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良

作品数:3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手术
  • 6篇脊髓
  • 5篇引流
  • 5篇外科
  • 5篇减压术
  • 4篇硬膜
  • 4篇手术治疗
  • 4篇去骨
  • 4篇去骨瓣
  • 4篇去骨瓣减压
  • 4篇去骨瓣减压术
  • 4篇肿瘤
  • 4篇椎管
  • 4篇显微手术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4篇骨瓣
  • 4篇骨瓣减压
  • 4篇骨瓣减压术

机构

  • 32篇北京积水潭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太原市传染病...
  • 1篇北京市创伤骨...

作者

  • 32篇史良
  • 29篇苏亦兵
  • 20篇阎涛
  • 17篇王汉斌
  • 13篇乔京元
  • 13篇王科大
  • 6篇田伟
  • 4篇姚玉强
  • 3篇张岩
  • 3篇姚玉强
  • 2篇金铂
  • 2篇富壮
  • 1篇赵元立
  • 1篇任艳娜
  • 1篇李娜
  • 1篇于宁波
  • 1篇石锐
  • 1篇郭建勋
  • 1篇张佳新
  • 1篇张佳星

传媒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损伤后幻肢痛的现状及神经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臂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或其他意外伤害导致肢体截肢、离断、或截瘫病例数量上升,损伤后幻肢痛逐渐被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转归各异,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不佳。为此,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陆续开展了多种手术方式,其中脊神经后根入髓区(DREZ)切开术目前治疗效果较好,而脊髓电刺激术(SCS)、运动皮质刺激(MCS)等为代表的新型手术方式也在深入研究,但尚需作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史良苏亦兵乔京元阎涛
关键词:幻肢痛截肢神经外科手术
一种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
一种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由引流室、压力调节室、负压产生室、隔板、负压管、三通阀门、引流管、取样管、引流液取样室、光学液位计、压力调节导管,调节液体注入口、空气滤塞、取样接引口及引流液释放接口组成,方形密闭空间由两块立式隔...
王汉斌苏亦兵史良田伟
文献传递
症状性Tarlov囊肿相关疼痛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分析了疼痛的部位、类型、性质、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结果:首次发作时,85.7%为单侧、局部疼痛,以间断性酸胀痛感为主,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2.8分,66.7%为轻度疼痛,随着病程延长,较前明显加重,入院时53.9%为双侧疼痛,43%累及下肢,以持续性钝性疼痛,阵发性锐痛为主,VAS平均4.6分,61.9%为中重度疼痛。结论:Tarlov囊肿是诱发腰骶部疼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重视,根据其疼痛特征,及早诊断治疗。
史良阎涛苏亦兵张岩
关键词:骶管疼痛VAS评分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2022年
背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SCCH)较为罕见,约占髓内肿瘤的5%,其早期症状隐匿,但瘤体常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的脊髓损伤甚至截瘫,极易误诊漏诊,延误手术时机并增加手术风险,故需早期识别。目的探讨SCCH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05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SCCH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及随访情况,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评估脊髓损伤情况,采用欧洲脊髓病评分(EMS)评估预后情况。结果17例SCCH患者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6~67岁。首发症状表现为颈肩、腰背或肢体不适感;疾病分类:急性起病型2例(11.8%),缓解复发型10例(58.8%),进行性加重型5例(29.4%)。脊髓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扫描可见脊髓相应节段占位性病变。入院时17例患者VAS评分为0~6分,平均(3.2±1.2)分;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5例,Ⅳ级3例;EMS为7~16分,平均(11.8±2.3)分。出院时患者VAS评分为0~4分,平均(1.8±1.1)分,低于入院时(t=3.55,P=0.001)。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1例。EMS为7~17分,平均(12.8±2.7)分;所有患者术后EMS高于术前EMS。随访6个月时患者VAS评分为0~4分,平均(1.2±1.1)分,低于入院时(t=5.07,P<0.001)。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12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0例。EMS为9~17分,平均(14.5±2.3)分;所有患者随访EMS高于术前EMS。每6~12个月定期复查脊髓MRI,未见复发或再次出血。结论SCCH作为一类罕见的脊髓内病变,其症状多变,手术风险较高。对于有临床症状进展的SCCH患者,早期行显微外科手术是最佳治疗选择,但术前应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精细操作,可获得较满意的预后。而对于症状轻微或处于缓解期的患
史良阎涛王科大刘龙奇王汉斌乔京元苏亦兵
关键词:脊髓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膜下引流管导向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通过在外导向主体的顶部外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搭接部,利用搭接部将外导向主体搭接在颅骨钻孔处,使外导向主体的圆筒段置于颅内,内导向主体位于外导向主体内,并通过顶...
朱晋史良苏亦兵
重型TBI去骨瓣减压术后无创颅内压动态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TBI去骨瓣减压术后无创颅内压动态监测系统,包括:压力发生控制单元,用于产生气体压力源并控制该气体压力源的大小;动态压力测量单元与压力发生控制单元连接,以对气体压力源进行检测后输送至待检测位置;气...
史良苏亦兵乔京元王汉斌阎涛王科大刘龙奇田伟
文献传递
弹力绷带在预防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63例资料,2012年1月后术后早期(3天内)给予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组,n=27),2011年12月前术后早期未应用弹力绷带(对照组,n=36)。比较2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及各部位硬膜下积液(同侧大脑凸面、对侧大脑凸面、同侧大脑镰旁)发生率。结果 27例(4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25.9%(7/27),较对照组(20/36,55.6%)明显降低(χ^2=5.531,P=0.019)。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同侧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发生率(1/27,3.7%)较对照组(12/36,33.3%)明显降低(χ^2=8.271,P=0.004),其他部位硬膜下积液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硬膜下积液量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39,P=0.409)。结论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
姚玉强苏亦兵乔京元阎涛史良于宁波
关键词:弹力绷带硬膜下积液去骨瓣减压术
一种引流冲洗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冲洗管,包括:柔性导管和柔性隔板,柔性隔板沿轴线方向设置在柔性导管内,以将柔性导管间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柔性导管的一端设有引流冲洗部,引流冲洗部上设有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多个引流冲洗孔,...
王汉斌史良苏亦兵田伟
文献传递
一种聚己内酯/明胶膜对兔颅骨缺损模型的防黏连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聚己内酯/明胶膜(PG膜)对去骨瓣减压术区的防黏连作用。方法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比例分别为90∶10,80∶20,70∶30,60∶40的PG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PG膜形态学结构。将上述4组不同比例PG膜分别植入16只兔颅骨缺损模型进行对照观察,4周后解剖,通过大体观察和显微组织学,观察PG膜防黏连效果。结果 PG膜由均一的纳米纤维内部随机连接形成,孔隙率为69%~89%。4种不同配比的PG膜均能够阻挡组织长入,PG膜植入颅骨缺损区4周后,观察到其防黏连效果可将硬膜与皮下组织完全隔离开;同时观察到PG膜植入缺损区颅骨有一定程度增生,提示该膜可能对颅骨缺损区的骨再生有诱导作用。结论 PG膜可降解和抗黏连特性使其有可能成为目前硬膜防黏连材料的一个新选择。
王汉斌苏亦兵史良郭建勋金铂王科大刘龙奇石锐
关键词:颅骨缺损聚己内酯明胶
超声骨刀联合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在腰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在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行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及回植并植入硫酸钙人工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79例腰椎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33例;年龄21~78岁,平均(39.8±14.7)岁。在使用超声骨刀棘突椎板回植的基础上,行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方法,重建脊柱解剖结构,观察术中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及回植所用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随访观察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影像学变化及及骨质融合情况。结果79例患者使用超声骨刀平均切开(1.7±0.7)个椎体,除1例硬膜破损外,其余未见硬脊膜破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24.8±21.7)min,平均每个椎体切开所需用时(8.2±2.8)min,平均回植所用时间(6.7±2.9)min;术中平均失血(276.1±69.7)mL;术后患者平均(12.5±3.0)d可痊愈出院。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7±3.5)个月,CT及MRI见棘突椎板复合体愈合良好,未见移位、塌陷,钛板及钛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硫酸钙人工骨降解吸收,53例(67.1%)可见骨质缺损区硬化带形成。结论采用超声骨刀的棘突椎板复合体切开回植并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手术方式,操作安全可靠,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率及骨性愈合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史良阎涛王汉斌王科大刘龙奇苏亦兵
关键词:超声骨刀椎板成形术硫酸钙腰椎椎管内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