin K和V-ATPase基因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E1 siRNA能明显抑制U266细胞诱导的THP-1细胞的破骨样分化,其机制可能与APE1下调U266细胞RANKL有关。
周立为杜佳张亮程燚王东谢家印
关键词:APE1骨髓瘤骨病THP-1
血必净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术后血浆内毒素、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浆内毒素、VEGF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与对照组;TACE后,2组均行常规保肝(还原性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等)治疗,疗...
谢家印向大开王东邹华杜佳罗维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TACE内毒素VEGF
文献传递
基于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恶性肿瘤血清癌胚抗原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癌胚抗原(CEA)在各组人群中的表达以及其他指标的伴随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近年我院可供分析的25 076例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分析CEA在各组人群、常见肿瘤中的升高特点,以及CEA伴随其他检测指标升高在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CEA升高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体检者(P<0.01),以结直肠癌最高(41.85%),其次为胰腺癌(37.97%)和肺癌(37.16%)。在肿瘤患者中,CEA常伴随其他肿瘤标志物出现,以伴随CA125升高最为常见,其次为CA19-9和CA242。CEA/CA125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4.26%)、卵巢癌(69.57%)、肝细胞癌(62.13%)和肺癌(51.68%),CEA/CA19-9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7.23%)和肝细胞癌(72.34%),CEA/CA242伴随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7.23%)和结直肠癌(57.61%)。CEA+CA19-9+CA242联合升高常见于胰腺癌(76.24%)、卵巢癌(52.17%)和结直肠癌(51.32%),CEA+CA19-9+CA242+CA125联合升高常见于胰腺癌(61.39%)。结论 CEA在恶性肿瘤中广泛表达,但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CEA单项指标升高对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CEA联合CA125、CA19-9和CA242检测有利于提高胰腺癌、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的诊断阳性率。
杜佳谢家印杨雪琴杨宇馨李增鹏王东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
血必净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血浆内毒素、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血浆内毒素、VEGF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与对照组;TACE后,两组均行常规保肝(还原性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等)治疗,疗程7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疗程7 d。检测两组TACE前及TACE后第3天、7天血浆内毒素、VEGF及肝功能水平,观察发热、恶心呕吐及腹痛等副作用。结果介入术后第3天,两组血浆内素毒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血必净组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术后第7天,两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均降低,但血必净组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血必净组及术前(P<0.05)。介入术后第3天,两组血浆VEGF含量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介入术后第7天,两组血浆VEGF均较术前及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但血必净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术后,血必净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术后第3天,血必净组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能降低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从而减轻对肝功能的损伤,缓解术后栓塞综合征;同时血必净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浆VEGF水平,影响其预后,近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向大开谢家印王东邹华杜佳罗维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内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