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朝

作品数:101 被引量:56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2篇机械工程
  • 9篇天文地球
  • 7篇理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0篇铁路
  • 13篇列车
  • 10篇有限元
  • 10篇轴承
  • 10篇轮轨
  • 10篇高速铁路
  • 8篇铁道
  • 8篇故障诊断
  • 8篇仿真
  • 7篇滚动轴承
  • 7篇车轮
  • 6篇铁道车辆
  • 6篇碰撞
  • 6篇轴箱
  • 6篇滤波
  • 6篇轮轨力
  • 6篇加速度
  • 6篇检测数据
  • 6篇不平顺
  • 5篇钢轨

机构

  • 78篇中国铁道科学...
  • 37篇中国铁道科学...
  • 12篇北京大学
  • 11篇北京铁科英迈...
  • 7篇中南大学
  • 7篇中国铁道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中国铁路总公...
  • 3篇湖北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学院
  • 1篇中铁第一勘察...

作者

  • 101篇刘金朝
  • 37篇王成国
  • 20篇王卫东
  • 10篇孙善超
  • 9篇成棣
  • 7篇郭剑峰
  • 5篇蔡永恩
  • 5篇赵鑫
  • 5篇丁夏完
  • 5篇房加志
  • 5篇徐贵红
  • 4篇马大炜
  • 4篇许贵阳
  • 4篇黎国清
  • 4篇康熊
  • 3篇常崇义
  • 3篇刘敬辉
  • 3篇许鹤华
  • 3篇原亮明
  • 3篇陆诗阔

传媒

  • 30篇中国铁道科学
  • 9篇铁道机车车辆
  • 6篇铁道建筑
  • 4篇振动与冲击
  • 2篇轴承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第十一届粤京...
  • 1篇铁道运输与经...
  • 1篇中国铁路
  • 1篇铁道车辆
  • 1篇系统科学与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力学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 1篇电瓷避雷器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 9篇2004
  • 5篇2003
  • 10篇2002
  • 2篇2001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设计仿真研究
本文在研究耐碰撞车辆安全性设计思想和国外铁道车辆耐碰撞结构的设计规范基础上,以天津津滨城市轨道头车为例,设计了不同碰撞速度下的多级吸能系统布置方案,并通过数字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案能够稳定有序变形,获得较为理想的耐撞击性能,...
李兰刘金朝王成国
关键词:城轨车辆吸能装置
文献传递
车轮踏面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车轮踏面优化设计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问题。根据车轮踏面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求解方法,车轮踏面优化设计的数值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单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在综述轮轨踏面同步设计法、扩展方法、基于轮轨接触曲线的滚动半径差法和基于接触角曲线法等单目标优化方法的基础上,论证了车轮踏面优化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并给出了建立车轮踏面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思路。车轮踏面多目标优化需要求解带约束的非凸不可微规划问题,求解精度和效率直接决定优化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现有的求解方法包括遗传算法和拟高斯方法。针对现有计算方法存在计算量大、易早熟、收敛慢的缺点,提出求解车轮踏面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响应面方法。该方法利用多项式响应面逼近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避免了优化过程中由于数值求导带来的迭代振荡问题;同时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收敛快的优点。以降低轮轨磨耗为目的对车轮踏面进行优化的实例表明,响应面方法能有效的优化车轮踏面。最后对车轮踏面这一课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成棣王成国刘金朝
关键词:车轮踏面优化设计多目标优化
轨道几何检测数据中非脉冲异常数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几何检测数据中非脉冲异常数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对采集到的轨道几何检测数据进行高通滤波处理,生成滤除趋势项的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对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进行运行速度的概率统计确定车辆进出站区段,将...
刘金朝王卫东曲建军郭剑峰严广学
碰撞带倾角和摩擦系数对陆-陆碰撞变形的影响
2006年
借助一个简单的大陆与大陆碰撞模型,即把两个大陆的碰撞简化为两个粘弹性块体的碰撞,两个块体之间的不连续变形面对应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断裂带,运用三维粘弹性拉格朗日非连续变形有限元(LDDA)方法,通过分析模型中不连续变形面的存在对两个粘弹性块体碰撞变形的影响,探讨了大陆碰撞断裂带的倾角和摩擦系数对两个大陆碰撞变形影响的一般规律,给出了大陆碰撞变形的一些显著的特点。尽管运算模型的几何尺寸、边界条件等参考了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的实际特征,但所得结果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碰撞断裂带倾角和摩擦系数对陆一陆碰撞变形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断裂带倾角在15~30°时,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仰冲板块一侧隆升高度相对更大,利于形成高大的山脉,其中以15°倾角对应的仰冲板块一侧隆升最高;当断裂带倾角在30-45°时,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俯冲板块的俯冲深度相对更深,利于形成深陷的盆地,其中以45°倾角对应的俯冲陆块一侧俯冲最深;当断裂带倾角≥75°时,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相对俯冲和仰冲作用变得不明显。碰撞断裂带摩擦系数越小,碰撞过程中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相对俯冲和仰冲作用越强,形成高大的山脉和深陷的盆地要求碰撞断裂带摩擦系数≤0.2°从大陆与大陆碰撞变形构造特征看,除发育前陆盆地一山脉系统外,在仰冲陆块一侧靠近造山带后缘还发育呈不对称结构的挤压性凹陷,当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断裂带倾角在15-30°时,该类型凹陷更容易形成,其中以30°倾角对应的凹陷最深,反映其形成可能是大陆碰撞过程中陆块之间相对俯冲和仰冲运动的综合结果。
陆诗阔蔡永恩丁林刘金朝
关键词:陆-陆碰撞倾角
三维粘弹性LDDA方法及其在地学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在二维弹性 LDD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粘弹性 LDDA方法 ,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通过两个三维块体的摩擦滑动数值实验 ,证明了这个方法的理论和程序是正确和可靠的 .用该程序研究了印度板块碰撞引起的东亚地区的现今速度场和沿主要断裂带的相对位移速率 .初步结果表明 ,碰撞边界附近的速度最大 ,向内部衰减很快 .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运动 ,华北平原向东运动 ,东南亚向东南运动 .在祁连山西南和东北速率变化的衰减梯度分别为 0 .0 5和 0 .0 0 7mm/a/km,衰减是非线性的 ,运动方向由北东转向近东西方向 ,变化很大 .穿过龙门山断裂的速度衰减基本是线性的 ,其值为 0 .0 1 mm/a/km,运动方向为南东 .印度板块碰撞对于东经 1 1 5°以东和北纬 45°以北的区域影响很小 .由计算得到的速度场与GPS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计算得到的班公湖—怒江—澜沧江断裂带在近 1 Ma以来的相对滑动速率平均约 0 .5 mm/a;金沙江断裂带相对滑动速率最大 ,为 0 .8mm/a;郯庐断裂带基本不动 .理论和计算表明 ,三维粘弹性
刘金朝陆诗阔许鹤华王石蔡永恩
关键词:地学地球动力学郯庐断裂带
铁路道岔状态动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道岔状态动态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综合检测列车在整个轨道线路上的轴箱加速度;计算所述轴箱加速度的移动有效值的峰值因子,并基于道岔参数从中找出所述轨道线路上的道岔所对应的峰值因子;将所述道岔所...
刘金朝王卫东梁志明刘伶萍郭剑锋孙善超
文献传递
铁道车辆缓冲器弹性胶泥粘弹性参数的数值反演被引量:3
2004年
研究弹性胶泥的基本物理参数。提出以弹性胶泥简单的静压试验和动力试验反演复杂的三维粘弹性本构参数的数值方法。依据弹性胶泥松弛模量的物理意义,建立三维粘弹性本构模型。依据静压试验的静压力和观测点位移试验数据,建立以弹性有限元为基础的弹性位移反演模型,优化求解该模型可得到泊松比、杨氏模量。根据弹性力学本构关系的基本原理,通过泊松比、杨氏模量可得到粘弹性模型所需要的剪切平衡模量和体积平衡模量。依据动力试验的激振力和观测点位移的时程曲线,建立以粘弹性大变形动力有限元为基础的粘弹性参数反演模型,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其余和时间相关的粘弹性参数进行优化求解。以重载货车用新型胶泥缓冲器为实例,对弹性胶泥的基本粘弹性参数进行数值反演。反演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常崇义王成国刘金朝刘敬辉
关键词:弹性胶泥动力有限元数值反演遗传算法
基于自适应STFT的货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被引量:18
2005年
带故障的铁路货车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表现为低频平稳信号与高频的周期性冲击信号的叠加。采用以三阶B样条函数作为窗函数的自适应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对货车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和故障信息提取。与传统的固定带宽的STFT相比,自适应STFT在不同频段自适应选取窗长,大大提高了振动信号的时频分辨率。应用该方法对197726型货车滚动轴承在内圈剥离、外圈剥离两种故障状态下的振动信号做了分析,求得故障频率分别为61.32 Hz和46.36 Hz,与内外圈的理论故障频率相符,可以有效地诊断出铁路货车滚动轴承内外圈故障。
丁夏完刘葆刘金朝王成国Riemenscheider S D胡晓依
关键词:货车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时频分析共振解调
液压减振器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采用一种全新的数学模型描述液压减振器的阻尼力,建立完整的液压减振器数学模型。模型含有8个参数。这些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可以完整描述如第1阻尼系数、泄载点以及第2阻尼因子等减振器外特性曲线。同时,这些参数直接反映减振器液压阀的结构配置和阻尼特性之间的关系。这种液压减振器动态数学模型,可为改进和优化减振器性能提供有效的数字设计工具,适用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深入研究。该模型在专业实验室进行了充分的验证试验。试验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Richard van Kasteel王成国钱立新刘金朝叶国弘
关键词:液压减振器数学模型车辆工程
基于时频分析与数据挖掘的钢轨波磨检测
2021年
钢轨波磨是高速铁路轨道的非正常状态,会引起高速列车的非平稳运行.因此有效地检测钢轨波磨是铁路平滑度诊断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安装在高速列车检测车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组收集的车辆振动响应信号数据集,建立了基于时频分析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方法对钢轨波磨进行检测的技术手段.方案中,首先通过小波包对数据集预处理,其次经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手段获得数据集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分量;然后计算这些主要信息分量的有效值和峭度值作为钢轨波磨的特征指标,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对这些特征指标进行分类诊断.为了提高分类精度并降低检测模型的复杂性,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的粗糙集方法对所有属性指标进行简化.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优越于传统的基于小波包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检测方法和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检测方法.
张珍珍李忠艳刘金朝徐晓迪
关键词:钢轨波磨支持向量机粗糙集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