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丽萍

作品数:389 被引量:1,029H指数:15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6篇期刊文章
  • 132篇专利
  • 31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4篇化学工程
  • 38篇理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矿业工程
  • 7篇医药卫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5篇热解
  • 71篇脱硫
  • 59篇煤气
  • 44篇催化
  • 42篇吸附剂
  • 42篇
  • 40篇脱硫剂
  • 39篇煤热解
  • 38篇气脱
  • 37篇脱除
  • 35篇催化剂
  • 34篇煤气脱硫
  • 28篇煤气脱硫剂
  • 28篇高温煤气
  • 26篇褐煤
  • 26篇高温煤气脱硫
  • 24篇热解过程
  • 24篇高温煤气脱硫...
  • 20篇炼焦
  • 19篇脱汞

机构

  • 382篇太原理工大学
  • 9篇沈阳航空工业...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运城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山...
  • 3篇山西能源学院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山西大学
  • 2篇沈阳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山西焦煤集团...
  • 2篇山西煤炭管理...
  • 2篇国家能源集团...
  • 1篇晋中学院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作者

  • 388篇常丽萍
  • 201篇鲍卫仁
  • 128篇王建成
  • 87篇王美君
  • 74篇谢克昌
  • 66篇廖俊杰
  • 54篇韩丽娜
  • 36篇任秀蓉
  • 15篇郑仙荣
  • 14篇胡江亮
  • 13篇王兵
  • 11篇余江龙
  • 11篇李凡
  • 11篇郭波
  • 10篇景晓霞
  • 10篇王海堂
  • 10篇吕永康
  • 10篇苗茂谦
  • 10篇李艳红
  • 10篇谢巍

传媒

  • 3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3篇太原理工大学...
  • 20篇现代化工
  • 16篇化工进展
  • 16篇洁净煤技术
  • 16篇煤化工
  • 12篇煤炭学报
  • 6篇煤炭转化
  • 6篇化学反应工程...
  • 5篇第十届全国化...
  • 4篇硅酸盐通报
  • 4篇化工学报
  • 4篇工业催化
  • 4篇天然气化工—...
  • 3篇环境化学
  • 3篇Chines...
  • 3篇山西化工
  • 3篇2006全国...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煤炭技术

年份

  • 7篇2024
  • 16篇2023
  • 24篇2022
  • 39篇2021
  • 20篇2020
  • 19篇2019
  • 16篇2018
  • 15篇2017
  • 14篇2016
  • 14篇2015
  • 16篇2014
  • 19篇2013
  • 16篇2012
  • 23篇2011
  • 19篇2010
  • 25篇2009
  • 23篇2008
  • 11篇2007
  • 15篇2006
  • 13篇2005
3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硫炼焦煤化学结构及硫赋存形态对硫热变迁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利用红外、拉曼、热重及XANES等技术对不同煤阶高硫炼焦煤的化学结构、原煤及焦样形态硫分布进行了准确判定,对煤中化学结构及硫赋存形态与硫的热变迁行为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高硫炼焦煤中硫的热变迁行为不仅与硫赋存形态有关,而且受化学结构不同的高硫炼焦煤热解挥发分释放特性的影响。较低煤阶高硫炼焦煤中脂肪结构热分解产生大量挥发分,且挥发分释放温区较宽,形态硫分解产生的活性硫与挥发分中富氢组分相结合,形成更多的含硫气体转移到气相中,提高了热解脱硫率,焦炭体相中噻吩硫相对含量高于表面,硫化物硫则与之相反。煤化程度升高,煤中稳定噻吩类硫含量增多,挥发分释放量减少,热解脱硫率降低,且形态硫在焦炭体相与表面的分布差异不明显。无机硫脱除率与黄铁矿硫分解程度直接相关,热解过程中也将形成部分新的无机硫滞留于焦中。煤结构及有机硫的赋存形态决定了有机硫脱除率,煤阶升高时有机硫脱除率明显降低。
申岩峰王美君HU Yong-feng孔娇鲍卫仁鲍卫仁
关键词:热解化学结构XANES
一种焦油气原位轻质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焦油气原位轻质化装置,涉及焦油气轻质化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顶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的内部固定连接...
田茜王倩候唯强孔娇申岩峰闫伦靖王美君常丽萍鲍卫仁
高硫容铁系脱硫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高硫容铁系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煤化工及脱硫剂的制备和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制备和气体净化领域中一种中高温铁系脱硫剂的制备。该脱硫剂以特殊工艺处理的纳米级氧化铁为主要活性组分,添加硫化促进剂、抗积炭助剂、强度增...
常丽萍任秀蓉郭红生张宗友谢克昌
文献传递
炼焦煤热解过程中膨胀压力的形成机制及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2024年
在工业室式炼焦过程中,膨胀压力过高会造成焦炉炉墙损坏及推焦困难,膨胀压力过低会影响焦炭产品质量。现行焦化工艺通过调节入炉煤挥发分控制膨胀压力,缺乏对炼焦煤膨胀压力形成机制的本质认识,可能导致焦炉运行不稳定、焦炭质量波动大等问题。基于此,通过分析炼焦煤结构特性,从分子水平探究了膨胀压力的形成及演变,并揭示了炼焦煤膨胀性与焦炭质量的本质联系。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分析了五种不同煤阶的炼焦煤(Q1,JA1,F1,J1和S1)的化学结构。通过热重分析(TGA)、小型热解实验等方法以及基式流动度测定仪、奥亚膨胀仪、透气性在线检测装置及膨胀压力和膨胀位移检测装置等仪器探究了单种煤热解过程中煤基体分解行为、流动特性和膨胀特性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热解气体CO,CO_(2),CH4的释放和低透气性带的形成影响了膨胀压力的产生,适宜的膨胀压力可提高焦炭质量;300℃~450℃是煤产生膨胀压力的温区,与煤中f_(al)^(O1),f_(al)^(O2)和f_(al)^(1)~f_(al)^(5)结构的分解有关;膨胀压力过高(120 kPa~180 kPa)的煤,形成的焦炭孔隙多、真密度小,质量差;膨胀压力适中(90 kPa~120 kPa)的煤,形成的焦炭质量较好。
王帅周文艳高亚芳申岩峰王美君王美君
关键词:流动特性焦炭质量
工业领域碳足迹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工业部门作为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排放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碳足迹评价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温室气体排放定量评价方法,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工业领域碳足迹评价的相关文献,从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源、碳足迹核算的系统边界、计算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对碳足迹评价方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终提出了碳足迹在工业领域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葛晓华苏旭东袁进常丽萍
关键词:温室气体碳足迹
一种回收利用含氮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利用煤热解焦化时含氮物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和煤炭洁净转化利用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热解焦化过程中含氮物最大程度地由固相煤/半焦中释放出来而使焦炭含氮量达到最低,气相中含氮物主要以合成氰化物、氨水或铵肥等所...
常丽萍鲍卫仁李晋平林建英谢克昌
文献传递
共热解过程对褐煤焦和生物质焦氧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锡盟褐煤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固定床程序升温热解的方法制备了褐煤焦、生物质焦以及褐煤和生物质不同混合比例的共热解焦样,并进行了孔结构和化学结构的表征以及其灰成分分析。采用等温热重法在450℃下考察褐煤焦和生物质焦的混合样与其相同比例的共热解焦样的氧化活性,对比分析共热解过程对焦样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热解过程中的二次反应对焦样结构有着明显的影响,进一步导致其反应活性下降。尤其是生物质添加量低于50%时,由于共热解过程生物质中大量挥发分的释放增强了其与半焦的二次反应,促使新生焦中部分小于五环的有机结构向更大的结构转化。但生物质添加量大于50%时,生物质焦的反应活性起主导作用,焦样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催化作用较明显,特别是钾的影响,使得共热解过程中挥发分与半焦的二次反应对其结构及反应性的影响减弱。
郭沛赵慧明贾挺豪王美君常丽萍
关键词:褐煤生物质共热解氧化活性
气体净化中的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从干、湿法脱硫入手对气体中硫化氢脱除的各种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对不同技术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同时指出了今后硫化氢脱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任秀蓉张宗友常丽萍谢克昌
关键词:煤气硫化氢脱硫
氧化锌精脱硫剂加压浸渍制备参数的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加压水热浸渍法制备氧化锌精脱硫剂,考察了浸渍时间、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脱硫剂在硫化温度500℃,空速2 000 h-1,气氛为H2(体积分数39%)、CO(体积分数33%)、H2S(体积分数1×10-3)和N2的条件下进行了固定床活性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脱硫剂的脱硫能力增强,但硫化后脱硫剂粉化程度加剧。加压浸渍时间5 h、500℃煅烧5 h制备出的氧化锌脱硫剂的脱硫效果最佳。SEM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制备出的脱硫剂活性组分ZnO在载体表面分布均匀,且粒径较小。
赫瑞元马志微常丽萍郑仙荣
关键词:氧化锌半焦脱硫剂
约束型热等离子射流选择性制备单壁和套杯状多壁碳纳米管
2010年
以甲烷为碳源,Fe2O3为催化剂,常压下利用配有扰流器件(石墨碗)的约束型热等离子射流高温裂解甲烷,通过原位催化制得两类碳纳米管。运用SEM、TEM、TGA等对不同取样位置产物进行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取样部位可获得不同形貌结构的碳纳米管。过滤管外壁处产物为单壁管,石墨碗内产物为套杯状多壁管。气体流动状态影响碳纳米管的形貌,经历层流的前驱物成为高度结晶单壁管,而经历湍流的前驱物则演变成套杯状多壁管。石墨碗腔内的局部高温可使多壁管不断增粗,有利于制备高纯度的碳纳米管。
王建成朱自平常丽萍鲍卫仁
关键词:碳纳米管甲烷催化剂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