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维峰

作品数:106 被引量:921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5篇梯田
  • 29篇土壤
  • 19篇元阳梯田
  • 13篇土壤水
  • 13篇根系
  • 12篇林木
  • 12篇哈尼梯田
  • 11篇林木根系
  • 9篇水分
  • 9篇水土
  • 8篇同位素
  • 8篇刺槐
  • 7篇水土保持
  • 7篇土壤水分
  • 6篇有限元
  • 5篇油松
  • 5篇有限元法
  • 5篇植被
  • 5篇农业面源
  • 5篇农业面源污染

机构

  • 53篇西南林业大学
  • 3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5篇西南林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方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深圳市水务局
  • 3篇中国东方航空...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白银市水务局
  • 2篇甘肃省交通规...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01篇宋维峰
  • 24篇刘秀萍
  • 23篇陈丽华
  • 11篇王克勤
  • 10篇马建刚
  • 7篇余新晓
  • 6篇张小娟
  • 6篇王卓娟
  • 5篇张超波
  • 5篇马菁
  • 4篇吴锦奎
  • 4篇高振林
  • 4篇脱云飞
  • 4篇段兴凤
  • 4篇李阳芳
  • 4篇刘宗滨
  • 3篇李财金
  • 3篇陈奇伯
  • 3篇张颖
  • 3篇和弦

传媒

  • 16篇水土保持研究
  • 10篇亚热带水土保...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中国水土保持...
  • 7篇西南林业大学...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生态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3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明迤者小流域坡面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松华坝水源区2008年自然降雨监测数据,采用径流小区法对坡面地表径流中磷素流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坡面地表径流磷素流失量与径流量、产沙量基本一致;人工次生林地(云南松纯林)在控制地表磷素流失上有显著效果;当地传统农业模式下的烤烟、玉米栽植,地表径流磷素流失显著,施肥后的1~3次降雨是磷素流失的主要时期。转变当地农业结构,扩大经济林地面积,减少人为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是解决坡面地表磷素流失的关键。
郭圣浩王克勤宋维峰陈志中康龙
关键词:地表径流坡面磷素流失
聚丙烯酸/板栗壳色素水凝胶吸附水中Pb(Ⅱ)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板栗壳色素和丙烯酸合成水凝胶用于吸附水中的铅,分析合成工艺中板栗壳色素用量以及吸附工艺中溶液p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该水凝胶吸附Pb(Ⅱ)性能的影响,探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平衡特征。结果表明:底物配比以m_(板栗壳色素)∶m_(丙烯酸)=0.128为最好,此时所合成水凝胶对Pb(Ⅱ)的吸附量是不加入板栗壳色素的聚丙烯酸水凝胶的1.263倍。该水凝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pH_(pzc)为4.2,氨基、羧基和羟基是Pb(Ⅱ)的结合位点,适宜的吸附pH为5.6。吸附过程在120 min内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是限速步骤。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最大单层饱和吸附容量达到315.6 mg/g。因此,聚丙烯酸/板栗壳色素水凝胶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Pb(Ⅱ)吸附剂。
黄剑宋维峰姚增玉
关键词:板栗壳色素丙烯酸水凝胶吸附剂
哈尼梯田核心区麻栗寨河流域水系结构特征及分维数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运用ArcGIS的水文分析工具、数据管理工具,定量分析哈尼梯田核心区麻栗寨河流域水系的结构特征;并利用网格计算法以及基于Horton理论计算了其水系分维数,对比分析得出阈值为400时与实际最符合。结果表明:麻栗寨河流域河网密度整体较大,随流域流向逐渐减小,大小河流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水系结构发育完整;分维数均在1.6
刘洪延宋维峰马建刚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分维数流域
元阳梯田水源区林地降水与土壤水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2014年5—11月元阳梯田水源区林地采样点上的20个降水数据和216个土壤水数据,对元阳梯田水源区大气降水及土壤水δD和δ^(18)O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降水与土壤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对土壤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7.4‰)^(-47.5‰)和(-13.2‰)^(-6.5‰),区域大气降水线(LMWL)为δD=6.84δ^(18)O-5.69,与昆明的降水线接近,这主要与研究区和昆明所处的大气环流背景、水汽来源相同有关;0—100cm土壤剖面内,土壤水中δD值随深度的增加呈现"S"形或反"S"形,0—40cm土层土壤水的δD和δ^(18)O值分布于LMWL两侧,而60—100cm处的同位素值分布集中且偏离降水线,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受大气降水和外界蒸发条件的影响减弱;林地坡上40cm土层比表层贫化重同位素,坡下位置植物覆盖度较小,土壤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坡中位置整个剖面δD值的变化不大。
马菁宋维峰吴锦奎王卓娟张小娟刘宗滨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大气降水土壤水坡位
元阳梯田水源区林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使用高精度土壤水分测量仪ML2X测定元阳梯田水源区林地不同深度(10、20、30、40、60、100cm)的土壤容积含水率,分析其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显著,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增,且雨季大于旱季,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含水率在同一坡面存在差异,坡中位置均大于坡上和坡下位置;其中,变异系数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雨季>旱季。季节、土层深度及坡位等因素均对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土壤水分的平均值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异规律,不同层次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同,表层土壤水分与降水变化基本一致,深层土壤受降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较小,土壤水分时序变幅不大。各土层土壤蓄水量均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研究揭示了林地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为今后梯田灌区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张娟宋维峰彭永刚朱兴耀
关键词:土壤水分林地
树木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研究综述被引量:17
2008年
近30 a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根系固坡力学机制研究成为学科交叉的新领域。鉴于此,概述了近30 a来固土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今后研究方向。综观根系固坡的研究历程,研究集中在林木根系抗拉、锚固、根系-土壤复合体提高抗剪强度等方面。今后应加强对根系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不同植物根系弹性、抗拉力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差异,加强水土保持树种搭配的理论研究,从不同力学特性的根系相搭配的角度来研究根系固土护坡的功效。在边坡的稳定方面,应用有限单元方法研究根土复合体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及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并用有限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边坡造林中树种选择、造林密度等问题。
宋维峰陈丽华刘秀萍
关键词:土壤学树木根系固土护坡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元阳梯田区全福庄小流域水质分析与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以全福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元阳梯田区农业生产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通过科学的采集水样,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实验室条件,选取pH、COD、总氮、总磷、硝氮、氨氮、正磷酸盐等七项水质指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实验测定,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选取的元阳梯田区五处采样点(森林水源地、梯田出水口、梯田入水口、全福庄小寨、河流入水口)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为:五个采样点的pH指标处于I~V类之间;其COD、氨氮、硝氮等指标均处于I~II类之间;梯田出水口总磷超过V类标准,其他采样点指标等级均处于I~III类之间;梯田出水口总氮超过II类标准,其他采样点指标等级均处于I~II类之间。评价结果为:研究区水质总体处于I~II类之间,这是由于梯田灌区的水历经森林、土壤、甚至岩层的净化作用,整体水质较好,其中梯田出水口水质达NIII类水,属轻度污染。
张娟宋维峰
关键词:水质分析元阳梯田
中国西南水梯田土壤水分特性研究——以哈尼梯田为例被引量:8
2021年
为了研究中国西南水梯田的土壤水分特性,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选取哈尼梯田核心区全福庄小流域内林地、荒草地、旱地和水田4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层取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深度土样测其主要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其土壤的持水性和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0.61~1.41 g/cm^(3),且0—40 cm与40—100 cm差异性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7%~9.65%;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化与容重一致,土壤毛管孔隙度总体呈现林地>旱地和水田>荒草地;(2)土壤质地以粉砂壤土为主,粉粒含量最高(52.74%~82.55%),砂粒含量次之(14.44%~45.31%),黏粒含量极少(0~3.68%);(3)相同土壤水吸力下,林地各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相对较高,土壤持水性最强,旱地和水田次之,荒草地最低;土壤有效水含量则表现为水田>林地>旱地>荒草地;(4)影响哈尼梯田土壤水分特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颗粒组成和毛管孔隙度,其中土壤持水性与颗粒组成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水含量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哈尼梯田生态系统中林地具有良好的蓄排能力,而梯田在保蓄水分的同时进行水分再分配,二者在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西南水梯田土壤水分和梯田灌溉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源宋维峰马建刚
关键词:哈尼梯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持水性土壤水分有效性
滇西北高原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滇西北高原碧塔海流域湿地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土壤入渗特性及影响因素,为该流域湿地综合治理及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双环法进行测定,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1)不同覆被土壤入渗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针叶林样地入渗性能最好,其次为阔叶林地,旱地最弱;(2)利用3种模型对入渗速率与时间进行模拟,考斯加科夫公式拟合效果为最佳;拟合结果表明,各地类初始入渗率和入渗速率大小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甸>旱地;(3)有机质、容重、孔隙度、>5mm水稳性大团聚体、砂黏比与土壤入渗性能关系显著,其中有机质、容重、>5mm水稳性大团聚体是影响碧塔海湿地保护区入渗性能的最重要的3个因子。[结论]有林地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应重视宜林旱地的育林造林工作。
陈楚楚黄新会刘芝芹王克勤涂璟宋维峰马建刚
关键词:土壤入渗影响因素
林木根系固土作用数值分析
根系的固土作用是通过影响土体的应力、应变(位移)状态来实现的。本文将根土复合体看作是由土体、根系以及土体与根系之间的接触单元所联系起来的有机体,采用Duncan-Chang E-μ模型和非线性界面单元模型对根系固坡问题进...
宋维峰陈丽华刘秀萍
关键词:油松根土复合体土体应力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