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秀松

作品数:36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骨折
  • 8篇疗效
  • 7篇内固定
  • 7篇股骨
  • 5篇术后
  • 5篇肱骨
  • 5篇关节
  • 5篇复位
  • 4篇愈合
  • 4篇治疗儿童
  • 4篇髓内
  • 4篇肱骨干
  • 4篇肱骨干骨折
  • 4篇坏死
  • 4篇骨干骨折
  • 4篇骨头
  • 4篇股骨头
  • 4篇儿童
  • 3篇带旋髂深血管
  • 3篇带旋髂深血管...

机构

  • 26篇蚌埠医学院第...
  • 14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36篇代秀松
  • 31篇吴敏
  • 25篇肖玉周
  • 20篇官建中
  • 19篇陈笑天
  • 14篇王晓盼
  • 13篇周建生
  • 12篇王照东
  • 4篇朱仲廉
  • 3篇徐伟
  • 3篇王志岩
  • 3篇张培
  • 3篇赵志
  • 2篇张长春
  • 1篇李永昊
  • 1篇赖桂华
  • 1篇周新社
  • 1篇王旭义
  • 1篇朱勋兵
  • 1篇师佩兰

传媒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蚌埠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骨科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内置外固定架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 C1.3型骨盆骨折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与传统内置外固定架(internal fixator,INFIX)比较,探讨Tile C1.3型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改良INFIX固定骨盆前环的疗效。方法以2018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Tile C1.3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术中骨盆前环采用传统INFIX固定30例(对照组)、改良INFIX固定25例(改良组),骨盆后环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查X线片,评估骨盆前环复位情况,参照Matta评分标准对复位程度分级;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愈合时间。随访时参照Majeed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Z=–3.837,P<0.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P=0.076)。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根据Matta评分标准,改良组骨盆前环复位优良率为88.00%,优于对照组的63.33%(χ^(2)=4.373,P=0.037)。改良组及对照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12.04±3.59)、(14.83±4.8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P=0.020)。末次随访时,改良组Majeed评分优良率为80.00%,对照组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6)。改良组2例(8%)发生并发症,均为耻骨联合上方切口感染;对照组9例(30%)发生并发症,其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5例、股神经麻痹2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42)。结论与传统INFIX相比,Tile C1.3型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改良INFIX固定骨盆前环并发症更少,前环稳定性更好,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神经损伤风险更低。
叶龙飞官建中王晓盼陈笑天卢红信肖玉周代秀松吴敏
关键词:骨盆骨折
骨诱导活性材料对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5只,其中40只分成两组,每组20只,实验组(A组)的骨隧道的腱-骨间隙充填骨诱导活性材料,对照组(B组)不加入活性材料,于设定的不同节点分别观察两组移植肌腱及自体ACL的大体组织学形态、生物力学性能,分析比较。结果在术后4,8,12周,实验组软骨细胞、纤维的长入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腱-骨愈合较对照组明显加快,愈合良好,在每个观察点实验组的平均抗拉力载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韧带的大体外观及光泽、弹性恢复良好。结论 ACL重建中在腱-骨间隙充填骨诱导活性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止点的愈合。
吴敏张培官建中肖玉周周建生代秀松王晓盼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止点
腓骨近端截骨与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疗效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择术式,每例患者两侧膝分别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截骨组)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置换组)治疗,并对比观察其早期疗效。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55~75岁。应用 VAS 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KSS)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采用 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随访6~9个月。术前截骨组和置换组在膝关节疼痛与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截骨组与置换组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双侧 VAS 评分、HSS 评分及 KSS 临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2组术后末次随访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截骨组1例患者术中损伤胫腓间软组织,出现典型的腓总神经麻痹症状,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其余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的疼痛及功能情况,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取得同样早期疗效,是一种安全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
官建中周建生肖玉周吴敏陈笑天王照东代秀松周新社孙震宇
关键词:膝内翻腓骨
无牵引床平卧位辅以DAA 入路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无牵引床平卧位辅以DAA入路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15例采用无牵引床下平卧位DAA入路小切口方法(无牵引床组),15例采用牵引床下平卧位辅以牵引、撬拨方式(牵引床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间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至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发生情况。结果:无牵引床组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有牵引床组(P<0.001);无牵引床组术中透视次数小于有牵引床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分别较术后6个月升高(P<0.001),但两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升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无牵引床平卧位辅以DAA入路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无需使用牵引床且易于术者学习和掌握,并可以节省术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有利于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代秀松赵志官建中王晓盼陈笑天吴敏
关键词:牵引床平卧位
仰卧位与侧卧位股骨近端髓内固定装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标准仰卧位牵引床技术与侧卧位无牵引床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仰卧...
陈笑天肖玉周吴敏官建中代秀松
关键词:牵引床髋骨折
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仍不愈合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髓内髓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仍不愈合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13年11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髓内髓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仍不愈合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7∽60岁,平均40.6岁。左侧6例,右侧7例。肱骨干骨折后已经历2次内固定手术8例,3次手术4例,4次手术1例。术后随访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时,根据Neer肩关节评定标准和Mayo肘关节评定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3.2个月。13例患者骨不连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3%(12/13)和84.6%(11/13)。[结论]对于肱骨干骨折术后再次或多次手术仍不愈合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髓内髓外植骨,可取得较好疗效。
吴敏官建中肖玉周周建生代秀松王晓盼王照东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植骨
经皮微创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锁骨中段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1)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疗效。(2)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12月,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18例儿童锁骨中段骨折,男13例,女5例;年龄8~16岁,平均12.6岁;左侧7例,右侧11例。骨折类型:均为闭合性骨折,横行骨折13例,斜形骨折5例(不含长斜形),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并依据X线片标准、外观情况及功能恢复行疗效评定骨折恢复效果。(3)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4例出现皮肤激惹现象,无切口感染、弹性髓内钉松动及断裂,术后3个月的Constant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按照X线片显示优良率为94.4%;术后14~20周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后取出弹性髓内钉,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4)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锁骨中段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为儿童锁骨中段骨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柏彬肖玉周吴敏代秀松
关键词:锁骨骨折儿童弹性髓内钉
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与晚期负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与晚期负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胫骨骨折患者107例,其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18~77(39.9±10.9)岁,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患肢负重开始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术后4周内患肢开始负重者25例为早期负重组,术后4周内患肢完全不负重者82例为晚期负重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置入髓内钉的直径、术后植入材料的失败率、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胫骨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及Gustilo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损伤机制、是否开放性骨折、有无腓骨骨折、有无外固定架等一般资料比较,以及手术时间和髓内钉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与晚期负重组患者术后植入材料失败率分别为0和1.21%(1/82),术后6个月延迟愈合率分别为16.0%(4/25)和29.3%(24/82),术后1年骨不连分别为4.0%(1/25)和11.0%(9/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88.0±2.4)分,高于晚期负重组的(74.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01)。结论与晚期负重相比,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4周)负重能够提升患肢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卢红信陈笑天叶龙飞王晓盼吴敏代秀松肖玉周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内固定髓内钉运动疗法
神经网络优化超声波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灭菌参数及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从抗菌效果方面探讨超声波在慢性骨髓炎中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体外优化超声波灭菌参数,根据其优化的参数应用于兔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的治疗,通过微生物感染数及Norden评分评价超声波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结果: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发现在隐藏节点4情况下,拟合效果最佳,最终确定最佳参数:超声强度为40 W/cm^(3)、超声频率为60 kHz及超声时间为15 min,其膜片菌落数约为20 cfu/cm^(3),灭菌效果最佳。此参数应用于兔股骨慢性骨髓炎模型的治疗,发现与抗生素阿奇霉素协同作用效果最佳,在微生物感染及Norden评分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超声波可通过抑菌作用辅助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其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效果最佳。
代秀松张知理王晓盼陈笑天叶龙飞石彦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超声波神经网络模型铜绿假单胞杆菌抑菌效果
联合应用外源性TGF-β2及IGF-1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对比观察外源性TGF-β2、IGF-1及两种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在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建立右侧胫骨骨折模型。A组IGF-1组,B组TGF-β2组,C组联合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行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评分、ALP检测、骨痂干重检测、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观察。[结果]各时间点,通过大体观察,D、A、B、C硬组织范围不断增大,硬度不断增加。通过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观察,D、A、B、C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影像学评分逐渐加大。通过ALP检测、骨痂干重检测、生物力学观察,D、A、B、C各组数值逐渐增大。[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均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TGF-β2的作用更强,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更强。
官建中刘亚军王照东张先启吴敏代秀松
关键词:骨折愈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2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