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磊刚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野生
  • 3篇野生稻
  • 3篇普通野生稻
  • 2篇杂种
  • 2篇花粉
  • 2篇SB
  • 1篇育性
  • 1篇杂种F1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稻
  • 1篇籼粳
  • 1篇籼粳杂种
  • 1篇粳稻
  • 1篇粳杂
  • 1篇花粉不育
  • 1篇花粉发育
  • 1篇花粉育性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测序
  • 1篇发育特点

机构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史磊刚
  • 2篇赵杏娟
  • 2篇刘向东
  • 2篇李金泉
  • 2篇卢永根
  • 1篇王兰
  • 1篇练子贤
  • 1篇傅雪琳
  • 1篇刘博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籼粳杂种花粉不育基因Sa、Sb和Sc座位“中性基因”的发掘
花粉不育是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F1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至少有6个基因座位控制籼粳亚种间Fi的花粉不育,各座位存在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可望克服各自的不育性,所以挖掘和利用不同座位的花粉不育“中性基...
史磊刚
关键词:花粉不育基因测序
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栽培稻F_1花粉不育座位Sb的中性基因被引量:6
2009年
花粉不育是栽培稻(Oryza sativa L.)籼粳亚种间杂种F1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至少有6个基因座位控制籼粳亚种间F1的花粉不育,各座位存在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可望克服各自的不育性,所以挖掘和利用不同座位的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已精细定位和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O.rufipogen Griff.)(以下简称高州野生稻)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分别以粳稻台中65(编号为E1,基因型SbjSbj)及其Sb座位的近等基因系E2(基因型SbiSbi)为母本,12份不同编号的高州野生稻分别为父本,组配成对测交组合并检测各组合F1的花粉育性,初步鉴定可能具有花粉育性中性基因的材料,并发展相应的F2群体,利用4对与Sb座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上述成对测交组合F2群体分子标记的分离情况,并与花粉育性的分离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编号为GZW099的高州野生稻与E1及E2组配的成对测交组合的F1花粉育性分别为(89.22±1.07)%和(85.65±1.05)%,表现正常可育且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4对分子标记在相应的F2群体中的3种基因型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1:2:1),且3种基因型对应的平均花粉育性差异不显著,说明该编号的野生稻在Sb座位携带的等位基因与台中65及E2的等位基因均不存在显著互作,因此鉴定GZW099在Sb座位携带花粉育性中性基因,命名为SbnSbn,为进一步研究和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遗传资源.
史磊刚刘向东刘博赵杏娟王兰李金泉卢永根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_1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被引量:7
2008年
以粳稻台中65为母本,高州普通野生稻141个编号材料为父本,成功组配72个粳野杂种F1,分别对杂种F1的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粳野杂种F1平均结实率为68.30%,变化范围为30.29%~94.05%,大部分在50%~80%之间;花粉平均育性为76.49%,最低为33.23%,最高为95.72%,大部分都高于70%,表现正常。花粉败育类型包括染败、典败、圆败和大小花粉粒;花药的平均裂药指数为3.87,接近正常。粳野杂种F1花粉发育过程与栽培稻基本一致,可分为8个时期,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早期、二胞花粉晚期和成熟花粉期。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可能具有决定杂种F1花粉育性的不同基因,包括花粉不育中性基因等。
练子贤史磊刚卢永根傅雪琳赵杏娟李金泉刘向东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花粉育性花粉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