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勤

作品数:42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
  • 7篇基因
  • 7篇HOGG1
  • 6篇核酶
  • 4篇细胞
  • 4篇锤头状核酶
  • 3篇蛋白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炎症
  • 3篇神经行为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DNA修复
  • 2篇毒性
  • 2篇氧化硅
  • 2篇氧化应激
  • 2篇遗传毒性
  • 2篇职业接触人群
  • 2篇神经行为功能
  • 2篇鼠肺

机构

  • 37篇四川大学
  • 5篇遵义医学院
  • 4篇攀枝花市第二...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甘肃省卫生厅
  • 1篇四川省卫生执...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四川科技职工...
  • 1篇四川煤矿安全...

作者

  • 37篇张勤
  • 22篇兰亚佳
  • 9篇张遵真
  • 7篇周鼎伦
  • 5篇李红
  • 5篇崔鹂
  • 4篇吴媚
  • 4篇衡正昌
  • 3篇杨婷
  • 3篇王发选
  • 3篇黄程君
  • 3篇李顺品
  • 3篇张洋
  • 3篇张祖辉
  • 3篇李娜
  • 2篇任晓慧
  • 2篇次松
  • 2篇吴德生
  • 2篇李娟
  • 2篇高伟

传媒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工业卫生与职...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2005“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OGG1基因特异性锤头状核酶体外切割活性及其在A549细胞内瞬时效应的研究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核酶技术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Human8-oxoguanineDNAglycosylase1,hOGG1)的表达,以探讨肺癌的发生与发展...
张勤
关键词:锤头状核酶DNA氧化损伤DNA修复
文献传递
HOGG1特异性锤头状核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设计并合成人8 羟基鸟嘌呤 DNA糖苷酶(HOGG1)特异性的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ribozyme)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鉴定含有核酶靶基因HOGG1cDNA保守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运用计算机软件人工设计并合成核酶基因(RZ) ,将核酶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 1中,重组子由BamHI和EcoR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含有HOGG1基因cDNA保守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经BamHI和EcoRI酶切电泳鉴定。结果 RZ人工合成后与pcDNA 3 1连接,酶切电泳及DNA测序证实合成的核酶基因序列正确并已被准确克隆入pcDNA 3 1的BamHI和EcoRI位点之间,命名为pcDNA 3 1 RZ。1 3kb的HOGG1基因cDNA保守序列准确克隆于pcDNA 3 1的BamHI和EcoRI酶切位点之间,命名为pcDNA 3 1 HOGG1。结论 成功合成HOGG1特异性的锤头状核酶基因并构建了该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及核酶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张勤张遵真衡正昌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OGG1基因CDNA8-羟基鸟嘌呤重组子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与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张勤
hOGG1基因低表达对DNA氧化损伤及修复的影响初探被引量:8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初步探讨采用核酶技术获得的hOGG1基因低表达的细胞对氧化剂诱导的DNA氧化损伤与修复作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以A549细胞和通过稳定转染hOGG1核酶而获得的hOGG1低表达的A549_R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为受试物,比较两种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差异。彗星试验检测不同浓度受试物作用下两种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和DNA迁移长度;改良彗星试验比较两种细胞在去除受试物后孵育0、30、60、120和180min时的修复情况。结果: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对A549_R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敏感,在一些浓度下其彗星细胞率和DNA迁移长度明显高于A549细胞(P<0.05);A549_R细胞的DNA修复能力显著低于A549细胞(P<0.05)。结论:hOGG1基因的低表达可以增加细胞对氧化剂诱导的DNA损伤的敏感性,降低细胞DNA的修复能力。
张遵真张勤吴媚李娜衡正昌
关键词:HOGG1核酶DNA损伤DNA修复
重组酵母测评系统检测环境雌激素的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重组酵母测评系统中影响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因素。 方法 :以乙烯雌酚为受试物 ,研究在检测环境雌激素的重组酵母测评系统中 ,振荡和非振荡培养、酵母扩增时间、受试物作用时间和裂解方式等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非振荡培养条件下 ,可检出乙烯雌酚的雌激素活性 ,且与振荡培养条件下的雌激素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非振荡培养时 ,在 18~ 30h内 ,随酵母扩增时间的延长 ,酶活性逐渐增加 ,30h后 ,酶活性则随扩增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各剂量组的乙烯雌酚作用时间以 30h时酶活性最高 ,若将作用时间延长至 4 8h ,酶活性则明显下降 (P<0 0 1) ;在不同裂解方式下 ,各剂量组乙烯雌酚的酶活性大小顺序为 :液氮裂解 >Y -PER裂解 >彗星实验裂解液裂解 >SDS +氯仿 (CHCl3 )裂解 >超声破碎。结论 :重组酵母测评系统检测环境雌激素的优化组合为 :恒温培养箱中酵母扩增 2 4~ 30h ,受试物作用 30h ,Y -PER或液氮裂解酵母细胞。
王娟张遵真党静张勤
关键词:乙烯雌酚雌激素活性CHC检测环境振荡培养
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HOGG1低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为研究肺癌发生机制中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HOGG1的可能作用,利用携带有HOGG1特异性锤头状核酶基因的载体与肺腺癌A549细胞株,建立HOGG1低表达细胞株并观察其生物学效应。方法HOGG1特异性锤头状核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Z]经脂质体介导转染A549细胞;G418筛选;Neo基因的RTPCR法鉴定阳性克隆细胞;RTPCR半定量检测核酶对HOGG1基因的抑制效应。同时比较转染细胞与正常A549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周期、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转染后G418成功筛选出了阳性转化克隆,经传代形成稳定细胞株。核酶可持续抑制A549细胞HOGG1基因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转染细胞HOGG1mRNA的表达比正常A549细胞低61.5%(P<0.05);转染后,细胞株形态无明显改变;其群体细胞倍增时间为2.05天,稍短于正常A549细胞(2.17d);细胞周期各时相及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增殖指数没有明显改变(P>0.05);软琼脂克隆形成抑制率接近50%(P<0.05);SOD活力比正常A549细胞显著增加(P<0.05)。结论成功建立HOGG1低表达细胞株,所观察的生物学效应多数指标与正常A549细胞无显著差异。
张遵真张勤李娜衡正昌
关键词:HOGG1核酶DNA修复酶
钒及其化合物的神经行为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钒在石油、煤中有较高的含量,据估计,每年随着这类能源材料的使用,有大量的钒被释放进入大气层,尤以大城市为重[1]。同时,钒及其化合物也是化工、冶金、焊接等领域重要的催化剂,有一定数量的接触人群,在工作中常以钒氧化物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并可明显升高工厂及其周边环境的钒负荷[2]。可见日益严重的钒污染正在对职业人员和普通人群同时造成健康威胁,值得关注。
崔鹂张勤兰亚佳
关键词:神经毒性发病机制
小儿丙型肝炎调查研究
张勤
汽油与甲醇燃烧汽车尾气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汽油燃烧汽车尾气(简称汽油尾气)和甲醇燃烧汽车尾气(简称甲醇尾气)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为甲醇取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提供卫生学依据。 方法: 采用MTT法测试了两种尾气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用...
张遵真张勤吴媚粱英冉云吴德生
关键词:汽车尾气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微核试验彗星试验AMES试验
文献传递
钒接触与热休克蛋白70-hom基因多态性对工人氧化应激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职业钒接触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hom基因多态性对工人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从事钒接触作业的87名工人为钒接触组,63名化工厂工人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锰SOD、铜锌S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活力和MDA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SP70-hom基因型分布,分析HSP70-hom基因多态性对钒接触人群氧化应激水平的综合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钒接触组人群血清总SOD和锰SOD活力均下降(P〈0.01),MDA水平升高(P〈0.01)。HSP70-hom的T/T基因型组人群血清总SOD活力低于T/C+C/C基因型组人群(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P70-hom基因型与钒接触的交互项与血清总SOD活力和MDA高水平的发生均有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叉生分析结果显示,HSP70-hom基因型与钒接触对血清总SOD活力偏高发生的具有相乘交互作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为6.051(1.001~36.572),P=0.05],并具有相加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归因比及其95%CI为0.935(0.086~1.783);血清MDA水平偏高的发生仅与钒接触有关[OR(95%CI)为6.352(3.099~13.021),P〈0.01],钒接触与HSP70-hom基因型对血清MDA水平偏高的发生无交互作用。未发现钒接触或HSP70-hom基因多态性对血清铜锌SOD和i NOS活力有影响。结论钒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影响血清SOD和MDA而导致钒接触人群发生氧化损伤;钒接触与HSP70-hom基因多态性对作业工人血清总SOD活力偏高的发生具有交互作用。
吴玲玉刘云兴崔鹂李顺品张祖辉兰亚佳张勤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基因多态性氧化应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