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安龙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磁共振
  • 8篇成像
  • 7篇MRI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胆管
  • 2篇性病
  • 2篇手术
  • 2篇葡胺
  • 2篇肿瘤
  • 2篇钆喷酸葡胺
  • 2篇脑胶质瘤
  • 2篇口服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机构

  • 19篇安阳市人民医...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9篇刘安龙
  • 11篇尚伟
  • 8篇李保庆
  • 4篇林强
  • 3篇宋喜明
  • 1篇林光武
  • 1篇张勇
  • 1篇赵保明
  • 1篇李冉
  • 1篇程敬亮
  • 1篇贺鹏
  • 1篇李力
  • 1篇王娟

传媒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复大脑中动脉的3D-TOF-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重复大脑中动脉的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安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自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检出的37例重复大脑中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A原始图像经最大密度投影行三维重建获得3D-TOF-MRA资料,观察重复大脑中动脉的起源、管径、走行及分布等影像学特点,并对重复大脑中动脉进行分型。结果37例重复大脑中动脉患者中A型24例,其重复大脑中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末端,近端均平行于大脑中动脉M1段走行;B型13例,其重复大脑中动脉起源于脉络膜前动脉与颈内动脉末端之间,其中8例近端平行于大脑中动脉M1段走行,5例近端见较明显的向颞叶弯曲。A型重复大脑中动脉管径相对大小为0.94±0.07(0.72~1.00),B型重复大脑中动脉管径相对大小为0.68±0.22(0.31~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OF-MRA能快速、直观地显示重复大脑中动脉的详细信息,且该血管变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加强认识。
王娟程敬亮张勇宋喜明尚伟刘安龙
关键词:血管变异
MRI在诊断多发脑膜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多发性脑膜瘤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经术后确诊的多发性脑膜瘤患者进行MRI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从检查的肿瘤的数目和清晰度来评价MRI的优势。结果经过MRI检查后,确诊率更高,影像更清晰,甚至可以看见更小的肿瘤,利于诊断。结论MRI在多发性脑膜瘤的诊断中,应用比较广泛,MRI的图像更加清晰,可以明确诊断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方面,建议进一步推广。
刘安龙
关键词:MRI多发性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评估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骨质疏松相关椎体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 77例女性,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3±11)岁。志愿者先行腰椎常规矢状面T2WI、T1WI和横轴面T2WI扫描;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SS-SEEPI DWI序列(b=300s/mm2)进行L2~L4椎体横轴位DWI扫描,并测量相应椎体中部横断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随年龄增大椎体ADC值呈逐步减低趋势。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组平均ADC值(0.237×10-3 mm2/s)低于正常椎体组(0.557×10-3 mm2/s),P<0.01;ADC值判断椎体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面积为0.802(95%CI 0.687~0.916)。结论椎体骨髓变化状况可以通过DWI进行无创性地评估,进而来评估骨髓的变化对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所带来的影响。
尚伟李保庆刘安龙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成像脊柱骨折
听神经瘤术后并发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127例听神经瘤患者,根据肿瘤最大径将其分为大型肿瘤组43例,中型肿瘤组46例,小型肿瘤组38例,比较3组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差异。分析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2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耳鸣54例(42.52%)、脑脊液漏49例(38.58%)。大型肿瘤组耳鸣的发生率高于小型肿瘤组(P<0.017),大型肿瘤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高于中、小型肿瘤组(P<0.017)。与无耳鸣组比较,耳鸣组病程长,术前内听道扩大比例、内听道后壁部分磨除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与无脑脊液漏组比较,脑脊液漏组年龄大,病程长,术前内听道扩大比例、内听道后壁部分磨除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肿瘤较大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耳鸣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尽早发现听神经瘤,避免肿瘤体积增大和缩短手术时间可降低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风险。
贺鹏李冉罗文凯尚伟刘安龙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耳鸣脑脊液漏LOGISTIC模型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于肾脏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于肾脏常见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鉴别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测量肿瘤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结合T1及T2加权图像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细胞癌的平均ADC值为(2.93±1.35)×10-3mm2/s,肾盂移行细胞癌的平均ADC值为(1.72±0.78)×10-3mm2/s,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两者T1及T2加权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统计显示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ADC值明显低于非透明细胞癌的ADC值(P<0.05),两者ADC值分别为(1.67±0.45)×10-3mm2/s和(3.81±1.81)×10-3mm2/s。同时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肾占位ADC值明显低于无转移的肾占位ADC值(P<0.05)。分别为有淋巴结转移的肾占位平均ADC值为(1.13±0.34)×10-3m m2/s、无转移者平均A DC值为(2.97±1.20)×10-3m m2/s;有远处转移的肾占位平均ADC值为(1.07±0.31)×10-3m m2/s,无转移者平均A DC值为(2.54±1.35)×10-3m m2/s。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病理分型,并能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尚伟刘安龙李保庆林光武
关键词:肿瘤扩散加权成像
MRI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探析
2018年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MRI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0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的高频超声及MRI影像学资料,并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效能。结果:本组850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其中经关节镜检查确诊210例,经影像学及骨科联合会诊明确50例,共260例,占比30.59%,其中完全撕裂119例(45.77%),部分撕裂141例(54.23%);以金标准为对照,MRI诊断Ⅱ型完全撕裂较高频超声高,Ⅳ型部分撕裂的检出率略低于高频超声,其中Ⅱ型完全撕裂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2.11%、敏感度为79.61%、特异度为97.62%;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5.41%、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98.47%,经统计学分析,MRI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高频超声,其中敏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4,P=0.005<0.05)。结论:MRI诊断肩袖损伤在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上均较高频超声有优势,对疾病分型亦更准确,临床价值更高。
刘安龙
关键词:高频超声MRI
MPCP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对MPCP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经彩超检查提示患有胆管癌的患者采用MPCP进行扫描,平扫层厚和间隔为6~9 mm,设定增强扫描增厚以及间隔为6 mm,原始数据层厚设定为3 mm,间隔重建为1.2 mm,扫描的结果经工作站进行MPCP图像处理,并对胆管癌的位置以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作出相关的评价,并同患者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MPCP在对胆管癌的定位以及定性的分辨率为100%以及96%。结论 MPCP用于胆管癌的诊断过程中具有地位定性准确,影像清晰、处理效果强大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刘安龙
关键词:MPCP胆管癌
化学感受器瘤的CT、MRI诊断比较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结合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特点 ,探讨肿瘤CT、MRI特征及病程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病理证实的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表现 ,并就其CT、MRI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 :肿瘤有较固定的发病部位及症状。在定位诊断方面 ,MRI优于CT6例 ,等于CT2例 ;MRI定性诊断病理符合率 ( 87 5 % )明显高于CT( 5 0 % ) ;MRI显示瘤体常见“盐和胡椒”征 ( 5 /8)与病理瘤组织内灶性出血、间质内丰富毛细血管及扩张静脉一致 ,增强扫描多强化 ( 8/8) ,反映肿瘤多血供特点。结论 :在特定的部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时 ,应充分考虑到化学感受器的可能性。MRI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明显优于CT 。
刘安龙
关键词:化学感受器瘤CTMRI
口服钆喷酸葡胺溶液行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口服钆喷酸葡胺(Gd-DTPA)溶液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降低胃肠道高信号背景,提高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42例泌尿系疾病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Symphony超导1.5 T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在完成泌尿系常规横断面、冠状面扫描后行MRU扫描。MRU采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于口服300 mL Gd-DTPA溶液前后分别进行MRU检查,并比较其检查效果。肾盂、输尿管及膀胱走行区无胃肠道液体高信号干扰为MRU图像质量良好;MRU图像中如果能够明确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者为能够判定病变情况对疾病作出影像诊断。结果MRU扫描显示口服Gd-DTPA溶液后胃肠道内液体高信号均较口服前有明显下降,口服Gd-DTPA溶液前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显示良好例数分别为25例、30例、31例,口服Gd-DTPA溶液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显示良好例数分别为40例、39例、37例,使MUR图像质量显著提高(P<0.01)。口服Gd-DTPA溶液后新增明确判断病情状况5例,比口服前诊断准确率提高了11.9%。口服Gd-DTPA溶液前胃肠道准备时间(6.2±1.3)h,口服Gd-DTPA溶液后胃肠道准备时间仅需(1.1±0.2)h,使MRU胃肠道准备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口服Gd-DTPA溶液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胃肠道液体高信号,改善MRU图像质量。
尚伟刘安龙李保庆林强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泌尿系统
动态增强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经B超或者CT检查发现肝内有局限性病灶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穿刺活检、手术病理以及随访情况,总共检出90个病灶,增强MRI的总检出率为88.9%(80/90),与平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的准确率为86.7%(78/90),与平扫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动态增强MRI具有检出率高、安全性高、准确性好以及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安龙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MR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