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国

作品数:151 被引量:1,62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2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4篇机械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4篇列车
  • 29篇轮轨
  • 28篇仿真
  • 27篇重载
  • 25篇车辆
  • 24篇有限元
  • 24篇制动
  • 20篇重载列车
  • 18篇铁路
  • 16篇数值仿真
  • 14篇铁道
  • 12篇动力学
  • 12篇铁道车辆
  • 11篇转向架
  • 11篇纵向力
  • 11篇货车
  • 10篇纵向动力学
  • 10篇轮轨滚动
  • 10篇高速列车
  • 8篇动车

机构

  • 113篇中国铁道科学...
  • 40篇中国铁道科学...
  • 18篇华东交通大学
  • 8篇中央民族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铁道科学...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数...
  • 3篇北京建筑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 2篇北京铁路局
  • 2篇太原铁路局
  • 2篇学研究院
  • 2篇山东凌博瑞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150篇王成国
  • 39篇马大炜
  • 37篇刘金朝
  • 16篇常崇义
  • 13篇肖乾
  • 11篇刘敬辉
  • 10篇张海
  • 10篇成棣
  • 9篇赵鑫
  • 9篇李兰
  • 8篇陈泽深
  • 7篇周新建
  • 7篇李海涛
  • 6篇孙善超
  • 6篇张波
  • 6篇王永菲
  • 6篇原亮明
  • 6篇陈波
  • 5篇孟广伟
  • 5篇周忠良

传媒

  • 37篇中国铁道科学
  • 30篇铁道机车车辆
  • 7篇铁道车辆
  • 7篇铁道学报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中国铁路
  • 4篇第十一届粤京...
  • 3篇机床与液压
  • 2篇轴承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现代城市轨道...
  • 2篇2008年中...
  • 2篇第四届中国国...
  • 2篇粤京港沪铁道...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煤矿机械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8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6
  • 10篇2005
  • 17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9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车轮踏面对高速轮轨关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根据中国高速铁路的现状,在轮对内侧距选用1353、轨底坡选用1:40、钢轨选用中国高速钢轨CHN60的前提下,研究了CRH2上使用的LMa、CRH3上使用的S1002G和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JP-ARC这3种踏面对CHN60轮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Ma与CHN60的轮轨接触点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车轮型面的保持;其次是S1002G,最差的是JP-ARC踏面。另外,通过比较这3种踏面的磨耗情况和脱轨系数,研究了这3种踏面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车辆运行速度增加,3种踏面的平稳性下降。S1002G踏面在平稳性方面优于LMa和JP-ARC;车轮磨耗情况方面,LMa踏面优于S1002G和JP-ARC;安全性(脱轨系数)方面,S1002G踏面优于LMa和JP-ARC。
周新建王琦王成国张海
关键词:轮轨关系磨耗脱轨系数
采用半主动悬挂技术的无摇枕转向架设计及其台架试验被引量:1
2007年
介绍了二系横向减振器采用半主动悬挂控制的无摇枕转向架的设计过程及台架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转向架设计合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车辆的横向运行性能。
贺建清曾京王成国杨义克
关键词:客车转向架半主动悬挂试验结果
重载货车缓冲器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分析了MT-2型和HM-1型2种典型的重载货车缓冲器的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并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上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在不同的冲击速度下通过仿真试验获得了MT-2型和HM-1型缓冲器的冲击试验对比曲线,并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相关结论可为适合于重载运输场合的新型缓冲器的设计制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龙铭胡国良王雪军王成国
关键词:货车缓冲器虚拟样机ADAMS数值仿真
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的数字样机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CAE系统进行轮轨关系试验台的数字样机研究。通过CATIA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轮轨关系试验台CAD模型,应用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轮轨关系试验台的机构运动模型,应用多体摩擦接触元件建立轮轨接触摩擦模型。应用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数字样机进行轮轨黏着的数字试验研究。仿真研究结果为轮轨关系试验台的技术方案及其关键技术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赵方王成国
关键词:轮轨关系试验台高速铁路数字样机
HX_D2型电力机车车轮型面的多目标优化被引量:2
2013年
为优化HXD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车轮型面,建立该机车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大秦线直线以及800和1 000m半径曲线的线路参数分别设置2种线型。以轮轨磨耗、轮轨最大接触应力和轮轴横向力为目标函数,以4段衔接的不同半径圆弧描述车轮型面与钢轨的接触部分,将两端圆弧的半径以及两中间圆弧的圆心坐标作为设计变量,以满足临界速度、轮轨最大接触应力、横向平稳性、垂向平稳性、车轮疲劳因子、轮轨横向力和脱轨系数的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HXD2型电力机车车轮型面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高斯径向基响应面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求解该模型,得到新的车轮型面。结果表明:新车轮型面可使HXD2型电力机车在800和1 000m半径曲线线路上运行时一位轮对的磨耗指数分别降低19.16%和15.95%,一位轮对外侧的轮轨最大接触应力分别降低28.72%和31.44%,一位轮对的轮轴横向力分别降低22.63%和18.57%。
成棣王成国刘金朝刘彬彬
关键词:电力机车车轮型面接触应力重载铁路
响应面法的完全数值方案及其在悬挂参数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根据响应面法的基本思想设计试验方案,根据动态系统参数识别与优化的要求,提出适用于动态系统随机仿真优化数值计算的算法RSM,研制了一个完整的自动运用响应面法进行随机仿真优化的数值计算方案,并用C++语言研制响应面法优化程序,以车辆悬挂参数的优化为例进行了数值分析.与穷举法和Matlab的非线性最优化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响应面法在相同计算精度的情况下计算量明显减少,还提供响应与因素之间关系的重要信息,有利于数值试验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
王永菲王成国
关键词:响应面车辆动力学
不同摩擦系数条件下的轮轨滚动接触特性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以直径为860 mm的LMA踏面轮对和60 kg.m-1钢轨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利用集群逻辑结构的并行计算平台求解该模型,并对不同摩擦系数下轮轨滚动接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摩擦系数对接触斑面积、接触区Mises应力值和法向接触应力影响不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接触斑黏着区面积增加,接触区内横向和垂向剪应力增大且位置向接触区表面靠近;在相同牵引力矩作用下,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轮轨纵向剪应力明显增大;接触斑内摩擦力矢量的纵向分量也随之增大,轮轨摩擦力及其绕原点合力矩的纵向分量也变化明显,最大增幅超过30%,自旋力矩值也随之增大且其中心点在接触斑内沿牵引方向前移。
肖乾王成国周新建卢勇
关键词:轮轨滚动接触并行计算
高速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5
2006年
高速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涉及诸多因素。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UIS60,比较这3种轮轨关系的几何参数差异,编制了轮轨接触几何的数值分析软件,计算不同轮对内侧距情况下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比较在轮对内侧距为1353和1360mm情况下,轮对横移时的滚动圆接触半径差和接触角差的数值计算结果,探讨适应于我国高速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为高速轮轨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王成国王永菲李海涛李兰
关键词:高速铁路轮轨关系轮对内侧距
独立分量分析在货车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提出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能有效地诊断滚动轴承的外圈、内圈和滚动体的故障,而且比传统的共振解调法的性能更好。
成棣刘金朝王成国
关键词:货车轴承FOURIER变换故障诊断
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设计仿真研究
本文在研究耐碰撞车辆安全性设计思想和国外铁道车辆耐碰撞结构的设计规范基础上,以天津津滨城市轨道头车为例,设计了不同碰撞速度下的多级吸能系统布置方案,并通过数字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案能够稳定有序变形,获得较为理想的耐撞击性能,...
李兰刘金朝王成国
关键词:城轨车辆吸能装置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