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卓刚

作品数:243 被引量:76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8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4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27篇细胞
  • 98篇白血
  • 98篇白血病
  • 63篇急性
  • 42篇淋巴
  • 33篇骨髓
  • 27篇凋亡
  • 26篇肿瘤
  • 24篇多发
  • 23篇多发性
  • 23篇多发性骨髓瘤
  • 23篇基因
  • 22篇淋巴瘤
  • 21篇血液
  • 19篇淋巴细胞
  • 18篇耐药
  • 17篇增殖
  • 17篇硼替佐米
  • 17篇细胞凋亡
  • 15篇蛋白

机构

  • 241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浙江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齐齐哈尔市第...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青岛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43篇刘卓刚
  • 98篇杨威
  • 76篇廖爱军
  • 71篇胡荣
  • 60篇李迎春
  • 45篇张嵘
  • 38篇杨莹
  • 34篇吴斌
  • 31篇王洪涛
  • 31篇朱珂
  • 27篇姚鲲
  • 27篇李佳
  • 24篇王欢
  • 19篇苗苗
  • 18篇李旸
  • 17篇张国君
  • 12篇张继红
  • 8篇佟海侠
  • 7篇韩乃英
  • 7篇张新刚

传媒

  • 39篇现代肿瘤医学
  • 24篇中国实验血液...
  • 2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6篇中国实用内科...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6篇中华医学会第...
  • 10篇实用药物与临...
  • 7篇中国全科医学
  • 6篇白血病.淋巴...
  • 6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中国继续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辽宁医学杂志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药房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3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19篇2013
  • 31篇2012
  • 22篇2011
  • 16篇2010
  • 16篇2009
  • 9篇2008
  • 16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2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FRP5基因甲基化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调节白血病细胞MDR1/P-gp的表达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基因甲基化对耐药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蛋白1/P-糖蛋白(MDR1/P-gp)表达的调节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白血病患者及白血病细胞系中SFRP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非磷酸化β-catenin(NP-β-catenin)在SFRP5基因甲基化白血病患者及细胞系中表达。使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DAC)恢复SFRP5表达,采用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处理前后MDR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gp表达。结果:5/12例白血病患者标本及4种白血病细胞系存在SFRP5基因完全甲基化。在5例患者标本中,有3例(L2、L7和L8)NP-β-catenin水平高于其它标本,在4种白血病细胞系中,KG1a中NP-β-catenin水平高于另外3个细胞系。存在NP-β-catenin高水平表达的3例患者(L2、L7和L8)中检出MDR1 mRNA及P-gp表达。在4种细胞系中,KG1a存在MDR1 mRNA及P-gp表达。使用去甲基化试剂DAC处理L2、L7、L8患者标本和KG1a细胞,恢复SFRP5表达,L2、L7、L8和KG1a中MDR1 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P-gp表达水平亦被下调。结论:SFRP5基因甲基化可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活化的β-catenin激活下游靶基因MDR1转录,编码的药物外排泵P-gp表达增加,促进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形成。
王慧涵胡荣李迎春赵成海杨威廖爱军刘卓刚
关键词:P-糖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硼替佐米增加HL-60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被引量:1
2010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否可以增加HL-60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选择亚细胞毒浓度的硼替佐米与不同浓度的TRAIL联合处理HL-60细胞,用MTT法检测并绘制增殖抑制曲线,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的表达。结果表明,亚细胞毒浓度的硼替佐米与10ng/ml的TRAIL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时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应用TRAIL时增加,相应的caspase-8的表达也随之增加。结论:亚细胞毒浓度的硼替佐米可以增加HL-60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aspase-8表达有关。
胡荣张嵘李迎春姚鲲杨莹侯思远杨威刘卓刚
关键词:硼替佐米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白血病
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估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10月进行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34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BL联合翻转课堂方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采用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病例分析考核及教学满意度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病例分析考核成绩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实习教学的满意度较对照组学生更高。结论 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综合分析能力,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朱珂刘卓刚胡荣
关键词:血液内科CBL教学
硼替佐米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N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是否可以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 DN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MTT法计算硼替佐米逆转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表柔比星单独及联合硼替佐...
李迎春王慧涵李佳廖爱军张嵘吴斌刘卓刚杨威
关键词:硼替佐米化疗药物白血病细胞凋亡率
文献传递
膀胱不同细胞系中CDC25B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不同细胞系中CDC25B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DC25B蛋白在膀胱永生化细胞SV-HUC-1细胞系和膀胱癌BIU-87和T24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T24细胞中CDC25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IU-87细胞和SV-HUC-1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P<0.05);且BIU-87细胞中CDC25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V-HUC-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CDC25B可能成为评价肿瘤恶性程度的新指标。
张国君刘卓刚张哲
关键词:膀胱肿瘤CDC25B印迹法
三氧化二砷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病人69例,如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给予羟基脲。如白细胞〉50×10^9/L,除给予羟基脲外给予高三尖杉酯碱,同时将As2O3剂量减半使用。并发DIC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69例初诊APL病人6例(8.7%)死亡,余63例均获完全缓解(CR),CR率91.3%。As2O3平均应用31.6 d(21~58 d)。As2O3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55例(79.7%),消化道症状32例(46.4%),水肿28例(40.6%),类维甲酸综合征13例(18.8%),过敏反应5例(7.2%),发热4例(5.8%),Q-T间期延长3例(4.3%)。其中类维甲酸综合征死亡4例(30.8%)。类维甲酸综合征发生时与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可获得较高的CR率。类维甲酸综合征是As2O3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治疗后白细胞升高有关。
王欢王慧涵刘卓刚杨威廖爱军李迎春张嵘张新刚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维甲酸综合征
熊果酸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2014年
本研究观察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Jurkat)凋亡的影响及其初步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UA在不同时间处理Jurkat细胞,采用细胞毒性试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PTE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UA在10-8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能抑制Jurkat细胞的生长,并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UA 40、80μmol/L处理Jurkat细胞24、48 h后,出现凋亡细胞,并可见其细胞核呈波纹状或折缝样,荧光染色增强。UA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时间对照组相比,UA能够增加PTEN mRNA的表达。结论:UA可以上调PTEN mRN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贾文文苗苗李佳吴斌刘卓刚
关键词:熊果酸JURKAT细胞细胞凋亡PTEN
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淋巴细胞绝对数对预后的影
王洪涛刘美辰刘卓刚
影响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及预后的因素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30例PTCL患者,完全缓解(CR)6例(20.0%),中位疗程2(1~4)个周期获得CR,部分缓解(PR)7例(23.3%),总有效率(OR)为43.3%。无骨髓侵犯与有骨髓侵犯患者C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6.7%、53.3%及40.0%。中位生存时间16.5个月。患者的一般状况(ECOG)评分、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骨髓侵犯、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3年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 PTCL是一类预后不良的疾病,治疗效果差。骨髓侵犯是影响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患者的ECOG评分、B症状、IPI评分、骨髓侵犯、LDH水平、CA125水平、β2-MG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李佳胡荣廖爱军杨莹杨威刘卓刚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预后因素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硼替佐米组:硼替佐米1.0~1.3mg/(m2·d),3~5s,静脉推注,d1、d4、d8和d11;地塞米松20~40mg/d,静脉滴入,d1~d4、d8~d11,21d为1个周期,进行3~6个周期。传统方案组:主要治疗方案为M2(卡莫司汀+环磷酰胺+美法仑+长春新碱+泼尼松)、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4~6个周期。结果:硼替佐米组10例患者中,CR4例,nCR3例,PR2例,MR1例。ORR为100%。对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安全有效,对骨破坏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乏力和尿潴留。传统方案组32例患者中,CR2例,nCR2例,PR10例,MR6例,NR12例,ORR为62.5%。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和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患者肾功无明显恢复,骨破坏患者骨痛有不同程度缓解但影像学未见明显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血β2-微球蛋白、骨髓瘤细胞、乳酸脱氢酶及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与传统方案相比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可逆。
廖爱军王晓彬王慧涵刘卓刚杨威李迎春张嵘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