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霞影
-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完善在骨科围术期中的镇痛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对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在骨科手术领域主张按照术后镇痛原则从疼痛产生的多个平面、立体化进行多方面镇痛[2]。本研究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 吴晓珲陈文婷岳霞影
- 关键词:骨科手术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复合镇痛
-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合适的术后镇痛药物。方法 60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佐辛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组术毕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吗啡0.1 mg/kg(对照组)和地佐辛0.1 mg/kg(地佐辛组),麻醉清醒后连接PICA泵,泵注药物分别为吗啡1mg/kg(对照组)和地佐辛0.8mg/kg(地佐辛组)+氟哌利多5mg,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2h、24h和48hC-反应蛋白(CRP)和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CRP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术后各时点地佐辛组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术后各时点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NK细胞术后12 h时点明显降低(P<0.05),地佐辛组术后12h时点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各时点地佐辛组CD3+、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时点地佐辛组CD4+/CD8+和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免疫抑制,有利于减少患者癌细胞的扩散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吴晓珲岳霞影李连红
- 关键词:地佐辛结直肠癌根治术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
- 右美托咪定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5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按不同麻醉用药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μg/kg,麻醉中以0.3μg·kg^(-1)·h^(-1)静脉滴注至术毕;研究组29例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麻醉中以0.3μg·kg^(-1)·h^(-1)静脉滴注至术毕。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机械痛觉阈值、应激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928、4.610、7.386,P<0.05)。术前两组的机械痛觉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h、12h、24h,研究组的机械痛觉阈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085、10.277、9.140,P<0.05)。麻醉前15min(T0)时,研究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5min(T1)、术毕(T2)、术后24h(T3)时,研究组的NE、CO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84、9.403、2.149、4.365、17.941、15.339,P<0.05)。T0、T3时,研究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1、T2时,研究组的心率、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047、16.632、4.067、10.95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升高机械痛觉阈值,减轻应激反应,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岳霞影王莉芬唐炜
- 关键词:丙泊酚全身麻醉子宫肌瘤剔除术应激指标
- 基于HIF-1α/VEGF轴研究电针对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轴研究电针对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8个月龄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POCD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POCD组和电针组3%七氟醚麻醉下进行剖腹探查,电针组在手术前30 min及手术后1~7 d每日给予电针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指标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HIF-1α、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OCD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中NF-κB、Bax、Cleaved caspase-3、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TNF-α、IL-1β的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增加,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CD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组织中NF-κB、Bax、Cleaved caspase-3、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TNF-α、IL-1β的含量及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POCD具有改善作用,抑制HIF-1α/VEGF轴并起到抗炎、抗凋亡作用是与之相关的分子机制。
- 唐炜袁岚李兴杨黎明岳霞影
-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电针
-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研究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联合帕瑞昔布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80例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帕瑞昔布组(帕瑞昔布治疗)与CFNB组(帕瑞昔布组基础上联合CFNB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同时刻[手术前(T_(1))、手术后(T_(2))、手术后24h(T_(3))]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应激因子[丙二醛(MDA)、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手术后24 h(T_(3))、手术后48h(T_(4))、手术后72h(T_(5))]舒芬太尼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FNB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帕瑞昔布组(P<0.05);各时间点CFNB组静止、运动状态VAS均低于帕瑞昔布组(P<0.05);两组MDA、Cor、ALD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帕瑞昔布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各时间点CFNB组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帕瑞昔布组(P<0.05);CFN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低于帕瑞昔布组的40.00%(P<0.05)。结论:CFNB联合帕瑞昔布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可有效镇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应激反应和镇痛类药物用量,安全性较高。
- 吴晓珲岳霞影冯睿陈文婷
- 关键词:连续股神经阻滞帕瑞昔布髋部骨折
- 腰段硬膜外阻滞对全凭静脉麻醉老年患者诱导及维持期丙泊酚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在BIS监测下,测定腰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期间丙泊酚诱导剂量及维持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Ⅲ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组,n=30)和腰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E组,n=30)。麻醉诱导:TCI血浆浓度丙泊酚1 μg/mL,根据患者BIS值或意识消失情况,每3 min追加0.5 μg/mL,直至BIS低于60或意识消失,随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给予肌松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术中BIS值维持40~60之间,根据肌松监测和循环情况追加罗库溴铵和舒芬太尼。主要观察指标为丙泊酚诱导及维持剂量;次要观察指标为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其他观察指标为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拔管时间。结果总计5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单纯全麻组(G组)28例,腰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 29例。与G组相比,GE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4±0.3 vs 2.1±0.4) mg/kg和维持剂量(4.1±1.2vs 7.9±1.4) mg/kg/h 比 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拔管时间比G组短(4.6±2.8 vs 9.5±3.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舒芬太尼用量(18.2±3.1 vs 31.7±5.8) μg;罗库溴铵用量(54.5±11.6 vs 68.3±14.9) mg,均比G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低。结论腰段硬膜外阻滞可以减少老年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时的丙泊酚诱导剂量(约1/3)和维持剂量(约1/2),同时也减少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用量,并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拔管时间更短。
- 岳霞影吴晓晖薛慧杨黎明陈文婷唐炜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硬膜外阻滞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
- 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其中对照组使用20 ml罗哌卡因(0.375%),观察组使用20 ml右美托咪啶(1.0μg/kg)+罗哌卡因(0.375%)。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12、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统计麻醉前(T0)、术后2 h(T1)、术后24 h(T2)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量表评分及BSC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0时IL-6、TNF-α、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IL-6、TNF-α、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能减少术中阿片类及镇静药物用量,缩短苏醒及拔管时间,改善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术后舒适程度,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
- 岳霞影王兰陈文婷吴晓珲
- 关键词: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神经传导阻滞腹部外科手术
- 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对经肛门手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经肛门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的经肛门手术患者(2016年6月—2017年5月)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0例。A组使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3 mg/kg诱导,以丙泊酚6~10 mg/(kg·h)持续输注维持麻醉;患者意识消失后予以肛周神经阻滞麻醉。B组诱导前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5 min后诱导及维持麻醉与局麻方法同A组。C组诱导前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加地塞米松5 mg,5 min后诱导及维持麻醉与局麻方法同A组。观察患者术后2、6、24 h的VAS评分以及镇痛药追加情况和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评分。结果 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术后2 h VAS评分(1.98±0.70)分、6h VAS评分(2.47±0.51)分、24 h VAS评分(3.49±0.37)分均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 h VAS评分(1.21±0.41)分、6 h VAS评分(2.32±0.64)分、24 h VAS评分(3.43±0.11)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2 h镇痛药追加次数(0.23±0.18)次、术后6 h镇痛药追加次数(0.46±0.21)次、术后24 h镇痛药追加次数(0.98±0.47)次均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 h镇痛药追加次数(0.22±0.11)次、术后6 h镇痛药追加次数(0.43±0.29)次、术后24 h镇痛药追加次数(0.96±0.26)次均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 h恶心评分(0.26±0.11)分、术后6 h恶心评分(0.71±0.21)分、术后24 h恶心评分(0.78±0.47)分均低于A组、B组(P<0.05),C组术后2 h呕吐评分(0.32±0.11)分、术后6 h呕吐评分(0.56±0.29)分、术后24 h呕吐评分(0.58±0.32)分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经肛门手术中运用,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单纯运用地佐辛时的恶心呕吐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晓珲岳霞影薛慧傅国强
- 关键词:地佐辛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经肛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