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亚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耐药
  • 6篇杆菌
  • 5篇耐药性
  • 3篇单胞菌
  • 3篇碳青霉烯
  • 3篇碳青霉烯类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青霉烯
  • 3篇青霉烯类
  • 3篇假单胞菌
  • 2篇药敏
  • 2篇药敏试验
  • 2篇阴性杆菌
  • 2篇同源性
  • 2篇同源性分析
  • 2篇外排泵
  • 2篇细菌
  • 2篇敏感株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方亚平
  • 8篇沈继录
  • 6篇周强
  • 5篇管世鹤
  • 3篇童杨
  • 3篇刘周
  • 3篇韦玉
  • 2篇杨凯
  • 2篇陈礼文
  • 2篇潘颖
  • 2篇王中新
  • 1篇李春
  • 1篇姚杰
  • 1篇王琴
  • 1篇徐元宏
  • 1篇徐晨
  • 1篇程娟
  • 1篇沈阳
  • 1篇仲飞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均相酶法检测香草扁桃酸方法学评估及相关指标生物参考区间建立
2018年
目的评估均相酶法检测香草扁桃酸(VMA)主要方法学性能;建立适合本地区成年人群随机尿VMA/尿肌酐(Ucr)比值生物参考区间。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EP6-A、EP17-A、C28-A3文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定量检测下限,参考区间进行验证。采用两个水平校准品,测定均值,计算均值与靶值的偏倚,验证其准确度;参照CLSI C28-A3,建立随机尿VMA/Ucr比值生物参考区间。收集37例肾上腺疾病及高血压相关疾病患者随机尿及24h尿,分别检测其VMA及Ucr,比较24h尿VMA及随机尿VMA/Uc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均相酶法检测VMA,计算均值与靶值的平均偏倚为17.34%;批内、批间精密度CV<10%;线性范围为1.74~96.77mg/L(R^2=0.989 5);VMA的LoQ为2.2mg/L;健康个体24h尿VMA均在厂家声明参考区间内。随机尿VMA/Ucr比值95%参考区间为(0.333~1.259)×10^(-3) mg/μmol(1.67~6.29μmol/mmol)。肾上腺疾病及高血压患者24h尿VMA与随机尿VMA/Ucr相关性为r=0.579(P<0.01),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均相酶法检测VMA主要方法学性能符合实验室要求,满足临床应用;成功建立适合本地区成年人群随机尿VMA/Ucr比值的生物参考区间。
周强韦玉潘颖方亚平童杨管世鹤
关键词:香草扁桃酸肌酐
某院2010年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1 996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分别占34.3%、15.2%、13.3%、13.1%和6.0%。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64.6%、50.8%、33.3%和17.1%。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不同菌种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呈敏感,耐药率<5%,其次为2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耐药率大多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均不到30%。鲍曼不动杆菌仅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分别为18%和27%。结论我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较敏感,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高度耐药。
方亚平沈继录沈阳刘周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药敏试验耐药性监测
利用MALDI-TOF MS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效果,同源性分析能力及自建库效果。方法利用MALDI-TOF MS技术鉴定107株鲍曼不动杆菌,再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筛选出替加环素耐药和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利用筛选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建立替加环素耐药和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数据库,最后进行自建库验证。结果 MALDI-TOF MS将107株细菌鉴定为103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琼氏不动杆菌和1株医院不动杆菌,利用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0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得到37株替加环素耐药和39株替加环素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68. 82%(64/93),76株鲍曼不动杆菌经同源性分析得到院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最后,自建库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正确检出率为87. 4%,替加环素敏感菌株的正确检出率为77. 5%。结论 MALDI-TOF MS可快速鉴定鲍曼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及医院不动杆菌,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自建库可预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
李蓉蓉方亚平李亚娟沈继录
关键词: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
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血培养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326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3年12月自临床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326株,主要分布于血液内科、儿科、NICU及ICU,分别占16.9%、11.4%、9.5%及7.4%;主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分别占55.5%、24.8%、4.6%及3.4%,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1.3%、43.2%;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耐药率仅为0~6.2%,其次为阿米卡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7%~7.2%、5.5%~20.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血流感染易发生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且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病原菌常呈现多药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刘周徐晨姚杰方亚平周强管世鹤
关键词: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
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1580株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和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CLSI 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 2012年共分离1 580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51.3%、26.4%和12.2%;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和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不同菌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呈敏感,耐药率<5%;其次为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虽最敏感,但已出现耐药菌株。
方亚平刘周童杨周强管世鹤沈继录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碳青霉烯类
临床生化检验专业实习带教工作的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临床生化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的亚专业学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进入生化组实习阶段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室老师要制定详细的实习带教计划并做好岗前培训,树立实习生全面质量控制意识,培养实习生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出科前的规范化考核,为现代化实验室培养合格的临床生化检验专业人才。
方亚平韦玉程娟陈礼文周强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习带教教学质量
CCL18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CCL18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诱导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2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28例肺感染性疾病渗出性良性胸腔积液及17例非炎症性疾病漏出性胸腔积液作为对照,分析比较62例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CCL18的表达水平.在重组人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培养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过程中加入外源性CCL18,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4、CD80、CD83、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收集Mo-DC,体外与T细胞联合培养,FCM检测CD25+ FoxP3+细胞比例.结果 NSCLC患者血清中CCL18水平为(132.70±15.52) ng/ml,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CL18水平为(18.44±0.99)ng/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CCL18水平为(155.6±13.58)ng/ml,非炎症性漏出液中CCL18水平为(20.89±3.03) ng/ml,肺感染性疾病渗出性胸腔积液中CCL18水平为(190.4±22.33) ng/ml.恶性胸腔积液中CCL18水平显著高于漏出液(P <0.001),但与良性胸腔积液中CC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2).相关性分析表明,NSCLC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和血清间CCL18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421,P<0.01).健康对照组中,GM-CSF+IL-4+ CCL18诱导Mo-DC后的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为31.4±15.8,显著高于GM-CSF+ IL-4诱导后(18.5 ±8.9,P<0.05);GM-CSF+ IL-4+ CCL18诱导Mo-DC后的CD80、CD83、CD86和HLA-DRMFI低于GM-CSF+ IL-4诱导后(P<0.05).在NSCLC组中,GM-CSF+ IL-4+ CCL18诱导Mo-DC后的CD14 MFI为45.2±13.8,显著高于GM-CSF+ IL-4诱导后(22.6±10.5,P<0.01);GM-CSF+ IL-4+CCL18诱导Mo-DC后的CD80、CD83、CD86和HLA-DR MFI亦低于GM-CSF+ IL-4诱导后(P<0.05).健康对照组和NSCLC组GM-CSF+ IL-4+ CCL18诱导Mo-DC后的CD14、CD83、CD
陈礼文周强仲飞王琴方亚平杨凯管世鹤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胸腔积液树突状细胞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外排泵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多重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添加和不添加抑制剂MC207110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值。结果 MC207110最佳使用浓度为20μg/ml。198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的菌株分别有55.49%和67.15%。结论外排泵机制是导致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C207110可以作为研究细菌外排泵机制的一种较好抑制剂。
沈继录方亚平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外排泵抑制剂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且补体C3和C4含量降低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IgA和补体C3、C4的含量,并评估其在预测HBV-ACL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HBV-ACLF患者及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CHB组、HBV-ACLF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各组血清IgA和补体C3、C4含量,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A、C3和C4评估CHB患者发生HBV-ACLF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HB组和HBV-ACLF组血清IgA含量显著增高,且HBV-ACLF组血清IgA含量高于CHB组,而HBV-ACLF组血清C3、C4含量较CHB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显示,血清IgA、C3及C4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898和0.791,即C3的AUC最大,当C3的截断值(cut off)为0.71时,评估HBV-ACLF风险值的敏感性为87.5%,特异度为90%。结论CHB患者与HBV-ACLF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C3、C4含量降低,对CHB发生HBV-ACLF有潜在预测价值。
童杨管世鹤周强杨凯方亚平韦玉潘颖
关键词:IGA补体
铜绿假单胞菌在碳青霉烯类治疗过程中由敏感株发展为耐药株的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1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其感染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由敏感株发展为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和耐药株共2株,查阅病史并对该2株菌进行:①PFGE分析其同源性,②SDS-PAGE分析外膜孔蛋白oprD2的改变,③泵抑制剂MC207110联合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协同试验观察两药的MIC变化,④Realtime PCR检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⑤EDTA协同试验及PCR试验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PFGE显示该患者在治疗前和过程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亚胺培南4 mg/L和美罗培南4 mg/L)和耐药株(亚胺培南16 mg/L和美罗培南64 mg/L)系同一克隆;SDS-PAGE结果显示该克隆治疗前分离获得的敏感株具有oprD2蛋白带,而在治疗过程中分离获得的耐药株显示外膜蛋白oprD2缺失;泵抑制剂MC207110能使耐药株对美罗培南的MIC降低了3/4,敏感株未见明显下降。Realtime PCR检测发现该耐药克隆外排泵MexX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敏感株增高102.5倍,而其余外排泵系统的相关基因(MexA、MexC、MexE)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对敏感株和耐药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初筛试验及PCR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均呈阴性。结论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由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株发展为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株,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细菌的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并合并外排泵MexXY-OprM系统表达增高所致。
沈继录方亚平徐元宏王中新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孔蛋白外排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