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旸

作品数:22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凋亡
  • 6篇细胞凋亡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随机对照试验
  • 3篇齐墩果
  • 3篇齐墩果酸
  • 3篇霍奇金
  • 3篇骨髓
  • 3篇果酸
  • 3篇非霍奇金
  • 3篇META分析
  • 2篇单抗
  • 2篇异常综合征
  • 2篇增生
  • 2篇增生异常综合...
  • 2篇肿瘤

机构

  • 2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李旸
  • 18篇刘卓刚
  • 12篇杨威
  • 9篇廖爱军
  • 7篇吴斌
  • 7篇姚鲲
  • 6篇张嵘
  • 5篇徐淑梅
  • 5篇李迎春
  • 4篇胡荣
  • 4篇潘梦瑶
  • 3篇孙颖
  • 3篇周蕾
  • 3篇张国君
  • 2篇苗苗
  • 2篇朱海霞
  • 1篇何晓薇
  • 1篇王占强
  • 1篇张继红
  • 1篇燕玮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
2023年
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诊治的1例BPDCN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症状、诊治情况,并分析肿瘤组织及细胞形态、肿瘤免疫表型及骨髓受肿瘤侵犯等病理特征。结果 该病例以皮肤瘀斑结节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弥漫浸润性生长,未见表皮侵犯。通过检测,本例患者表达CD56、CD4、CD123、TDT,无B系、T系淋巴细胞及髓系标志物表达。且存在累及骨髓,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存在8q+、11q-。结论 BPDCN是罕见的一种淋巴造血肿瘤,皮肤病变是主要症状,会累及骨髓,结合临床表现、HE形态、免疫组化等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张欢李旸
关键词:临床症状病理特征
国内米托蒽醌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米托蒽醌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9-2010),并手工检索所有纳入的参考文献,纳入米托蒽醌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包括3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米托蒽醌联合化疗方案与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比较,其总有效率[RR=1.26,95%CI(1.12,1.41)]和完全缓解率[RR=1.36,95%CI(1.17,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柔红霉素相比,米托蒽醌能提高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上述结论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徐淑梅李旸刘卓刚
关键词:米托蒽醌急性白血病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无分泌型转为轻链型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1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血液中的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导致多器官损害,患者最终出现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以及易发感染等。根据骨髓瘤细胞是否分泌和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的不同,
李旸李迎春王慧涵张国君胡荣刘卓刚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1991~2010年)、PubMed(1991~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1~2010年),收集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RCHOP方案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6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CHOP与CHOP方案比较,其完全缓解率[RR=1.34,95%CI(1.19,1.51)]及总有效率[RR=1.16,95%CI(1.11,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HOP方案相比,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能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且不增加Ⅲ/Ⅳ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李旸杨威潘梦瑶徐淑梅刘卓刚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成人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排泄延迟因素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患者血药浓度及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MTX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为指导HD-MTX化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9月-2013年7月136例次接受HD-MTX化疗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尿pH值和肾功能进行监测,并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MTX血药浓度214次,发生排泄延迟共41次(30.1%),43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1次排泄延迟的有11例,发生2次排泄延迟的有7例,发生3次以上排泄延迟的有4例。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有MTX的用量、开始化疗后24h尿常规pH值,14例次开始化疗后24h尿常规pH为7.5,均未发生排泄延迟。结论在HD-MTX治疗后,在进行亚叶酸钙(CF)解救的同时要配合好碱化和水化,也要对患者血清MTX浓度、尿PH值和肾功能进行监测,发生排泄延迟时及时调整CF解救剂量并加强碱化和水化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必要时需行血液透析。
吴斌胡荣李旸林东京李迎春姚鲲廖爱军杨威刘卓刚
关键词:甲氨蝶呤血药浓度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10例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皮下注射地西他滨10 mg/d,第1~3天,第8、15、22天。32 d为1个疗程。评估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6例例存在MDS相关基因突变。1个疗程结束时4例获得了临床改善,其中1例部分缓解(PR),3例血液学改善(HI),6例疾病稳定(SD)。3例患者完成3个疗程治疗,疗效评估显示,2例获得了临床改善,1例(33.3%)完全缓解(CR),1例血液学改善,1例SD。出现骨髓抑制4例,白细胞减少1例,贫血1例,血小板减少3例;2例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结论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有效。
王慧涵姚鲲吴斌苗苗李旸廖爱军杨威
关键词:超小剂量地西他滨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苯乙酸钠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及其机制
2010年
目的探讨苯乙酸钠(NaPA)诱导人粒单核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机制及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方法检测不同浓度NaPA对HL60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上清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PDGF-β)分泌水平、凋亡相关蛋白Bc 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NaPA作用后,HL60细胞存活率降低,PDGF-β的分泌量减少,HL60细胞阻滞在G0/G1期,Bcl-2蛋白水平降低,Bax蛋白水平上升。结论推测调节PDGF-β分泌水平及Bcl-2和Bax的表达为NaP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机制之一。
李旸张嵘胡荣潘梦瑶刘卓刚
关键词:苯乙酸钠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
MiR-199a-5p通过靶向DRAM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对阿柔比星的敏感性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miR-199a-5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耐药细胞株K562/ADM以及敏感细胞株K562中的表达,研究其对AML耐药的调控效应并探索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阿柔比星(ADM)对K562/ADM和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计算IC5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种细胞株(K562/ADM和K562)以及患者骨髓标本(复发难治AML患者和化疗后完全缓解AML患者)中miR-199a-5p的表达。通过细胞转染的方法在K562/ADM细胞中转入miR-199a-5p mimic使其表达上调,在K562细胞中转入miR-199a-5p inhibitor使其表达下调,采用CCK-8法检测ADM对2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2种细胞中DRAM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99a-5p与DRAM13′UTR是否存在直接结合位点。采用siRNA的方法下调K562/ADM细胞中DRAM1表达,CCK-8法检测ADM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结果:ADM对K562/ADM和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146.14±0.079和3.08±0.056μg/ml。miR-199a-5p在复发难治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完全缓解患者,在K562/ADM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K562细胞(P<0.05)。当K562/ADM细胞中miR-199a-5p表达上调时,ADM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DRAM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当K562细胞中miR-199a-5p表达下调时,ADM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下降,DRAM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99a-5p与DRAM1的3′UTR区存在直接结合位点。K562/ADM细胞中DRAM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5)。当K562/ADM细胞中DRAM1基因表达下调后,细胞对ADM的敏感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199a-5p在耐药白血病细胞中呈低表达。miR-199a-5p表达能够调控AML细胞对ADM的敏感性。DRAM1是miR-199a-5p调控AML耐药的功能性靶基因。
李旸孙颖苗苗石雪杨威刘卓刚
关键词:化疗耐药急性髓系白血病
HAG预激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以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HAG预激方案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HAG方案化疗及12例CAG方案化疗的初诊M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HAG方案诱导缓解的有效率为87.50%(14/16),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6.25%(9/16)。CAG方案诱导缓解的有效率为91.67%(11/12),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0%(6/12)。两组之间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患者安全有效,取得CR后应继续巩固强化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李旸李迎春吴斌张嵘王慧涵姚鲲廖爱军杨威刘卓刚
关键词:HAG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高三尖杉酯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241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总结应对误诊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41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1~60岁,男女比例为1.4:1;前三位常见发病部位为消化道(50.62%),咽淋巴环(14.52%),脾(6.22%);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58.91%);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原发器官的肿大及原发部位肿物形成(67.63%)。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临床表现不特异,应提高警惕,避免误诊。
李旸李迎春潘梦瑶耿素红刘卓刚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误诊结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